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博士

正展:“自我构建”——2023年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

【序言】

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一个多元、多样的艺术群体,充满着创新、思辨和个性的特点,反映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变革和个体在其中的体验。本次展览以“自我构建”为主题,通过呈现一系列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探索艺术家对于自我认知、身份建构和价值观塑造的表达方式,引发观众对于个体与社会、现实与理想之间关系的思考和反思。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的媒介,同时也是艺术家与观众进行沟通的桥梁。艺术家通过创作作品来表达自己的独特视角和对世界的理解,作品成为他们与外界对话的方式。然而,作品本身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艺术家思想和创作技巧的结晶,是艺术家个体与创作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产物。艺术家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审美观念等都会影响到他们对作品的创作和表达方式。因此,当代艺术家与作品的关系是一种紧密相连的关系,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和情感,同时作品也反过来影响艺术家的思考和创作方式。

艺术家的创作是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的产物,而艺术作品又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当代艺术家关注社会问题,通过作品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判,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讨论。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媒介,能够通过情感和感官的刺激触发观众的共鸣,激发思考和行动。艺术作品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引导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艺术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艺术家不仅受到社会的影响,同时也通过作品对社会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批判。

自我构建——2023年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不仅构建的是艺术家本身,也构建了艺术家所生活的现实环境,它不仅构建了我们的理想,也构建了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随着社交媒体和全球化的发展,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艺术作品的传播和影响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构建自我——2023年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构建的不仅是我们艺术家追求的自我,也构建了我们艺术家所向往所追求的新方向。

屋中有画,等于悬挂了一个思想。——【雷诺兹】。

策展人:常畅

艺伯画廊主理人 高校教师 副教授

参展艺术家名单:

NO1 自我构建——2023年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绘画与摄影单元

代 墨 路 明 董 畅 范宏伟 吴雨卉

范钦风 李善龙 吕建颖 宁婷婷 孙炳付

傅 冲 黄建苹 杨 乐 赵文瑄 李 旸

龚雯茜 王 洋 班福臻 何绮文 鲍 婕

林育岑 李 腾 林智谋 姜玉梅 宋宜昭

方世聪 曾思恬 黄 纯 印雅静 戚博轩

吴亚年 程 隆 旦增托美 吴胜平 孙焱姿

陈丽君 色凤儿 李永强 揭衍杨 李士强

赫连岚馨 陈智杰 曹瑞珍 李学辉 钟国松

周程英志

NO2 自我构建——2023年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雕塑与装置单元

王维峰 张 赫 武文杰 陈海影 张和璞

陈金宇 吴笑非 李志昊 肖之尚 谭荣成

樊婉怡 (余文龙 谢雨珍 合作)

NO3 自我构建——2023年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影像与实验单元

林芷羽 许俊博 陈 锋 唐江华 雷雨田

施逸航 张俊琪 王宇焱 范千惠

(参展艺术家排名不分先后,只根据展览需要。)

NO1 自我构建——2023年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绘画与摄影单元

艺术家简介:

1999年-2003年,湖北美术学院附中;

2003年-2007年,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

2012年-2017年,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

《夜宴·打包》系列 艺术家 代墨 162×200cm 布面油画 2022

艺术家代墨创作理念:《夜宴·打包》系列中绳索的捆绑的饭盒,象征着人们对食物的渴望,但也折射出社会对美食的规范和限制,提醒我们审视美食的真正价值,美食与生活、自由与束缚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微妙的而复杂的关系,以及对美食背后深刻的文化和社会价值的思考。

艺术家简介:

1987毕业于山西轻工学院艺术系;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山西省美学研究会理事 山西省油画学会会员 中国当代艺术家联盟会员 自由全职独立艺术家 创办九色鹿当代绘画中心。

《渡》 艺术家 路明 80×100cm 布面综合 2022

艺术家路明创作理念:抽象艺术和人的生命方式的社会关系构成了抽象文化,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抽象文化属于顶层设计。抽象艺术学不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生命哲学、心里学和艺术社会学的课程。

艺术家简介:

00年生,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高研班;

第五届艺术展国际画廊”“具象”决赛奖;

入选第12届“全女性”艺术展作品入选第一届"宋潮”艺术大赛;

作品参加”不谙初夏“派艺术空间联展。

《垃圾尤物》 艺术家 董畅 90×120cm 布面油画 2022

艺术家董畅创作理念:1、新的时代我们如何定义美丑爱恨?自我就是标准。2、我们总被pua为垃圾,仿佛已没有了信心与价值,可我们就算是垃圾,也是性感的,充满爱的。3、这个世界对女性的禁锢是那么深重,可到底是我禁锢了自己还是别人禁锢了我们?4。越来越多的人借酒消愁,用药入眠,陷入自我哺育的安慰之中。

艺术家简介:

2021年3月-2023年6月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专升本 综合绘画专业学习;

2023年6月参加中央美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展。

《看不见的城市》 艺术家 范宏伟 90×120cm 综合材料 2022

艺术家范宏伟创作理念:作品《看不见的城市》试图构造一个以现实城市空间为对照的镜像场域,将目之所及的钢筋水泥建筑的现实之城设定为正向空间,对建筑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余料、废料进行组装、重构与绘画,进而构成一个负向的空间。正向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固定场所,人们穿行于以劳动、生产及生活需要的建筑结构之中,正如经济学和克拉克所谓的“不动产品”之中。而负向空间是正向空间的遗弃和基于其上的情感与记忆的心理空间。

艺术家简介:

出生于上海奉贤,2021 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师范)专业,获学士学位;

