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70电影(8070电影网怎么调清晰度)

豆瓣7.9分,18亿人民币票房。

成功吗?

对于普通电影来说,肯定是。

但对于《沙丘》,还算不上。

上映以来,Sir一直在避免给《沙丘》下定义,因为它:

无关好坏,只关乎私人的感受。

观众的感受,已经有了评分。

但导演呢?

这不,丹尼斯·维伦纽瓦应美国杂志《名利场》邀请,录制了一期视频,来讲讲他的感受。

视频中Sir最佩服的一句话:

我拍《沙丘》其实就为一位“观众”。

我自己。

自大?

自恋?

别着急下判断。

我们先来看看,导演自己眼里的《沙丘》。

维导亲自解析的,是《沙丘》拍摄的第一场戏。

保罗VS圣母的“痛苦测试”。

这场戏表面看上去并没有大场面或者外化的激烈冲突,实则充满张力。

也是这场戏,给维伦纽瓦吃了一颗定心丸,他确信自己没有选错演员。

外行看热闹。

今天,都来看看里面的门道。

01

场景

这场戏发生在一个似书房又像图书馆的室内空间。

这个屋子很宽敞,灯光都集中在了屋子中央,四周遍布阴影。

主创团队为此专门设计了一张巨大的地毯,在男主从画面左边进入之前,圣母端坐在靠右的位置。

表面看没啥。

但其实,从地毯的纹路,到圣母的造型,都是有意设计。

繁复的复古纹理与灰暗的影调,传达出神秘、未知的压抑感。

古老、灰暗、静默。

而圣母坐在那里的样子,宛如一枚国际象棋里的棋子,散发着不怒而威的肃穆感。

02

人物

这场戏的人物有三个:保罗、杰西卡、圣母。

母亲杰西卡把儿子保罗引见到了圣母面前,使他面临生命威胁。

杰西卡畏畏缩缩、惶恐不安。

圣母冷酷无情、强势傲慢。

保罗不明所以、不知所措。

三个人复杂、微妙的关系,怎么表现?

两个动作,触碰、控制。

杰西卡本想用手触碰(安抚)儿子,但又收回。

触碰,展现杰西卡此时内心极度挣扎。

源于她的双重身份:她既是保罗的生母,又是姐妹会的成员。

作为母亲,她应该保护自己的儿子;作为姐妹会成员,她应该抛弃个人情感地献上自己的儿子。

在自己的两种身份之间不断撕扯,才有了之后她在门外的痛苦反应。

儿子保罗不理解母亲的做法,不明白要发生什么,观众也不明白。

他的困惑也是观众的不解,他的视角就是观众的视角,观众和他站在一起,以进入这场戏。

这时,第二个动作来了:控制。

圣母对保罗使用了一种叫做“音言”的超能力。

在电影里,“音言”可以操纵人的行为。

保罗被圣母操控,不自主地走了过去,然后跪下。

音言的本质是施术者对受术者意志力的侵占、胁迫。

此时的保罗仿佛陷入了半梦半醒的昏睡状态,瞬间进入又瞬间醒来。

意识层面的感受,如何传达给观众?

起初维伦纽瓦希望把他设计成像僵尸一样,走过去。

但维伦纽瓦很快找到了更好的实现手法。

只需四招:关灯、推轨、失焦、快剪。

(敲黑板,都是干货)

