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美术学院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蓉 通讯员 周曙 杨乐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为特征的育人体系,形成了横向到边全覆盖、纵向到底深耕作、提质培优强特色的“大思政”格局。

党建引领,推动“4410”育人体系高效运行

影视艺术学院党政联合确立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的“三全育人”总基调。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支部“五化”建设作为思想保障;构建“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群众”五级“金字塔”式网络组织体系作为组织保障;制定一系列育人制度作为机制保障;常态化推进“三全育人”改革任务的落实作为运行保障。

三阶递进,打造红色文艺作品育人“纵贯线”

“挖”——深挖育人元素。联动湖南演艺集团、湖南省文化艺术联合会,成立红色文艺作品研究会,深挖文艺作品中的育人元素,纵向以红色文艺作品内容所属年代为经,横向以红色文学、影视、歌曲、舞蹈等体裁为纬,分类整理红色文艺资源,形成红色文艺作品资源列表,对应列表提炼思政元素,按照共产主义信仰、爱国主义精神、人文道德修养3个维度归类,搭建适用于文艺人才培养的思政元素体系。

“融”——探索融入路径。将红色文艺资源开发与利用纳入影视艺术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贯穿十大育人体系,一体设计、统筹推进高校红色文艺资源的体系与平台建设。开设周末红色影院与音乐会,组织红色歌曲、影视配音、故事诵读大赛,创播《电影里的中国》《书记说党史》等宣传节目,实现红色文艺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建设红色教育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课上课下联动、校内校外联通,形成红色文艺作品的立体化育人矩阵。

“创”——创作文艺精品。红色文艺作品创作过程是将政治信仰、爱国精神、道德修养、传承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影视艺术学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创作了《侗乡大医》《演员的诞生》《走在乡间大路上》等原创作品,将文艺创作与思政铸魂融为一体,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三维融合,搭建协同育人“立交桥”

思政教育与艺术实践相融合。将思政教育贯穿文艺作品赏、创、排、演、录、编全过程,通过“镜头前思政+舞台上思政+讲台上思政”,推进红色精神进课堂、上舞台、入镜头,深度渗透,浸润中国心、厚植爱国情,使学生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和中国故事的讲述者。近3年来,该校影视艺术学院先后组织师生创作排演《最后一课》《田汉眼中的中国》等20余台重点剧(节)目,策划组织建校20周年文艺演出、建党百年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湖南省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影视剧《百炼成钢》的拍摄等10余场重大活动,举办演艺坊、声音工厂、歌声中的党史、电影中的党史等校园文艺演出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艺术实践,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该校影视艺术学院先后与湖南省演艺集团、田汉文化艺术中心、湖南卫视等3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实践育人基地,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从方案、课程、队伍、文化、质量、能力六个方面实现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以剧(节)目为载体的产教融合运行机制。校企双方以文艺作品生产为纽带,在精神理念、环境建设、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等层面实现融合,打造校企文化互融的职业环境,形成了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

管理团队与教学团队相融合。打造了一支由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党政干部、辅导员、专家学者、文艺精英、剧团骨干、知名校友等组成的育人团队,共担立德树人使命。选优配强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骨干队伍,发挥其主力军作用;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建立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实施“班会开到舞台上”育人项目,实现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邀请专家学者、劳动模范、文艺骨干来校宣传职业精神,举办校友讲坛活动,联合后勤服务部、关工委五老开展相关活动,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联动各方力量,形成育人合力。

三全五彩,凝练课程思政新范式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学院制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催生了一批课程育人新成果,打造了课程思政新范式。

该校影视艺术学院院长李兵领衔的教学团队着力推进《文艺作品演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形成了“三全五彩”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即以红色“主旋律”为基础重构教学内容,以橙色“原创节目”为载体开启沉浸式项目教学,以蓝色“一体两翼三融四循环”为保障打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以绿色正向引导赋能学生成长构建“人物赋能评价”,以金色课程思政育人成果为导向,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教学团队获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湖南省课程思政竞赛一等奖。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89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