现就读于意大利米兰布雷拉国立美术学院绘画系研究生,师从著名法籍艺术家方世聪老师;

2018 年参加了英国牛津大学中外交流合作展览;2021 年毕业创作《W 乐园》在上海师范大学展出,用于评定“全国美术学(师范)第二级认证”工作。

《W乐园》系列 艺术家 吴雨卉 60×120cm×2 布面油画 2021

艺术家吴雨卉创作理念:当世界只有女人的时候会发生什么。这个作品的灵感来源是我大学所在的班级,在班级中女生占大多数,平时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由女生来完成,所以我设想如果世界只有女生会怎样。作品采用了罩染画法,画面分为了两个时间段,远古时期和星际时代,分别描绘了不同时间社会所存在的现象。

艺术家简介:

职业艺术家,插画师,浙江宁波人。

2020年获得伦敦艺术大学温布尔顿校区纯艺本科一等学位,2022年获得伦敦艺术大学坎伯韦尔校区插画硕士学位。

致力于超现实主义艺术研究,主要作品《殁与归系列》,《观心系列》,《被封存的少年记忆》。

《观心》系列 艺术家 范钦风 14.8×29.7cm×4 综合绘画 2022

艺术家范钦风创作理念:这是一个在我潜意识的超现实世界,梦境便是通往那里的钥匙。我将这些断断续续的残影收集起来,最终将它们可视化。我的创作方向与荣格的理念不谋而合,在他看来梦是无意识心灵自发的和没有扭曲的产物,它给我们展示的是未加修饰且自然的真理。这些超脱现实的创作中包藏着现实,所以这组作品也用于记录我内心的信仰与本真。

艺术家简介:

1985年复员后考入安徽巢湖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后从事美术教育多年。

2004年先后赴俄罗斯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列宾美术学院和法国巴黎学习、深造,师从俄罗斯当代派领军人物——达吉雅那教授和俄罗斯功勋画家杰林教授。

2009年在湖南省画院美术馆举办主题为《守望宁静》风景油画个展;2010年在北京798M画廊举办个展;2011年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主题为《自然心像》个展;2012年开始至今,在国家行政学院作专题讲座,引起良好反响;2013年在北京798M画廊举办主题为《魅影天地 戏傩江南》个展;2015年在无锡圆通禅寺举办主题为《禅意》油画个展;2017年7月1日在无锡科创中心举办“庆祝建党96周年”油画个展。2019年在江苏省工艺美术馆举办主题为《走过四季》油画个展。作品不仅被国内的艺术爱好者收藏,还多次被法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官方及个人收藏。

《傩风》 艺术家 李善龙 170×135cm 布面油画 2020

艺术家李善龙创作理念:傩戏是安徽古老、稀有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佛教圣地九华山下的刘街、姚街、里山一带,是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每年春节期间,人们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请神敬祖、驱邪纳福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的古老戏曲形式,由于只在家族中传承,很少受到外来的艺术影响,所以至今仍然保持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有"戏曲活化石"之称。

艺术家简介:

2001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

2001毕业作品《影》被浙江教育学院(现浙江外国语学院)收藏。

2001年后从事于美术教育工作。

2019年后重新回到油画学习创作中。

2021年《想象的未来》拉姆油画工作室作品展。

《我的汗血宝马》 艺术家 吕建颖 120×100cm 布面油画 2023

艺术家吕建颖创作理念:我们努力奔跑,从不停歇,梦醒时才发现不过是故步自封。有时我们很是努力,然而认知的局限,不过是在原地奔跑,就像坐在游乐场里的旋转木马,陶醉在自己编织的华丽假象里。

艺术家简介:

1985 出生于山东

2008 本科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

2014 研究生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

2014 至今南开大学滨海学院艺术系教师

国内外参展记录

2022 新视点—中国“青年艺术+”优秀作品展,悉尼中国文化中心,澳大利亚

2021 第二届京津冀青年艺术双年展,河北

2021 Hi21新锐艺术春季活动,Hi艺术空间,北京

2021 新视点—中国“青年艺术+”优秀作品展,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毛里求斯

2019 ART-Safari 2019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展,奥斯卡茂奇宫,罗马尼亚

2019 自在语境—当代青年绘画邀请展,北京在艺

《存在》系列 艺术家 宁婷婷 50×40cm 布面油画 2017

艺术家宁婷婷创作理念:艺术是什么?它可以令你心灵外面多一层保护膜,是你头破血流时候的一道减速带,让你治愈、专注、冥思,使你的内在经验感知更丰富,对外表达愈有深度的一条路径。

《上班路上》 艺术家 孙炳付 60×90cm 布面丙烯 2022

艺术家孙炳付创作理念:采用几何图形艺术形态表达人物形体结构与组织结构,并加以不同色彩表达人物的构造与表达情感。探索人体艺术的抽象性与多彩的表达方式。

艺术家简介:

当代艺术家,现为香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法国国际艺术家与设计师协会理事、美国艺术家协会会员、创之赢文化艺术中心创始人。

作品以现代主义风格为主,曾多次参加国内和国际展览,并被海内外藏家及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丽莎和贵宾》 艺术家 傅冲 80×60cm 布面油画 2023

艺术家傅冲创作理念:艺术家热衷于描绘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让人们在艺术中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精神与传承,同时,艺术家对当代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也常常反映在作品中,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艺术家简介:

1995–1998年 云南艺术学院附中就读;

1998–2002年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就读;

2002至今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时间是空心的》 艺术家 黄建苹 79×109cm 纸本水彩 2022

艺术家黄建苹创作理念:时间是什么?它始于何处,又流向何方?过去和未来意味着什么?我将如何记录时间,如何记录我短暂一生,它将把我带到何处呀?我们将何去何从?