一,关掉照明灯,制造暗黑的影调,给予观众如堕梦魇的感觉。

二,利用滑轨,完成一拉一推两个镜头(拉代表的是来自圣母的强力,推代表了保罗对这种力量的服从)。

三,镜头轻微失焦,模拟人在眩晕中的视觉体验。

四,快速剪辑,过程省略。

一套组合拳下来,我们便有了保罗在现场的感受

观众会有迷失方向感,以及站不稳的感受

仿佛也受到魅音的影响

03

视觉

除了拍摄、剪辑的手法,还有视觉设计。

圣母的声音被处理成带着一种古意的效果,很容易让你联想到一个手握强权的老妇人形象。

这也是经过多次试验后得到的结果。

用意是匹配她身居高位的长者身份。

为此,剧组为她设计了一层面纱。

面纱是一种隔膜般的象征物,代表的是疏离、辽远,神秘、虔敬。

原本剧本中并没有要求圣母一直戴着面纱。

但维伦纽瓦很快意识到犹抱琵琶半遮面才是最好的状态。

越是看不清,才越能凸显她那犀利的眼神,才越具有威慑力。

跟这种威慑力相对应的是圣母灵巧、迅猛、精准的动作,犹如蛇蝎出击,这也是她强大女性力量的外化。

与之相反,保罗此时的动作是缓慢、惊惶、颤栗的。

这里还有一个设计。

剧组不仅按照原著还原了盒子的古老外观。

还特意设计了光照下的阴影。

阴影,代表着未知与危险。

盒子本是一种诞生自遥远未来,是大银幕前的我们这些“原始人类”难以理解的高科技产物,可它是如此的简洁、古朴。

为了加强这个盒子的神秘古朴感,维伦纽瓦没有做加法,给它加上各种特效,反而什么都不加。

盒子的材质仿佛是一种石头,这种原始质感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唤起人类有关远古的感知记忆。

在装满痛苦之前,它先浸满了时间。

此刻的保罗已羊入虎口,无处可逃。

这时导演的做法有三个。

一,摄影上,它用长焦镜头压缩视觉空间;

二,强调两人身位的高低差带来的压迫感;

三,给一个保罗的手在逼仄的盒子中的特写,手的处境就是他自己的处境。

一个简单的特写镜头,表现了角色的处境和两人的关系。

狭窄的盒子喻示保罗面临的绝境。

一下一上两只手的位置,则直接代表了二人的强弱关系。

保罗被死死压迫,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圣母紧握着全场主动权甚至保罗的生杀大权。

无一处不是在把情绪传达给观众。

04

冲突

还有一个重要道具。

戈姆刺。

这根小小的刺也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古朴中透露死亡的警告。

此时的一个小动作,保罗的手在盒子里动了一动,透露了测试正式开始。

但导演并没有只表现他的痛苦。

而是镜头一转。

门外的母亲正捂着肚子,似乎承受着剧烈的折磨。

维伦纽瓦在此处用了来回跳切的方式暗示两个人紧密相连的命运,而两人关系的变化也将是这部电影的重点之一。

简单的剧情文本,复杂的情绪表达。

维伦纽瓦的特点展露无疑——比起用对白,他更爱用画面,甚至用情绪讲故事。

戏中充斥着各种对比:

大与小,长与幼,强与弱,古老与前卫,理智与情感,人性与兽性与神性……

而对于当事人保罗,最紧要的一个决定是:

选择痛苦还是死亡?

此时核心台词点出这场戏的戏眼。

不多,就一句:

“我绝不能恐惧,恐惧是思维的杀手。”

这场戏,便是他不断战胜自己内心恐惧的过程。

三个阶段,循序渐进。

一,进屋时保罗站着,他高圣母低,他占据上风。

二,后来他跪倒,圣母在上风。

三,他内心的力量开始觉醒,变得笃定,他获得了超越性的力量,逐渐仰起头来,最后再次站在高处,让圣母仰视他。

痛苦的展现,也充分使用了视听元素。

视觉上,一只手。

同样三个过程:鲜活,烧焦,鲜活但沾满血。

声音上同样三种状态:

前两个过程,音乐指导汉斯·季默制作了仿佛钻牙的声音;

第三个过程,忽然,高亢的人声(女高音)响起,代表了他内心强大意志的觉醒,视觉上对应着那只烧焦的手的复苏,而鲜血则预示保罗战斗意志的反击。

强烈的宗教色彩。

这不是巧合,如导演维伦纽瓦所说,《沙丘》更像一部历史剧,而不是(传统)科幻片。

05

神圣

西方的宗教与历史密不可分。

电影里各种设计上都能看得出创作者的潜意识。

例如前文提到的圣母的面纱,其设计灵感来自于中世纪宗教里的修女。

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片中为何不断强调神秘、神圣、崇拜、献祭、救世主这些概念……

还记得保罗的父亲雷托公爵死前的一幕吗?

