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
成年人的夜生活有了新潮流——
夜校!
摄影摄像、读书互动、
书法研习、美妆健身、
非遗手作……
夜校里的趣味潮课五花八门
大家形容
“夜校是成年人的‘少年宫’”
3月20日,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青年夜校外滩街道分校区,夜校老师(右二)在插花课上教插花。新华社记者韩传号摄
走,到家长夜校上课去!
“一开始通知我们来上夜校的时候,说实在的,纯粹是为了应付学校任务……”
然而,在家长夜校经过5个晚上的学习,重庆市永川区子庄小学学生家长吴女士转变了想法。从一开始的“应付”,到现在非常期待每一次“家长夜校”开课通知,转变的原因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确实管用!”
不只是吴女士,该校其他家长也纷纷表达了相似的感受:“我参加了家长夜校,收获很大!”“感谢学校送来家庭教育的‘锦囊妙计’。”……在子庄小学,参加完5个晚上的家长夜校后,3000多名家长似乎还没“聊过瘾”,又在微信群里“闹腾”起来。
5月15日,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春季学期第二期夜校开班,当晚开设的手机短视频制作课上,教室内座无虚席,学员大多数都是匆匆赶来的上班族。
“怎么去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平稳过渡小升初的关键时刻?”“当你们说‘叛逆’的时候,到底是指针对谁的叛逆?”家长夜校邀请了多位专业人士,请法官讲法治、大学教授讲育人、心理咨询师讲心理疏导……嘉宾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为家庭教育提供专业支持。
“之所以办夜校,是考虑到学生家长白天工作忙,晚上相对可以抽时间来学校。无论学校还是家庭,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对孩子的爱。”子庄小学校长王霞表示,在该校,只要家长想沟通,都能通过校长信箱、电话等方式直接联系到她。许多家长的真挚留言,也让她备受鼓舞。学校和家长之间共创、共享、共策,形成了良好的家校协作共育局面。
夜校体验课,北京联大师范学院心理学系杨金花教授讲授《温情沟通与孩子共舞》课程互动现场。
“学校教育是一场爱的修行,需要家校携手前行,共同探索教育之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与家长共同学习和进步,采用更为行之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为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在子庄小学党总支书记王伟看来,把家庭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使学校与家庭能够有效沟通和协作,对达成全面育人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高校“青年夜校”引领新风尚
据《南京日报》报道,东南大学近期集中推出一系列精品课程,从传统文化到现代科技、从体育竞技到艺术熏陶,当下流行的热门方向、实用有趣的课程内容,东南大学“青年夜校”应有尽有。
东南大学课程海报《醇悦东南·威士忌品味与创意鸡尾酒体验》
仔细观察还会发现,东南大学“青年夜校”体现了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关键要素。
其一是形成携手共进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型社会不是一个人独学,而是一群人以学习为乐,在共学中携手成长。与传统学校的专家名师授课不同,“青年夜校”的老师很多是大学生,即由“00后”指导“00后”,同学即是老师,真正的教师则进行课堂延伸。如此教学方式,少了传统课堂上师生之间泾渭分明的距离感,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愉快,因此受到一致好评。
东南大学威士忌文化与酿造工艺课程
其二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学习的个性化。东南大学“青年夜校”的62门选修课程,汇聚了高质量的学习资源,解决了学习资源不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样态。在此基础上,还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满足了学习者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引导和激励他们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
其实,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不仅可以起到拓展学生知识边界的作用,也能促进他们心灵成长。无论是中医传统文化课、茶文化体验课,还是方程式赛车课,都让大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业余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精神世界得到滋养,学习因此成为追求个人梦想的美好体验。
在武汉市洪山区五环商圈服务业集聚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课程教师王菲(左一)指导学员学习曼陀罗绘画。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其三是学习与德育相辅相成。不同于第一课堂的专业学习,“青年夜校”不以学分为目的,而是旨在拓展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同时也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在这一平台,学习者可以挖掘自身的巨大潜力,向同辈中的优秀榜样学习,感受学习之于一个人的无形改变,也可以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感悟到现代科技对于社会生活的改变,潜移默化之中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增进文化认同,涵养家国情怀。
学习是人生成长之梯,是文明传承之途,是国家兴盛之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关系到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问题。
教育部也曾发布通知,要求围绕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人群,统筹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以服务学习者终身学习为中心的纵向推进与以城市为节点、城乡一体的横向推进相结合,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
无论校园内外,我们都希望出现更多的“青年夜校”,引导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热爱学习、终身学习,在学习中增长才干,在学习中奉献家国、成就自我。
希望各地高校多为师生搭建终身学习的平台,让终身学习成为当代青年的自觉、习惯乃至一种生活方式,进而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提供有力支撑。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22日第1版 版名:要闻(记者 杨国良 通讯员 代永川)、《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09日第2版 版名:评论·时评(作者:杜薇 渤海大学文学院讲师)
图片来源:新华社、东南大学、中国教育新闻网、首都教育
本文只为传递信息,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宗禾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81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