艺术家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就读于美术学(绘画)专业。

《百无与聊赖》 艺术家 杨乐 可变2160x1620px 数码绘画 2018

艺术家杨乐创作理念: 在封闭空间审视自我,在移动空间判断自我,作者基于影像对自我形象的构建进行放大,以局部的动态窥探整体的个人。

艺术家简介:

2015年开始接触学习绘画,坚持学习了多种绘画方式,逐步确定了以水墨绘画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并找到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表现形式,以天真朴素的色彩线条,去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在艺术的海洋中畅游,享受绘画的乐趣。

《悟空》系列 艺术家 赵文瑄 45×75cm 纸本水墨 2023

艺术家赵文瑄创作理念:以水墨绘画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并找到自己独特的绘画表现形式,以天真朴素的色彩线条,去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在艺术的海洋中畅游,享受绘画的乐趣。

艺术家简介:

曾参与多个国内综艺节目的编剧、编导、统筹等工作;参与过爱奇艺尖叫之夜的海外协助,网易云音乐硬地围炉夜现场乐队导演等工作;进行过短片,短剧,mv 的拍摄与制作;写过多首原创歌曲。

《烦恼烦恼,庸人自扰》系列 艺术家 李旸 35×52cm 摄影 2018

艺术家李旸创作理念: 我当时是一名视频工作者,但我却不喜欢用影像记录生活。拍摄这些图像,属实是因为来自四面八方各种有形的压力压的我喘不过气。随后听取了女友的建议,才拿起桌脚旁的卡片相机,在通州一路走走停停,用影像当做生活笔记,也用此来发泄糟乱的情绪。

艺术家简介:

来自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

从三岁开始学习舞蹈现已经考过了八级。吉他考过六级。

《飞影流光》 艺术家 龚雯茜 26×29cm 摄影 2022

艺术家龚雯茜创作理念:时光荏苒,年华易逝,但这些随着年代更替的建筑会长久存在,在光影层次间仍不失往日风貌,我用镜头记录下岁月流逝的痕迹。第一,我希望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去解读其他人或者自己的故事;第二,我希望在人生的‘欢乐场’里看清自己,作为一个局外人观察着一切”,时刻警醒自己是个清醒的局外人,时刻明晰自己努力的方向。

艺术家简介:

94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服饰文化研究学女子学院研究生。

入围“2019CADC年度影响力艺术家”评选。

2020年获天津小幅水彩作品展优秀奖。

入选2020衍艺圈每日优秀作品。

《万物皆有灵之五》 艺术家 王洋 90×60cm 布面油画 2022

艺术家王洋创作理念:一颗多肉最美的状态,一段生命最美的姿态。他们在空间里依附,滋长,对话…《万物皆有灵》系列算是对其自我的诠释。物像的表层是弱小的,内心却如圣女谱写的音符,在雀跃对抗相互交织,它是一种演化的过程,从无到有再到无的声生不息的过程。

艺术家简介:

1990年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

2002年 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院闫平工作室研修

2005年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材料艺术工作室硕士研究生班

参展:

2020 第三届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 中国·青岛

2018 中韩海洋油画与影像艺术家交流展 韩国·麟蹄郡

《能量·显现》系列 艺术家 班福臻 40×60cm 布面丙烯 2023

艺术家班福臻创作理念:文明和制度往往会影响并限制真实本质的东西,作为艺术家应该采用诗意的形式和情趣的色彩来切段观众与已知世界的联系,从而回到原始的本能,以期唤醒人的的感官和灵魂。

艺术家简介:

现工作生活于南昌,任教于江西科技学院。

包豪斯国际设计协会会员 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

2019年-2022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硕士。

个展:

2023年 南昌高新美术馆“共生”何绮文个展。

《秘密花园》系列之二 艺术家 何绮文 60×150cm 综合材料 2022

艺术家何绮文创作理念: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座秘密花园……我的关注点更多的在于生活,以及对身边事物的感受。植物是立体的,也是平面的;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关键在于我们对植物的观察角度。从观看植物反观自身,同样需要各个角度认识自己,与自己进行对话。

艺术家简介:

2018-2022年,本科就读于山东艺术学院。

2022年于南京艺术学院就读。

本科期间曾获得过2019年山东艺术学院秋实奖三等奖。

《潜》 艺术家 鲍婕 124×190cm 布面油画 2022

艺术家鲍婕创作理念:在水面上戏闹,永远不知道海的深浅;潜下水去,方能知道海的无底。

艺术家简介:

独立设计师品牌Mutiara NYC主理人。

秩序/失序个展 原自艺术驻舍 成都 2021。

中青年艺术家“艺术态度”三等奖 2023。

《平行宇宙》 艺术家 林育岑 60×70cm 综合材料 2020

艺术家林育岑创作理念:探索个体与周边人事物的动态平衡关系。一切看似无意识,彼此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无形的作用力,互动的背后是神奇不可抗力的规律造作,蕴藏秩序的美。当我们觉察自身与宇宙的关系,便为自身开启了无限的可能性,打开平行宇宙,创造圆满有序的多元自我。

艺术家简介: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具表工作室上海分院。研修于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清华美院高研班,2019年于西班牙莫亚·现实主义油画研修班结业。

