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论坛

2020年3月1日,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新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卢志文校长在“未来学校云论坛-专家视角”板块在线分享了《未来学校的新思考》。论坛全天吸引了全国各地13.5万人次在线共同探讨,一起走进卢志文校长的分享!

今天是3月1日,早已经过了开学季。现在对教育人、师生家长来说,何时开学是最纠结的。先来猜条有趣的灯谜吧!

何时开学费纠结

(提示:三字礼貌用语二)

点我试试看~

早上好,晚上好

为什么呢?何时开学会让我们纠结到底是早点上好呢,还是晚点上好?

迎接未来学校元年

学校是聚集性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延迟开学当然是必然选择。疫情一面是危机,另一面是行业格局变动的机遇。这是一个现实,基于这样的现实催生了另外一种学校形态的变化。

1月23日武汉封城之后,移动互联网应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武汉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的学习增长了383%。香港全球化中心研判:随着5G时代到来,2020年已经无可非议的成为远程办公的元年。疫情之下的医疗行业、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线上娱乐会异常的“火”。尤其是在线教育迎来了东风。全球大规模在线学习的元年是2020年,同时也是未来学校的元年、智慧校园的元年。

这些都是对教育信息化良好的预测,当然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方面国家早已经到位。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的“三全两高一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的“八大基本理念”,《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中的“百个典型区域、千所标杆学校、万堂示范课例”,在信息化条件下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浙江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普及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的智慧校园环境。并且提出人人至少拥有一种便捷可用的移动终端。从政策来说应该说已经到位了,目标也非常清晰。

实现互联网教育梦的挑战

挑战依然严峻。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天,人们开始做的最大的梦就是互联网教育梦。互联网的很多梦想早已都实现了,但互联网的教育梦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实现,或者说没有很好的实现。特别是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不仅落后于教学的需要,也落后于其他行业。而且有六个方面的不足。

在这样一种状况下被倒逼进入全面信息化教学,就出现了问题。T数据2020年2月的报告显示“超六成的员工对于远程办公的经验捉襟见肘”,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总体上未必肯定好于这个数字。

在教育信息化扑面而来的浪潮当中,老师和管理者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依然是当务之急。面对扑面而来的线上教学的刚需,强大的倒逼机制瞬间建立,过去我们可以慢慢来,现在不行了,这叫以终为始。它需要我们迅速开启适应模式,以变应变,开始未来学校的当下创建。

教育的外技术和内技术

这不是简单的把课程从线下搬到线上,它是全新的教育理念下的一种重新建构。首先,我们要跳出“硬核科技”的教育误区。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教育之外的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的最新运用,作为教育科技进步的标志。幻灯片、投影机、多媒体、智慧屏、互联网、平板电脑……这些只是教育的外技术。

什么是教育的内技术?教育的内技术是指教育本身的技术。在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脑科学……基础上诞生的教育教学技术。比如现在普遍用的翻转课堂先学后教,它实际上是教育的内技术。比如新型考试测评系统,它也是一种教育的内技术。

教育的外技术是什么?就是教育之外的科技进步在教育领域当中的应用,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

但教育的内技术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它既被传统教育忽视、也被互联网教育忽视。教育外技术如果不与内技术结合,它的作用是很有限的。

为什么广播和电视没有能够成为颠覆教育的技术力量?这背后有没有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当时广播电视大学通过电视让人们去听课,那也是几十万人啊!今天为什么对未来学校的建构更有信心?这里面主要是因互联网带来的互动无边界。

过去广播和电视做的不好的或者做不到的东西,更有必要去深入的思考。同时还会看到另外一个新问题,就是教学太平面化。信息技术的进步让孩子们更高效率的面对文本和图片,也更多的远离了真实的自然和社会。因为教学太过平面化了,教材是平面的、习题集、试卷、黑板、投影是平面的,平板电脑也是平面的。于是认知是平面的,思维是平面的,人格也是平面的。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远离自然,就远离了人类智慧的源头。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个体的社会化。远离了社会,当然就偏离了教育的本质,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每个人的重视。

场馆教育为未来学校探路

再炫目的虚拟都无法代替最朴素的真实。

看一个例子,现在都说多媒体。它到底多不多?其实并不多,无非就是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真正的一个体验活动,有可能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直觉同时一起上。

杜威说“一切浪费都是由于学校和现实隔离开来”。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教学做合一”。如何以学习和学习者为中心去整合学习资源,这种学习资源整合的载体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场馆。

新教育“理想课堂”的最高的境界是: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而这个共鸣发生最多的地方,正是博物馆。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今天我更想说天堂其实是博物馆的模样。如今的博物馆可以把图书馆的功能兼具,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说的场馆。

