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美术馆

坐落在世纪大道上的上海纽约大学,对外界来说是个有些神秘的场所。不过从今天起,公众不仅能够走进这座外表酷似商务楼的“垂直大学”,还能在沉寂两年后重新对外开放的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心(ICA),欣赏艺术家郑波的开幕展“一枝黄花”。展览将持续至12月21日,接下来,多场艺术家讲座和作品讨论会将在艺术中心举办,这也将开启学校为期两年的艺术研究项目“(看不见的)花园”的第一季。

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心(ICA)展出艺术家郑波的开幕展“一枝黄花”

【为新校园创作假定的花园】

作为重新开放后的首次展出,展览“一枝黄花”包含艺术家郑波为上纽大创作的新作。其中,一个迷你的生态花园十分吸引眼球。花园不大,却包含了快乐农场、人工温室模拟箱,还有预示着衰败的死亡之谷。“六月我拜访上海组约大学时,被告知上纽大正在前滩兴建新的校园,校园中央会是一个园子,因此我决定组织一个工作坊,邀请思想者、实践者和上纽大的成员一起来想象这个园子。”郑波告诉记者,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不只是哲学家、大学或景观设计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因此,他设想了一个假定的花园。此外,“一枝黄花”则展示了艺术家关于入侵野草的新作——加拿大一枝黄花。作品聚焦人类视野边缘的杂草,顾及到多元物种的发展。

艺术家郑波作品

在“一枝黄花”展览期间,上纽大当代艺术中心也将举办系列活动,包括文化研究学者朱羽的讲座,由艺术家和学者Elaine Gan主持的工作坊,以及理论研究者向在荣的表演性演讲。“一枝黄花”和相关活动组成了“(看不见的)花园”系列第一季。这是一个由四季组成、为期两年的艺术研究项目,通过探索花园,来引发我们对自然和对我们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的思考。

“从2019年秋季到2021年春季,艺术中心将会邀请艺术家、理论家和实践者,通过展览、活动和出版物等多种方式引发对花园的思考,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何以让自然失去了‘自然’?”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和策展人玄莲昊说,希望上纽大当代艺术中心以艺术家为中心来发展运作,与他们一起来创作新的作品、讨论新的想法。

【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美术馆?】

事实上,国内外各大高校中,都不乏高校美术馆的身影。美国耶鲁大学美术馆、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等,早已成为了游客研学之旅的打卡地。

在国内,成立于1993年的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就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北大西校区内。这也是国内高校中第一座现代化博物馆。博物馆希望为北大学生提供博物馆和考古学习的场所,收藏有数万余件藏品。除了常规展品外,博物馆每年总有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考古和艺术方面的大展。

2016年开馆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则以开展时人山人海的灯光秀以及开馆大展“对话·达芬奇”赚足了关注度。目前,馆内共有藏品一万三千余组件,品类包括书画、织绣、陶瓷、家具、青铜器及综合艺术品等六大类。现在去博物馆,还能看到清华大学与陕西省文物局举办的“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欣赏秦代兵马俑、西周早期青铜器等展品。

清华大学与陕西省文物局举办的“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

2015年,上海纽约大学美术馆在学校建校三年后建成,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致力于当代艺术的大学艺术机构。在经历两年沉寂后,美术馆今起重新对外开放,并更名为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心。

为何要进行更名?玄莲昊告诉记者,大部分大学美术馆都承担着对学校研究收藏进行照管的职责。不过,目前上海纽约大学并没有研究收藏,如果建立一个以展示艺术品为主的美术馆,只能依赖于外界合作方和策展人,这会让美术馆很难保持延续性的主题。“自从2002年第一次来到上海之后,我走访了不少上海的美术馆和艺术馆,但我却发现这些展馆的主题总是在变化,无法深入探索、理解艺术和展览之于研究的意义。”

郑波作品《蕨恋》

“这应该是一个用来交流的场所,而不是一个储藏物件的地方。”为了建立起一个长期、完整的讨论空间,玄莲昊来到上纽大后,开始尝试建立起上海高校中的首个当代艺术中心(ICA)。据她介绍,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综合性学校,都有类似的当代艺术中心。高校中的当代艺术中心往往承担了艺术展览、艺术家驻场和教研活动等三项功能。接下来,艺术中心在让更多学生参与的同时,也将成为高校与大众的桥梁,让公众也能走进“象牙塔”,参与到艺术交流和艺术学习中。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裘雯涵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90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