荣获2021第五届图案展特别表彰奖,2022法国圆形基金会最佳艺人奖,现代艺术学会,副会长。

作品《古典》入选美国光时空艺术展获奖。

作品《夏天的村》第二届国际具象艺术展获奖。

作品《秋韵》《时代》第三届国际风景展获奖。

《有红房子的风景》 艺术家 李腾 121×121cm 综合材料 2022

艺术家李腾创作理念:色彩的重组绘画中的形式,是一个图案或诸多可视因素的总构成,如画面中的色彩组合、线条排列、点线面运用等,它来源于自然万物;其形式美感,则是人类在长期的审美实践过程中,对自然界中美的形态的抽离和概括。

艺术家简介:

参展

2022年 新加坡中央美术馆。

2022年苏州元和塘美术馆。

2023安徒生国际艺术家(艺术家组)根本哈根市政厅。

2023 艺术态度-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

《自画像》 艺术家 林智谋 80×80cm 布面丙烯 2022

艺术家林智谋创作理念: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艺术与爱互相滋养着我们。

艺术家简介:

2000年全日制学习,毕业于河北承德民族师范。

2006年自学本科,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

2000年参加工作至今。

《她、她、她…我》 艺术家 姜玉梅 80×100cm 布面油画 2022

艺术家姜玉梅创作理念: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许自己也无法给自己一个确凿的答案。当令人感动的肖像图片被起稿在画布上,当人物的样子还正在被涂改,当确定的眼神和姿态已经和拿着画笔的人面面相对……

艺术家简介:

日照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现就读于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作品曾入选“第十四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虹:当代中国艺术展”。

《涅槃·自画像》 艺术家 宋宜昭 50×80cm 综合材料 2022

艺术家宋宜昭创作理念:通过拼贴的形式将旧的习作构成自画像,以此来对自身进行反思。

艺术家简介:

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油画系(本科五年),导师:吴大羽、周碧初、俞云阶、张隆基;

1976年任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油画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教育局美术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1985年任上海黄浦画院副院长;1987年任法国国立装饰美术学院访问学者教授;

2003年回国后任南京艺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自由鸟》 艺术家 方世聪 85×81cm 布面油画 1983

艺术家方世聪创作理念:八十年代初国内还未开放,画油画的都很难见到西画原作和印刷品,而油画艺术的技巧和笔触在作品中尤为重要,不看原作是很难观赏与体会到其中精髓的,于是,我萌生了画自画像以寄托我远行的思想:七天内我连续画了三幅,第一幅《1983年的我》,第二幅《自由鸟》(本次展览展出作品),第三幅《孤独者》,1986年年底我竟真的飞翔了,并且是我向往已久的西方艺术之都巴黎。

艺术家简介:

201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漆艺与木工艺专业,获学士学位。

2021年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美术实践专业,获一等荣誉文学硕士学位。

202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水彩画系,获硕士学位。

2023年9年于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攻读美术实践专业博士。

2020年《戏》入选2020潮汕水彩画年展。

2021年《梦蓝》入选第三届学院的品格——中国“学院水彩”学术研究展。

2022年《茧》获得第三届福建省水彩画展学术提名奖。

《共生·共存》系列 艺术家 曾思恬 76×116cm 纸本水彩 2022

艺术家曾思恬创作理念: 家,栖息之所,对人来说是带有庇护防御抵御作用的室内空间,对树木来说是广阔的,象征自由的天地间。但是一个稳固不变,不能离开的室内,是否给人限制感呢?在过去,在我们不断侵蚀树木的栖息之所时,树木是不是就如同被禁锢在室内的我们呢?生活中,我们在室内,树木在室外。在心理上,是不是我们在室外,而树木在室内呢?带着“身份的置换”这样的想法,我做出了这组创作。我希望通过这组作品,唤醒人们对于自己与树木所处的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的思考。我们与树木始终处在共生,共存的关系之间。

艺术家简介:

2017年毕业于温州大学美术学师范系

2021年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第二届意象表现高研班

温州市瓯海区美术家协会会员

温州市瓯海区书法家协会会员

《最重要的事》 艺术家 黄纯 120×100cm 布面油画 2022

艺术家黄纯创作理念:艺术的功能从来不是描述一个事实,更不是描述一个问题,而是向世界提出问题。此画中,什么事是你最重要的事?左起分别是国王、商人和王子。象征着权利、财富和心爱的人。

艺术家简介:

自幼喜欢绘画、摄影等与美有关的活动,现为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2019年开始接触粉画,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兼具写意,注重素描关系和色彩关系的表达。

作品多次参加全市和全省国土系统书画优秀作品展,多次参与各类水彩粉画线上展并获奖,并有部分作品被个人收藏。

《心绪空间》 艺术家 印雅静 32×41cm 布面综合 2023

艺术家印雅静创作理念:抒发内心想法,使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感情或心绪诉诸于笔端,表现于画面。坚持写实与表意相结合,每一幅画都是一次心路历程。

艺术家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2022年作品《星期天的下午三点半》入选(入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2022全国(厦门)工笔画作品展”,并被厦门美术馆收藏。

2021年12月作品《遥望》获韩国亲环境艺术协会主办的“第14屆大韓民國國際親環境現代美術展”优秀奖。

《梦枕·一》 艺术家 戚博轩 60×60cm 岩彩画 2022

艺术家戚博轩创作理念:外部世界纷纭复杂,人们不可避免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并非真正的了解自我,而“自我”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或许在由自身主宰的梦中才能真正知道“自我”是什么。

艺术家简介:

全国素描名师。

评画大咖签约作者。

少儿品牌连锁机构课程研发负责人。

在校期间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多幅作品被校收藏。

从事美术教育行业多年,有十年的美术高考一线教学经验,学历:本科 秉承着成绩为王的教学理念,为各大美院和综合类大学输送了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