在翔宇博物馆中有两个牌子,一个叫新教育体验学习中心,一个叫翔宇未来学校实验室。翔宇从2013年就开始进行探索,为互联网大面积进入学校,为线上大面积学习开展做提前的纠偏。如果线上学习大面积的铺开,没有场馆支撑,没有环境和生态建构,是一个不可想象的事。

在学校不是建一个博物馆,而是要建一群博物馆,从真、善、美、本、综中来建构博物馆群落。

翔宇的核心理念是和整个世界站在一起,不仅是和虚拟的世界,过去的世界,书本的世界站在一起,而是和真实的世界、未来的世界、理想的世界站在一起。

未来学校的模样应该是博物馆的模样。博物馆是最深的历史,最真的现实,最远的未来;是课堂的有效延伸,课程的复合载体,研学的理想场所;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构建环境,提供条件,触发动机,创造可能。学校封闭于围墙之内,网络连接虚拟世界,场馆让孩子触摸真实的世界。

实现在线学习的技术和装备门槛会急剧降低,配置越来越容易,价格越来越便宜。而学校建设体验场馆会成为“瓶颈”。

未来学校的建设途径可以有两个。一是实体学校,学校建设各种体验场馆,加上在线学习的条件,成为未来学校。二是在现实的各种体验场馆中,配置互联网学习的各种要素,举办未来学校。

智慧大屏日渐成为家庭学习终端,家庭学习共同体,会是另一种学校形态,实现真正的“共读共写共生活”。不解放学生,装备会成为摆设。不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再好的装备终究只是摆设,中小学的装备多是放坏了,而不是用坏了。用的上装备才能解放学生。

不转变观念,科技会成为帮凶。科技只会让坏事效率更高,板书、印刷、投影和推送更多的题目哪个更容易,毫无疑问是推送。很多学校开展线上学习后学生的负担更重,更加疲劳。因为推送太容易了。

应用才是转变观念的抓手。说教改变不了观念,应用会。抢红包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观念已变。无保障机制,变革会成为走秀。过去的改革很多都是两张皮,只做加法,而不是彻底转型转轨。变革才是机制保障的源头,应试既然是指挥棒,能否让指挥棒正确指挥。那么变革从哪里开始?我觉得对当下的学校来说,变革可以从场馆开始,这个场馆也不是那么复杂,比如我看过一个教室里做种子博物馆。只要用心,你会把你的学习场所建构得非常温馨。

理念的力量就是转变观念,从”教为中心”“师为中心”“书为中心”到“学为中心”到“生为中心”“问题为中心”“任务为中心”……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课堂即学堂,天性即个性,成长即成功。

变革这样发生

线上教学不会让一个差老师变好,但是它会让更多的学生更好体验一个好教师的好,也会让更多的学生更糟的体验一个差教师的差。线上教学,如果没有“学习者个性选择、学习者参与建构、学习者自主分享、学习者深度互动、学习者社群建设”……有效学习和教育就很难发生。教室里面对面孩子们都不愿意听,可以想见隔着屏幕会怎样呢?

大面积线上教学的展开对教师是一种解放,但对很多老师来说,也可能是一种淘汰:封闭保守当个体户,加班加点干体力活,挪移知识做背桶人,再不转型来不及了。

未来学校的形态当中,可能大概率会形成网红老师上课其他老师辅导的局面。能者为师、愿者为师的时代已经来临。

教师们如何转型呢?教育的内技术在未来学校中占据主流,教育的外技术的“瓶颈”已经克服了,这个很多领域当中会有体现,尤其是学业测评领域当中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学业的测评会从“望闻问切”到“CT扫描”。

同时信息化评价系统的建设会促进师生的多元评价,各种考试的社会化也会日益繁盛。这些都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体验,教育内外技术的深度融合会成为未来的方向。

新模式需要好产品,好产品创造新模式。没有产品支撑,互联网+教育就是一种隔空喊话。大量的互联网教育产品拿到一个平台上进行PK,那些有用、好用、想用、惯用的互联网产品会一统天下。

科技行业当中大规模应用最终依赖的是产品,而这些产品不可能像现在这么多元、丰富,最后大浪淘沙一定会有更好的东西呈现。只有大家都用相同的平台,沟通起来才会方便。当所有的老师用的平台越来越趋于同质化的时候,沟通、交流和分享就会越来越方便,未来学校的建设也会越来越容易。

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延续过去的逻辑做事。这是德鲁克《动荡时代的管理》一书中的一句话,我把这句话送给大家。

来自未来学校云论坛 互加计划

特别感谢马正文老师

在论坛后用心进行了文字实录整理

图文内容归发言嘉宾所有,非授权请勿使用。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8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