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摄影社社长
影上书房外景
春去临夏,嘉兴市南湖区农翔路一个本不那么惹人瞩目的园子里,蔷薇花绽放。这批栽于5年前的蔷薇与影上书房同岁。
书房就坐落于园内。这家非营利公益图书收藏馆,刚过完5周岁生日。5年来,各色各样的影像文化图书从欧洲、美洲、日本等地或从中国各地,被“人拉肩扛”而来,日积月累,成就了一座摄影图书宝库。
藏书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举办摄影书展览,出版摄影图书,参加摄影文化周,让摄影文化渗透进美丽乡村,触角延伸至学研机构……影上书房馆长王新妹告诉记者:“做这件事最理想的状态是,既能让自己喜欢,又能回馈社会。”
收藏——
每一本书都有独特的故事
走进园子内这座3层高的小洋楼,俨然置身摄影图书天堂——一排排顶天立地的书架满满当当撑起整个空间。这里既有摄影发明初期如1850年出版的摄影图书,也有最新出版的当代摄影书。
从一楼漫步至三楼,书房馆长助理王珠琳向记者介绍:简单按楼层分区,一楼主要陈列中国摄影图书榜专区,二楼是外文摄影书及珍贵出版物,三楼以亚洲摄影图书为主;每一层,又有小范围的分区逻辑。
一个惊人的数字:目前该书房已收藏中外精品摄影图书18000余册,其中2000多册为受赠予所藏。放眼全国,部分一、二线城市也有此类藏书机构,如成都当代影像馆图书馆、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图书馆等。但整体为数不多,像影上书房这样大型且相对成规模的更是少见。
这里很多书,王珠琳都甚是熟悉,其中不少是这些年她跟着馆长王新妹到处奔波收集而来。从2015年以来,她见证着书房从无到有、藏书由零至逐渐丰富的全程。
“馆藏的每一本书,都经过精挑细选,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说着,她翻出一张久藏的照片给记者看:2018年3月某天,美国明尼苏达州立美术馆摄影部主任Christian A.Peterson坐在地毯上,在一本书上歪歪斜斜写出“影上书房”四字。“他把他从业30年来所有藏书转让给我们,并捐赠了他本人出版的所有图书。”想起当时的场景,王珠琳依旧难以忘怀,“前期近8个月的邮件沟通,他看到了我们的专业和专一,也终于为藏书找到了最好的下家。”这批书共3500册。
三楼板块,集聚了1500多册全球女性摄影师相关摄影书籍,“我们也在策划以女性摄影师为主题的展览。”王珠琳说。
收藏这些书有什么标准?王珠琳说,收藏也有选择,三类书收藏得最多:世界摄影师的画册、西方摄影师拍摄中国的画册、关于中国影像的史料和中国摄影家的著作。“我们还考虑到摄影师的成长性,像一些当代中国青年摄影师,他们的镜头,一直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此类书籍也具有收藏价值。”
热爱——
把全世界最好的书运过来
人一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坚持着自己的热爱,并能与此同时为别人做点什么。
这两者在王新妹这里有了联络。“因为自己要充电,收藏了各种各样喜欢的书。久而久之,我发现摄影书收藏这块是个空白点,把它们分享出去,就成了对别人也有意义的事。”
“关于植物的摄影图书,在这里能找到吗?”
听闻一位来自嘉兴的齐女士询问,工作人员随即把相应的书籍检索了出来。随着藏书数量增多,书房最新引进了一套数字管理系统,以便能更好地进行图书管理。
近两年,不断有热爱摄影文化的读者找上门来,比如写论文需要查资料的学生、喜欢摄影的市民、做学术研究的学者等。只需提前联系,工作人员就会根据读者提供的书单准备好书籍,全程不收取费用。
踩在书房木质地板上,脚下嘎吱嘎吱响,但翻开一本书,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美术学院老师孙巍巍是这里的常客。“在这可以大量阅读几乎自己不可能去购买的书籍。这么丰富的藏书,对我们开阔眼界和各方面提升很有帮助。”
孙巍巍所说的“自己不可能去购买的书籍”中,包括了《中国与中国人影像》,这也是影上书房目前藏书中最贵的一套——由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所著,于1874年出版,一套四册,价值40万元——这套书上个月于嘉兴图书馆展出。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保存完好的整套书籍已非常稀有。
在很多人看来,王新妹是光芒四射的。作为摄影师,她跋山涉水,拍摄南极北极;作为摄影书收藏家,她与团队历经艰辛,立志把全世界、全中国最优秀的影像文化图书运到嘉兴来。
“任何文化都需要载体来传承,摄影图书的记录和展示功能恰恰使之成为一种合适的载体。”王新妹对记者说,“希望我们的书发挥社会效益,对摄影研究人员、从事摄影教育的人以及对摄影爱好者都有用。因为我们都深爱摄影。”
显然,她找到了连通内外的秘诀——热爱。
分享——
做传播摄影文化的“金名片”
作为收藏机构的影上书房,如今已日趋成熟。可如何用好这宏富的资源,却成了需要考量的新问题。比如,后续是否要大面积开放?一旦开放,是否会成为收费机构?
王珠琳告诉记者,目前,书房工作人员共5人,尚不足以做大量的接待工作,但可以接受提前预约到访。
一个故事让他们触动很大。2016年,书房新入了一套限量版摄影书,恰好著名摄影家陈长芬到访。老人面对这箱书,两腿一跪说:“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是不是摄影人,对艺术品都要有一种尊重。只有这种虔诚,你才能对书心无旁骛。”
从此,出于对书的尊重和保护,不戴手套不能碰书成为书房的惯例。因而,一旦书房大面积开放,对书的全面维护就相对更难。
这也是国内此类藏书机构同样面临的问题。记者了解到,成都当代影像馆图书馆目前尚未全面开放,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图书馆、杭州映·studio等藏书机构则选择收取几十元不等的门票,供藏书购置、日常维护成本等。
“我们目前主要还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项目。”王新妹说,相比开放或收费,练好内功更重要。但本着回馈社会的初心,影上书房也一直在尝试寻找一条主线:发起高校青年摄影教师研修计划、开办摄影名师大讲堂和专题研讨会、做摄影艺术课题……几年来,项目一个个落地。
建成当年,影上书房就与《中国摄影》杂志社联合发起中国摄影图书榜,每年一届,至今已举办五届,共推出74种优秀摄影图书,尝试走一条以摄影书作为影像文化探索的路径。
在桐乡市东田村,记者参观了今年初由影上书房策划落地的关于该村村史的展览。展览以照片、视频、实物等多重方式,呈现了东田村这个江南古村的历史性变革以及作为浙江美丽乡村的典型。
今年4月,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策展、基于影上书房海量藏书资源形成的“凝视中国: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摄影书展开幕,梳理并呈现了19、20与21世纪外国人以摄影方式观看中国的“视角”。
对于如何做得更好,王新妹仍在不断自我加压,“大家对书房评价越高,我们的压力就越大,就更需要去琢磨如何把书房办好。”这份执着和热爱,让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伟刚深受感触,“希望影上书房能够继续坚持专业性,树立行业标杆;坚持公益性,用影像传播真善美。”
王新妹曾憧憬,希望把影上书房打造成一座摄影界的“天一阁”,如今这已步步照进现实。不仅如此,它更成为了一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摄影“金名片”,用藏书传播摄影文化,熠熠闪耀于南湖之滨。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79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