《晨》 艺术家 吴亚年 30×40cm 纸本设色 2010

艺术家吴亚年创作理念:本张作品是一个外国小女孩清晨在阳光下低头沉思的场景,逆光的形式来表达画面,运用彩铅和马克笔的结合来完成作品,给人一种沉思忧郁的画面效果,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混沌3》 艺术家 程隆 120×110cm 布面油画 2022

艺术家程隆创作理念:对于现实的扭曲感、混沌感的阐述。

艺术家简介:

现就读于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消失的音符》 艺术家 旦增托美 50×40cm 布面油画 2022

艺术家旦增托美创作理念: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犹如一个小音符在琴键上起起伏伏地跳动,时缓时快,时长时短,也就是人之快乐有时短暂,苦难有时长久些,我们常说的幸福,快乐等,其实都不过是心态,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不奢求太多懂得知足常乐,还有成功当做前行的动力或起点,把失败当做必经的磨难。

艺术家简介:

宁夏大学美术学院,21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美术学专业油画方向。

《新禧》 艺术家 吴胜平 100×100cm 布面油画 2022

艺术家吴胜平创作理念:以俯视的视角描绘了剪纸、对联、灯笼等具有年味的物件,对中国传统年文化有纪念与宣传的积极意义。

艺术家简介:

2022年至今硕士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当代艺术专业,师从陈明园老师。

杭州市临平区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市艺术摄影协会观念摄影分会会员。

2022突破与新生——2022美术学院学生作品展,上海;

2022内观:美术学院2022年现当代艺术方向研究生作品展,上海。

《离:殇0018》 艺术家 孙焱姿 120×80cm 综合材料 2023

艺术家孙焱姿创作理念:此幅作品是艺术家在创作材料上进行的大胆尝试,也是对当下群体与个体的思考。艺术家大多是理想主义的,诗人亦是。从艺术的视角通过手抄屈原的离骚(跳行节选)来感知世人的无奈是艺术创作者本身的固执。手持的材料是墨笔的伪装,文字最终归于混沌,诗人与我的梦境都是如此的模糊与不可触。我们在销毁一件物时是否怀有感伤?我试图不诉离伤,冲破原有界限到达一种情绪交织的未知领域。

艺术家简介:

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温州市鹿城美术协会会员,温州市美术研究院行业协会会员。

《没落辉煌》 艺术家 陈丽君 110×90cm 综合材料 2023

艺术家陈丽君创作理念:古建筑物在画者眼里好像发现新大陆,用独特的绘画语言栩栩如生描绘每一个结构,与古建筑物追问与对白。是一个图案与诸多个可视因数总构建,如画面中的色彩组合、线条排列、点线面运用等,它来源于自然万物,对自然界中美的形态概括。

艺术家简介:

参加50多次国际国内画展,包括:法国巴黎卢浮宫举办的“温度:当代艺术展”,瑞士巴塞尔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英国伦敦在萨奇画廊举行的伦敦StART艺术博览会。作品在伦敦,巴黎,纽约,弗洛伦萨等多次展出,并且荣登纽约时代广场的艺术大屏幕。

《WOMEN》系列 艺术家 色凤儿 68×68cm 综合材料 2023

艺术家简介:

中国艺朮平台油画院画家,中国艺术平台会员。香港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油画学会会员。

1993年毕业于晋中学院艺术系。同年参加全省高校联展;

2008年油画作品入展《风景●风情》全国油画展(上海);

2017年油画作品入展山西“人说山西好风光”油画展;

油画作品《风月》2022年”年代物油画展(上海)(线上);

9月“流动的情绪~夏日之歌”(线上)展;

10月“与梦想对活——2022年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线上)。

《秋葵》 艺术家 李永强 150×150cm 布面油画 2023

《相逢》 艺术家 揭衍杨 109×78cm 纸本水彩 2022

艺术家简介:

1991年出生,硕士毕业于郑州大学美术学院,现工作于安徽金寨技师学院,中国艺术人类学会会员,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

《新丝路》 艺术家 李士强 40×30cm 综合材料 2023

艺术家李士强创作理念:古时,丝绸之路打开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现在,倡导“一路一带”则是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积极贡献……这是新的丝路。

艺术家简介:

现就读于云南大学油画研究方向研究生,师从陈玲洁老师。

2021年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逐光前行-作品入选。

2021年中国当代大学生艺术作品年鉴大赛-入编得奖。

《海——欢愉》 艺术家 赫连岚馨 50×100cm 布面油画 2023

艺术家赫连岚馨创作理念:水,无穷无尽,无始无终,见证着万物的到来,又目送他们远去。这是水的魅力,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这个“鱼”既是象征自由,又是人类本身渴望的“自由”。是自然的鱼,也是我的“鱼”。它们像小鸟般无拘无束,怎又知其赖以生存的湖水在遭受人类的破坏。更多反思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万物的关系。

艺术家简介:

本科学历,艺术学士学位。

《猫和鱼》 艺术家 陈智杰 40×60cm 版画 2023

艺术家陈智杰创作理念:那只猫,在鱼缸旁痴迷地看着游动的鱼儿,鱼儿也尽情享受着它的水之乐。看似毫无关系的两者,其实心系一处。

艺术家简介:

