浙江美术学院学生周鑫
荆东文化礼堂内,小朋友们玩“木头人”游戏。 杜周鑫 摄
“在乐清的10天圆满结束,这过程有欢笑也有挫折……”7月11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28名志愿者结束了在大荆镇平园村乡村主题墙绘活动后,该志愿队队长林慧娴在微信朋友圈上发布了自己的感想。
7月12日上午,温州大学畅优暑期实践队的志愿者们在荆东文化礼堂内教授孩子们自我保护知识与英语知识。
据了解,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志愿者队伍,为平园村绘制了200多米墙绘。温州大学畅优暑期实践队自7月6日开始到荆东文化礼堂开设“春泥课堂”,将于7月19日结束。
除画墙绘、辅导小朋友外,大学生志愿者还自发组织了清理“牛皮癣”活动,助力大荆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特色墙绘 助力美丽乡村
绘制墙画。 林慧娴 摄
7月7日9时30分,在大荆镇平园村村民中心附近,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的志愿者们顶着烈日,对着一面白色墙壁挥舞着手中的画笔。特别设计的艺术字体,略显卡通的英雄人物画,随着志愿者的画笔挥动,跳跃的色彩和画面迅速呈现于纯白的墙面上,在阳光的映射下,那条静谧的巷弄多了几分活泼与生气。
据了解,这28名志愿者来自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该校设计艺术分院。在来之前,他们有过走访调查,了解该村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还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实地丈量,并与大荆镇有关负责人讨论后,商定并设计了石斛、党建和梅兰竹菊三个主题。针对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志愿者们还选用中西方两种不同的画风来呈现。
“大学生们画的墙画都比较好,村民很满意。”平园村党支部书记吴纪友说,他们之前请了外面的公司花了数万元,在村里的一些老墙上画了山水、花鸟等墙绘,相比之下,大学生所作的墙绘质量更高。
带队的指导老师虎丛飞说,墙体彩绘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装修方式,它营造了一种艺术氛围,容易为群众所接受。为此,他们利用自身资源,组成了这支志愿者队伍,深入农村进行社会实践,在美化农村环境的同时,增强了农村文明生态意境。
目前,志愿者已经绘制好50多米的石斛文化墙、150多米的党建文化墙与30多米的梅兰竹菊文化墙。这200多米展现着大学生创意与设计的墙绘,让平园村的老墙焕新颜,白墙换新装。
“春泥课堂” 打造多彩暑假
7月7日,荆东文化礼堂内“春泥课堂”正式开课。来自温州大学畅优暑期实践队的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安排了暑期课业辅导、课外阅读拓展、科普讲座等丰富多彩的课程。
10时30分许,17名志愿者正和20多名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高志鑫是其中一个孩子,下半年即将读4年级的他放了暑假就一直待在家里,父母上班,平时都由外婆和奶奶看管。听说荆东文化礼堂举办了“春泥课堂”立即报名参加,他说在这里很开心,也学到了不少课外知识。
在接下来13天的“春泥课堂”里,志愿者们为小朋友们安排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和休闲的娱乐活动。上午,他们为小朋友们讲授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再根据小朋友们的自身学习状况进行一对一、多对一辅导;下午,他们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寓教于乐。
此外,志愿者们还安排了如食品安全、意外急救、毒品防范、网络安全等课程,让小朋友在学习之余,还能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暑期“春泥课堂”不仅大大丰富了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也让大学生志愿者受益匪浅。
志愿者杜周鑫说,炎炎夏日能和孩子们一起度过,觉得非常开心。他们将发挥专业特长,尽自己所能,倾自己所学,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让孩子们真正学有所获,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暑假。
大荆镇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春泥计划”暑期夏令营活动在文化礼堂开展,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也让大荆的地域文化得到充分展示,让更多的人尤其是未成年人得到了文化的浸润。
清理集镇“牛皮癣”
整装待发,向“牛皮癣”宣战。黄悦佳 摄
志愿者清理牛皮癣。 黄悦佳 摄
7月8日15时,大荆镇街头出现了一群年轻的身影。他们身穿统一的白色T恤,或拎着水桶,或手拿抹布,在清除荆镇路、北门路、荆山北路等主要道路上,电线杆上的小广告(“牛皮癣”)。
夏日炎炎,短短几分钟,温州大学畅优暑期实践队的志愿者们便汗流浃背。在他们的努力下,电线杆上的广告得以清除完毕。
“噢,你们是温州大学的啊?”“年轻人真不错,弄得好干净。”志愿者们的行动给周边的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展愈加深入,电线杆上的小广告是我们重点要清除的对象。”大荆镇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清理行动不仅起到了清理“牛皮癣”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周边居民保护环境的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大学生都能帮助清理“牛皮癣”,身为大荆镇的一员,为什么不行动起来?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大荆镇几条主要道路上的“牛皮癣”被清除干净。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94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