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tlett建筑学院

转自:RAC设计留学

Akko Wu

本科:北方工业大学 建筑学

雅思:6.5

GPA:3.78/4

OFFER(截至发稿前):

曼彻斯特建筑学院 建筑与城市化 / MSA MA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谢菲尔德大学 城市设计 / Sheffield MA Urban Design

米兰理工大学 建筑与城市设计 / Polimi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Congratulations

01

提及建筑,眼神便闪耀光芒

“建筑学已渗透到我的生活中”

“留学能带来广阔的视野和多样的职业选择”

起初,我选择了这个专业主要是出于家庭背景的考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发现自己对建筑学情有独钟,它已经渗透到我的生活中无法割舍。对我而言,建筑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习惯,它贯穿于我的思维方式、审美标准和生活习惯之中。有人曾经告诉我,平日里我看起来沉默寡言,但一提及建筑,我的眼神便会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我认为我对建筑学的认识在准备研究生考试时得到了深化。那一年,我全身心投入于建筑学理论的复习,几乎将我五年来所学的理论知识重新梳理了一遍。这段时间让我对建筑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始终认为,考研期间锻炼的手法和解决问题的角度也在之后准备作品集的过程中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

在我生命中的那个十字路口,面对着种种选择——调剂、二战、就业或留学,我与诸位一样陷入了深深的迷茫。那时,我制作了一张思维导图和表格,认真探讨我对未来的期许。最终,在深思熟虑之后,我选择了留学。留学之所以成为我的选择,因为它能够为我带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为多样的职业选择。

总的来说,我认为升学与就业的区别在于,是否愿意停下脚步去追求自己的内在价值。如果你仍然渴望着更深入的学习和更为丰富的实践,那么请整理好内心,继续勇往直前。

Q:你有没有自己觉得比较personal的设计理念呢?

A:我习惯以环境为切入点,探索使用者的需求。在我的设计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以人为本。优秀的设计并非凭空想象诞生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呈现的,因此,用户的需求至关重要。其次,我注重与环境的关系,这或是一种共生,或是融合,亦或是对立、颠覆。不同的设计理念会因其在地性而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取决于设计师对场地的思考和预期。

02

申请时间线

“是Meizi Li老师的忠实粉丝!”

“在RAC是我成长最迅速的一年”

1.Portfolio时间轴:

Project1:2023/04-2023/10在Ting老师的Studio完成第一个项目;

Project2:2023/07-2023/11参加Siyi老师的Studio完成第二个项目;

Project3:2023/08-2023/12参加霍普杯竞赛,在RAC找到队友一起参加竞赛

Project4:2023/08-2024/01参加Meizi Li老师的Studio完成第四个项目

2.文书材料申请时间轴:

2023.10 文书课

2023.09 选校课

2023.06 离校前完成推荐信

2023.10-2023.12 完成文书

2023.09-2023.11 选校、2024.01.16网申、2024.01.26作品集提交

2023.12.22 收到谢菲尔德大学con-offer

▎文书PS:主题和书写策略

主打真诚。写文书之前,我不确定我想要的是什么,一直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之间徘徊。而当我流畅地写完城市设计方向的文书而在建筑设计上卡壳的时候,我觉得我的目标已经确定了。我按照RAC给的表格填写内容,将我的家乡、课设以及研究项目围绕主题阐述,塑造真实而鲜活的人物画像,将最真实的自己呈现给目标院校。

▎语言:学习过程、难点、经验

深受多年哑巴英语学习影响,我的口语和听力异常差。自学了一个多月之后在7月份参加了雅思首考,拿到了5.5(5)的成绩,后来没有重视这个问题,直到KTH的语言提交截止前又参加了一次雅思考试,再次取得5.5(5)的成绩,这才重视起语言问题。在春节报名了雅思学习班,整个春节和3月份我都是和雅思度过的,在掌握了分题型的答题方法之后,虽然在4月底参加考试遇到了新题,最终还是得到了满意的成绩,甚至阅读拿到了8分。我觉得大家在掌握方法之后一定要坚持限时模考,坚持练够十套卷才上考场的原则,最后一定能取得自己想要的分数。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Q:在申请过程中有哪些想要感谢的人嘛?

A:感谢RAC所有老师同学们,接触的每个人都是好人。作为Meizi Li老师的忠实粉丝,我不得不吹一下Meizi老师。Meizi老师太酷了,当时试听课就是Meizi老师给我上的,听完课就立刻决定选RAC了。其实作为大i人,很害怕每次项目刚开始的时候跟陌生老师沟通,很难跟老师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但是跟Meizi老师沟通的时候完全没有这个顾虑。她对项目的认真态度和与同学的沟通方式是我学习建筑这么多年来独一份的,她最大的特点就是她的技术力和高沟通效率,她让我平稳渡过了项目推进的瓶颈期,顺利完成我的作品集制作,感谢Meizi老师!

Q:经历了这段时间,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学弟学妹分享一下吗?