2018年开始正式学习油画,师从著名艺术家方世聪先生,擅长炭笔速写、色粉、油画创作。

作品曾参展2023年伦敦“The New Renaissance”Exhibition。

《内心的对话》 艺术家 曹瑞珍 40×50cm 布面油画 2023

艺术家曹瑞珍创作理念:作品展现了我与内心许多个我之间的对话,他们有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需求,他们时而平和,时而愤怒,时而快乐,时而孤独。作品中,我是一个旁观者,又是一个倾听者,所有蓝色的小人都是我,也可能是我扮演的一个角色。

艺术家简介:

中国戏曲学院戏剧影视美术 文学学士学位;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设计毕业;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创作院访问学者;

中央美术学院水性材料高研班结业;

2020年油画作品《荷.莱》入选中俄艺术展;荣获中俄艺术交流奖;

2020年9月油画作品《高尔夫》《荷花NO.1》入选丹青中国杯全国大赛美术组一等奖。

《荷塘夜色》 艺术家 李学辉 50×40cm 布面油画 2023

艺术家李学辉创作理念:以少即是多为核心,不紧盯实景去画,它就是一个基本参照,任凭"一眼"画半幅,"两眼"完成之势。用突出写意,去"设计"一幅画,领悟这意外之"笔",突来之"势",来传达真实之情和实景之感。

艺术家简介:

2010年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201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师从李贵君,石良等先生。个人多幅作品被韩国济州岛美术馆收藏。作品《信仰》成功入选第六届中国油画新人展,《白巧克力》《信仰之二》两幅作品成功入选经典传承2020中国青年新写实油画艺术大展(中国写实画派评选委员会),作品《青春》入选韩国济州当代绘画展。

《霞》 艺术家 钟国松 30×40cm 布面油画 2023

艺术家钟国松创作理念:寻找真实的内心世界。

艺术家简介:

2019年-2022年 江西财经大学 硕士研究生

2022年至今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专任教师

《变》 艺术家 周程英志 30×42cm 纸本设色 2023

艺术家周程英志创作理念:面对片面且固执己见的自己,需要捧着尖锐去扎破封闭的围墙。

NO2 自我构建——2023年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雕塑与装置单元

艺术家简介:

2016 青春志•北京青年美术双年展 获“一等奖” 今日美术馆 北京

2015 第六届新星星艺术节 获“年度试验奖” 西安美术馆 西安

第三届V时代青年艺术展 获“潜力艺术家奖” 树美术馆 北京

2003 参加法国.巴黎首届当代中国艺术精品展 获“新人奖”巴黎

2021 第二届中德艺术交流季 禾世木艺术馆 江苏

2021 重逢岛X—看见的与看不见的 原•美术馆 重庆

2019 “如沙”—王维峰个人作品展 iSGO Gallery 北京

《果》 艺术家 王维峰 尺寸可变 装置 2015

艺术家王维峰创作理念:“如沙—果”材料主要是玻璃大脑容器和白色石英砂,沙子是我最近几年一直在尝试和应用的材料。在沙的世界里,它既可以包容一切,用可以消散一切……作为一生命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思想。可对我来说,在某个时间点上个人认为正确的想法和观念,可到了另一时间点上又是不成立、矛盾的,或者说是错误的。这种感觉不断循环反复着。到生命的最后我们也许会感觉,我们之前所说过的话、所表达过的思想都是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的思想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艺术家简介:

天津美术学院 实验艺术学院 研究生在读

2023年油画作品《绘心》“艺心同行 向阳花开”二等奖

2023年装置作品《影》入展“跬步:元典美术馆(武清)收藏三年展”

2023年书法作品入展“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书画展”

2023年书法作品入展“学习十二大精神,喜迎癸卯新春”

2022年成为天津市东丽区书法家协会会员

2022年书法临摹碑帖展作品《张迁碑》入展

2022年装置作品《思·绪》风起艺术计划

《影》 艺术家 张赫 尺寸可变 装置 2023

艺术家张赫创作理念:以身体为载体记录那些或长或短的交集,他们形成了一个个符号并对我们的思想和肉体产生影响,这些符号化的痕迹对于载体而言产生了思绪上的变化,有的沉重有力,有的轻飘掠过,而载体会随之产生适应性变化亦或是对抗,同时形成一个不固定的、形态可变且未来发展不确定的实验性文本。

艺术家简介:

省级陶瓷艺术大师、国家一级技师。

2022年清华美院陶瓷艺术设计系 硕士。

2022年至今任教于江西科技学院,主要从事当代艺术创作及研究。

2023年 个展 “共生”,高新区美术馆,南昌,中国。

2023年 蜕变·100%,ADD北京坊薄荷公社,北京,中国。

2023年 不介意当代艺术展,广州市文化馆(新馆)翰墨园,广州,中国。

《梯形“与非”》 艺术家 武文杰 300x300x60cm 装置 2022

艺术家武文杰创作理念:以“梯形”为载体,探索个体差异的边界。梯形圆柱为创作蓝本,其本身具有稳定且坚实的形态特征,如同火山,山丘的自然造型。在此造型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其形态及装饰方法使不同的梯形之间产生巨大的视觉差异,如同人类一样,初生时大体一样,经过后天环境、教养、学习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由内而外产生巨大差异,这种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便是作品中探讨的核心。

艺术家简介:

2007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获学士学位,杭州。

2011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杭州。

2014任教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雕塑系,厦门。

2007作品《现》获2007届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创作优秀作品奖,杭州。

2011作品《37°夹角》入选“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2011年度获奖与入围作品展, 大同。

