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琛工业大学有谁读过

“与我而言,科研总是有趣的。”为了追求“极致”的科研之路,他远赴德国留学;因为心中炽热的爱国情怀,他选择科技报国。华中科技大学李培宁教授在光电领域耕耘十余载,2021年,随着他的2篇关于极化激元光学的文章在国际顶级期刊 Nature 上发布,纳米光子学的研究无疑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而在这重要研究进展的背后,蕴含着李培宁无数的汗水与付出。

李培宁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远红外微纳光学,光电子集成器件。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数十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Nano Letters 、ACS Nano等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合作论文发表在Nature、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之上。

远赴德国留学,追寻“极致”

当光达到衍射极限,探测进入我们常人所关注不到的微小尺度,微纳光子学者一天的研究便从这里展开。传统光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微观尺度下,衍射极限处处存在加以限制,高频的近场分量在狭小空间的约束下也会消失……为了探究在微纳尺度之下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电领域的科学家将目光汇聚在了这一极端尺度之下,李培宁毫无疑问是其中的佼佼者。

2008年,正在攻读硕士的李培宁与纳米光学和“极化激元”结下了第一份缘分。硕士毕业时,出于对行业前沿的极致追求和对研究领域深耕的兴趣,李培宁主动联系了相关领域的国外导师,以寻求更高的发展平台。于是,他前往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科研的道路总是漫长而艰辛。博士期间全方位的塑造让李培宁拥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出色的实验本领。追寻极致的他也并没有停下自己求学的脚步。博士毕业后,李培宁跟随另一位导师前往了西班牙CIC纳米研究中心,继续深耕。

如今回忆起那段求学时光,李培宁说:“现在想想,科研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先学习,需要先‘等等’。”充分的沉淀与磨炼,乃是休养生息,积淀内容,为了将来的厚积薄发。

选择华中大,接连在Nature 发文

在海外的留学经历不仅让李培宁提升了学术素养,更培养了他更加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每一篇文章,每一个现象,每一句话,都要在背后有着强大的逻辑与理论体系进行支撑。”德国式的严谨让他在纳米光学领域的研究当中踏出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留学归国后,李培宁坚定地选择了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湖北本身是我的家乡,我很期待与华中大的共同合作。”

2021年8月、9月,李培宁连续在顶刊 Nature 上发表文章。其中,团队研究论文“Ghost hyperbolic surface polaritons in bulk anisotropic crystals”被认为革新了极化激元基础物理的“教科书”定义。于纳米光学领域十数年的深耕与付出,如今逐渐得到了认可与回报。对于这些成果,李培宁谦逊地说:“如今在‘极化激元’方面我和我们团队做的还是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对于整个纳米光子与集成光子学领域来说,我们的工作相当于为学界的大厦再度拔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培宁(左四)及其团队

忘我投入科研,对未来充满信心

“全年无休”“身不在实验室,却24小时在思考”李培宁这样描述一位科研人员。在每天的科研生活当中,李培宁总会忘我地投入其中。

谈到自己为什么能够始终孜孜不倦地投身于科研工作中,李培宁说,十余年来,理想与情怀是支持着他在研究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最大动力。“兴趣是第一位的,我们科研工作者,一直怀有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一直渴望拨开一切的迷雾,把每件事情搞清楚。蕴含于探索未知中的快乐,也可以算作工作之余的额外附加值了。”

前行的路上不全是美丽的花朵,更有丛生的荆棘,困难当然与乐趣常伴。每当遇到“瓶颈”之时,李培宁往往会通过旅游来放空自己的思想,歇一歇再投入工作,放松的过程中往往会激发出自己的灵感。

谈到光电产业未来的发展,李培宁充满信心:“光电领域毫无疑问是21世纪的核心,不管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应用领域都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光与电交叉融合,贯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在这个庞大的‘舞台’之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关注“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光小电的卖萌世界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81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