雷托赤身裸体,露出白皙的皮肤。

就像意大利绘画大师卡拉瓦乔的名画《基督下葬》一般绽放出圣人的光辉。

这一幕的主旨正是献祭。

他是自己的儿子蜕变为救世主之路上的祭品。

把科幻的故事以一种复古的方式呈现。

让电影《沙丘》更像是一个通道。

导演在当下,站在未来,连接过去。

也难怪有人会说——《沙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2001太空漫游》。

当然。

Sir说了这么多,并不仅仅是被制作的精良所打动。

更重要的是《沙丘》和维伦纽瓦的故事。

这个短片里,几乎每一处,都看得出导演对《沙丘》这个故事的热爱与钟情。

比如他提到前文分析的图书馆场景,特地说了一句。

这就是自己14岁读到《沙丘》时脑海中浮现的样子。

在视觉化呈现上,他反复强调,希望尽可能遵循原著。

他说当他有任何拍摄上的疑问时,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回去翻看原著。

因为原著对他而言是“圣经”,是“神圣的文字”。

某种意义上说。

在经历过佐杜洛夫斯基、大卫·林奇之后的《沙丘》,能够遇到维伦纽瓦,是《沙丘》的幸运。

但更让Sir动容的是。

在导演的采访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男孩在许多年之后,终于获得了实现自己少年时代的梦想的欣喜。

《沙丘》的原著小说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幻小说,我深深为它着迷。记得第一次读它的时候,我才14岁,和书中的保罗·厄崔迪差不多大,我只看到前几页,就被吸引住了,然后就读完这部小说的整个系列,成了不折不扣的“沙丘迷”。

所以,有机会执导这本由著名小说《沙丘》改编的电影,是我人生中最梦幻的事情之一。

丹尼斯·维伦纽瓦

06

梦想

为什么他说《沙丘》只拍给自己?

为什么Sir敬佩他这么说?

从那每一帧都精雕细琢的光影来看,电影显然不是廉价的孤芳自赏。

但。

当这个时代的情怀开始泛滥,当人们过早地变卖“梦想”。

这份自私与苛刻,才变得尤其难得。

可以确定的是——《沙丘》实则拍给所有拥有“沙丘梦”的人。

正如1990年加拿大魁北克的那个马脸小伙,参加了电视台为青年导演举办的比赛。他骄傲地在自己短片里用上两部科幻片的配乐,获得评审青睐,不出意外地获得第一。

而那两首配乐,分别来自电影《银翼杀手》和《沙丘》。

一部是他最爱的电影,一部是他最喜欢的小说。

可你以为他从此就C位出道?

不,好莱坞太大,魁北克太小,获得第一,也只能慢慢熬,慢慢打拼。

把梦想悄悄按下。

转而磨炼技艺——《焦土之城》《宿敌》《边境杀手》《降临》《银翼杀手2049》……

他渐渐被世人称作“维神”。

可他依然还是那个仰望着梦想的孩子。

丹尼斯·维伦纽瓦之所以说《沙丘》只为自己而拍。

不是自大。

不是自恋。

而是他深知——这梦,他做得比别人更久,更坚定,更投入。

最后,完整视频在此。

感兴趣的毒饭可以打开看。

看他会发光的眼神。

看他如少年般飞快的语速,空中不断飞舞的双手。

这17分钟里你会发现。

那些真正用电影造梦的人,至今不愿醒来。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哆啦C梦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7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