2011作品《33°倾斜》获中国雕塑网2011年“上海浦宇杯”全国雕塑专业毕业生作品大奖赛优秀奖,上海。

《生活·游戏》 艺术家 陈海影 260x180x200cm 雕塑 2022

艺术家陈海影创作理念:作品借用了玩具模型的“流道”结构,通过对自身日常生活物件的择取,将这些物品像待拆开使用的玩具零件般有序排列,仿佛能易于携带,且随时可以被拆下使用,它们不再是“生活”的锅碗瓢盆和柴米油盐,更像是玩具游戏般呈现于我们面前——这是我在孩子出生几年以来、成为妈妈的身份转变后,在日常琐碎的育儿生活中保有的一点诗意情怀……

艺术家简介:

2010年-2014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学士

2020年-2023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硕士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会员

参展及获奖

2013年《宁静致远》第五届哈尔滨国际雪雕大赛 一等奖

2014年 《低头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收藏 入选第三届造型艺术新人展、全国

《高级动物》 艺术家 张和璞 300x150x120cm 雕塑 2023

艺术家张和璞创作理念:以“高级动物”为题,探究时代中人类自身客观存在的动物本能及行为现象,以此思考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我们如何正视自身产生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这是自我审视和调整的一个过程,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思考方式。

《我的状态》 艺术家 陈金宇 70x40x25cm 雕塑 2022

艺术家陈金宇创作理念:《我的状态系列一》以空间压缩的形式,表现一个年轻男性并采用坑烧的烧成技术,通过混乱深邃的颜色和肢体语言,表现出作者现实生活某一时期的状态。

艺术家简介:

2020于云南省昆明市雅云书院担任美术教师一职。

2023于景德镇陶瓷美术学院担任兼职教师,教授艺术设计相关课程。

2023作为策展人完成《33天》艺术展览。

《我是我的观察者》 艺术家 吴笑非 80x45x35cm 陶瓷雕塑 2023

艺术家吴笑非创作理念:“我是谁?”是学生?老师?儿子?艺术家?等等繁杂的身份将我包裹,该作品展现了自我认知和内省的主题,探讨自我身份的建构。通过雕塑中不同的人,我表达了对内心深处的反思和观察。作品灵感源自于对自我意识的探索和对内在世界的渴望。

艺术家简介:

2023年6月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公共艺术设计专业获本科学位,荣获多项自治区级、校级艺术类奖项。

《峥嵘》 艺术家 李志昊 46x22x57cm 雕塑 2022

艺术家李志昊创作理念:作品以“峥嵘”为名,“峥嵘”就像是人生就像是一个自我打磨的过程,跌宕起伏,艰难的过程就是收获,保持一个从容面对生活的内心,岁月予我感动,常怀于心用赤诚之心,打不败的就叫做信仰,追溯人生轨迹,于烟火中沉静,于谦卑中峥嵘。

艺术家简介:

2022年6月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现阶段在造亦舍设计有限公司实习设计师。

《鱼米之“想”》 艺术家 肖之尚 70x40x45cm 雕塑 2022

艺术家肖之尚创作理念:作品提取鱼与米外形概念,加以结合,中间的红心便是孕育的生命,以此表现富饶家乡对我们的恩情。

艺术家简介:

2017年7月毕业于河北美术学院雕塑艺术设计专业,2019年荣获河北美术学院“先进工作者”2021年荣获河北美术学院“突出贡献者”。

《依偎》 艺术家 谭荣成 30x20x60cm 雕塑 2023

艺术家谭荣成创作理念:一个坚强的男人在外无所无惧,努力拼搏,当回到家的港湾时,他也像一个孩子想得到爱的怀抱。女人给他带来安全感和温暖的同时也是是对他付出的肯定和认可。

艺术家简介:

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

《眼里有光路在前方》 艺术家 樊婉怡 60x35x80cm 雕塑 2023

艺术家樊婉怡创作理念:作品以“读书人”作为设计原型,运用3D树脂和有机玻璃的材质,环保、绿色、生态,夜晚结合灯光,使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快乐。我们常说:“生活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注脚。”我们常常困惑于,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每天脑海里都会冒出很多念头,哪些不灭的才叫热爱。

艺术家余文龙简介:

2015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雕塑专业,师从朱连城,石向东教授‖ 获得美术领域艺术硕士学位。

2017-2019就职于广西演艺集团木偶剧团,三级美术师。

2019-2020就职于南宁学院,外聘教师。

2021年9月至今就职于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

《仅存记忆的水街》 艺术家 余文龙 谢雨珍 25x20x48cm 雕塑 2021

艺术家余文龙 谢雨珍创作理念:作品《仅存记忆的水街》取材于江南地区风土人情生活,运用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借鉴中国传统民间剪纸的表现手法,体现出江南水乡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现代材料的语言来诠释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意涵。

NO3 自我构建——2023年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影像与实验单元

艺术家简介:

广东省舞美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美院科班出身。文旅文博导演,专攻文旅、文博、戏剧等多媒体影视设计。擅长运用光影叙事,结合空间运用结构打造多媒体沉浸空间。

《起源》 艺术家 林芷羽 尺寸可变 新媒体艺术 2023

艺术家林芷羽创作理念:起源是一部关于人文起源的多媒体沉浸式舞剧,与我国知名舞蹈家大朱、水月共同创作。开篇是描绘古人对世界的宇宙观,从虚无到阴阳的意像表达,人从自然诞生,超脱与自然,在由登高线组成的大地之上去生活去感受去孕育文明。古人一撇一捺书天地,一笔一划写春秋,随着文字的起源人类文明也由此得以延续。

艺术家简介:

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现华东师范大学现当代艺术方向研究生在读。

2020年2月《延期通告》入选内蒙古当代艺术杂志“回家计划”艺术展。

2021年8月《放慢》入选上海K11光影艺术展,获光影艺术大奖。

2021年12月《苗族少女写生》入选韩国新环境当代艺术展。

2023年2月《梦中的山》、《梦中的塔》入选“望:当代中国艺术展”。

《生长的绵延3》 艺术家 许俊博 综合绘画,70cm×150cm,2022

艺术家许俊博创作理念:自然是一个生长的概念,是在一定场域下与人的行为产生某种共生关系的客观因素。巨大藤蔓的交织、覆盖,甚至蔓延至一系列的作品之中,作品包含对人与自然、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思考,这是一种生长的“绵延”:是自然在精神空间中发生的生长。

艺术家简介:

本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具象写实工作室。

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

《有声的缠绕》 艺术家 陈锋 尺寸可变 实验艺术 2023

艺术家陈锋创作理念:标签现在不只是会出现在商品上,我们所有人的行为、性格、以及外貌都会被别人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这些标签像是符咒一样封印了我们,让我们极度在意别人的看法,逐渐迷失自己。外界的评论声有时候更像是枷锁捆住、缠绕我们难以行动。

艺术家简介:

鲁迅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研究生在读,从师于张丹教授。

《流离》 艺术家 唐江华 尺寸可变 舞台装置 2022

艺术家唐江华创作理念:我有一出戏,那是关于时间的追问与记忆,我披着红色衣衫,穿过时间的幻境,我思索着,我等待着有人能将我从对于时间的愤怒中救赎出来。我将自己置身于时间体系下虚空的场域中,我四处游荡,走走停停,我是谁?我要干什么?如此虚幻的世界,我们在妄想,我们在等待,谁又在做些什么呢?

艺术家简介: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在读。

从2017年开始作品在「中国时尚摄影二十年·摄影大展」,Trierenberg Super Circuit奥地利特伯纶超级巡回展,成都BVLGARI 宝格丽「SerpentiForm·灵蛇传奇」等国内外摄影大展露出,并屡次斩获IPA等国际摄影奖冠亚军。2019年自出版摄影书<The Aura River·靈歌河>,并举办同名个展。

《荆棘》 艺术家 雷雨田 60X40CM 实验摄影 2022

艺术家雷雨田创作理念:对关于当代女性所面临的心理困惑意像化后进行的创作,在柔和的女性身躯中加入了一些刺痛的、压抑的具象元素,像在不安的世界中穿越荆棘,在故事之外的她们成为端丽冠绝的战士,是彼时的耀如春华也是未来的光风霁月。

艺术家简介:

毕业于弘益大学 硕士

《投影映射》 艺术家 施逸航 355X200CM 实验影像 2023

艺术家施逸航创作理念:身份流动是一件互动投影作品,以粒子与个体间的共鸣为媒介来探讨个体身份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个体身份流动性即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多个重要阶段及经历,这些经历塑造了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身份认同。个人的价值观、兴趣和目标可能随着经历而改变,导致身份的不确定性。同时,个体与其他人互动时,会受到他人认知和评价的影响。这种共享经验可能塑造个体的认知,使其在身份构建中经历变化。

艺术家简介:

四川美术学院在读

《星空》 艺术家 张俊琪 250X180CM 实验艺术 2023

艺术家张俊琪创作理念:在有人生活过的墙壁上,总会出现零零散散的钉痕,这些钉痕作为人类生活于此的一种体现,当其零散的遍布在墙壁上时,使得工业化城市下多了一丝自然的韵味,当不同的钉痕组合在一起时,仿佛星空般。可是钉痕会被抹去,是否人的存在也随者钉痕的消失而消失?我想去收集这些钉痕,我想我们生活的痕迹不会随着建筑物的坍塌而消散,我将这些痕迹串联在一起,以拓印的形式使得痕迹以星空的意象来呈现。

艺术家简介:

2010年-2014年-中国美术学院附中;

2014-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

2018-2020年-闪耀暖暖游戏研发;

2021年至今-乌托量子品牌主理人。

《向内生长》 艺术家 王宇焱 尺寸可变 实验艺术 2018

艺术家王宇焱创作理念:当我觉得思考一个问题没办法代表问题本身的时候我用实际行动探索一个真切的结果。作品展现2014年-2018年间,从原生家庭出来实习2014-成为母亲和妻子2016-工作和脱离婚姻的自己2018。

艺术家简介:

本科就读于重庆大学艺术学。

硕士毕业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计算机艺术。

目前的实践主题包括生

态环境、身体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游戏开发与程序架构 ,计算机视觉设计等等。主要研究方向基于 Machine Learning 与底层代码程序的架构通过计算机视觉以及机械装置给予用户体感和新材料应用开发的交互设计。在同济大学-麻省理工上海城市科学实验室实习负责 CityScope 项⽬组⾥⼈机交互设计(体感交互+mapping),并在北京直径叙事公司担任新媒体艺术设计师岗位。

《身体狂想曲》 艺术家 范千惠 尺寸可变 新媒体艺术 2020

艺术家范千惠创作理念:福柯(1972 年)提出话语权具有其自身的“形成规则”和“存在条件”。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女人就应该要温柔,要做家务,要相夫教子。黑人是智力低下的,素质低的等等。这些话语使得被定义的群体失去权力,处于被定义,被构建的劣势,从而保障了权力者的有利地位。因此,“规则”既是权力的支撑同时又是权力能够行使的范围边界。噪音从物理角度上看,是声波的频率、强弱变化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音。它始终是在挑战稳定的体制和结构,突破既定的界限,建立不同的联结,从而推进改变,重新审视自我价值。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87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