A:我想说,在我申请即将结束时,网络上出现了一些抹黑RAC的言论。对于别人怎么想,我无法置评,但就我的个人经历而言,我在RAC度过的这一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充满热情、技术成长最迅速的一年。在这里,我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学术知识,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RAC的团队氛围非常融洽,每个人都愿意倾听、帮助彼此,这种团队精神让我倍感温暖和鼓舞。

我认为,对于申请者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组织和老师至关重要。我们应该保持理性,不受外界言论的影响,擦亮自己的双眼,深入了解每个工作室的文化和老师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03

我的作品集

“会先调查设计具体的使用群体”

“人本思想在设计手段上的具象表现”

▎设计思路

每次开展项目之前,我会先花很多时间调查设计具体的使用群体,包括他们的年龄、职业、生活习惯以及行为动线等,根据他们的人物画像塑造空间,这是人本思想在设计手段上的具象表现。人会在设计中如穿针引线般游走,在尺度、剖面、动线、视线上留下“足迹”。因此在我的设计理念中,人是第一关注点,其次才是环境和别的要素。这是我的设计本能,是多年的设计训练和实践所带来的知觉。

▎申请项目1

项目名称:形与力——图形静力学在建筑空间结构的应用

设计者:个人项目

项目解读:

印象最深刻的是Meizi老师的基于图解静力学的结构研究项目,其实在制定项目计划表的时候我就已经锁定了Meizi老师的图解静力学的研究。这个需要高技术力的力学结构研究是我之前没有涉猎过的,在试听了Studio的项目介绍之后,我果断确认它作为我的项目之一。因为在国内建筑本科教育中我们很难有机会参与到这样新颖的课题,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在项目开始之后我阅读了大量图解静力学研究的论文和一些院校的研究成果,甚至阅读了一些博士论文,对理论和方向有大致的思路和认知,这些研究成果在后来的项目推进过程中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前期对于学科形成过程的梳理,也丰富了我对学科理论的理解。此外,前期绘制的二维以及三维的力学分析图也推动了理解力学模型和生成后续的设计成果。

▎申请项目2

项目名称:社区重启计划

设计者:个人项目

项目解读:

还有一个项目是关于儿童玩乐社区空间设计,这个设计项目极大程度地加深了我对城市设计的理解,让我真正想要参与城市设计的职业工作中。

这个项目关注伊斯坦布尔欠发达地区的儿童社区设计,重新梳理了社区的道路网络,并通过城市设计手段将儿童重新回归社区活动的主角之一,重新设计符合儿童尺度的社区和设施,从儿童视角看社区建设。为了这个项目,我重新设计了一套全模块化的儿童游乐设施,在完成了作品之后,我又稍微修改了这套设施,参加了一个儿童设施的竞赛获得了名次。

04

我与RAC

“RAC就像一个大家庭,为各自梦想奋斗”

“线下学习经历将是我一生难忘的时光”

Q:是从哪了解到RAC的呢?为什么会选择了我们?

A:最初,我是由同学介绍来到了RAC。当时,甚至连RAC北京中心都还未曾踏足,只是在听过Meizi老师的课后,我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个大家庭。经过了三四个月的线上学习,我最终转战线下,在八月来到这里,直至一月离开。

由于我的性格较为内向,平日里我很少与人交谈。然而,在RAC的绘图过程中,大家总是友好地与我交流,这让我由衷地感激RAC的所有成员。RAC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共同为各自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晚上和朋友出去骑行

我想,这五个月的线下学习经历将是我一生难忘的时光。在这里,我可以暂时放下一切烦恼,专心致志地追逐我的未来。相较于线上学习,线下学习更为高效。面对技术问题时,可以更便捷地与技术老师沟通解决;而且北京中心周边的配套设施也非常完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相信在线下学习是个事半功倍的选择。

趁哥们不在偷摸给他加点电池(坏笑)

画完图回校路上的向日葵画

从RAC窗户拍到的天空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Q:在RAC的学习的这段时间,对老师们有什么想说的话呢?

A:真心感谢各位老师,没有你们的教导和监督就没有今天的我,在RAC的这一年我真的成长了很多。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变得更好,希望在未来各位老师以及我的朋友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Q:跟我们介绍一下你自己吧~

A:我大学时光,一直都在建筑、排球和游戏中度过。

我是INFP人格,更喜欢独处、专心努力。我享受那些安静的下午,喜欢一个人躲进巷子里的咖啡店,沉浸在角落里,无人打扰,一整个下午都可以静静地发呆。但与此同时,我也是排球校队的老将,每当我完成了一部分的图纸任务,我就会回到学校参加校队的训练。

我经历了考研,最终选择了出国申请,经历了一年的gap,最终成功上岸。我认为我的人生很不错,因为我一直作为一个体验者体验生活中的各个阶段。这样,我的青春才会更加立体、更加完整。毕竟,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嘛。

Q:有什么信奉的人生观呢~

A:来自《小王子》的一段剧情送给大家,小王子与离开了星球的勇敢人谈话时,勇敢人说到:“我怕了一些东西,但是我还是要享受这个世界。”

来自《飞鸟集》的名言:你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花来保存,因为一路上的花朵自然会继续开放

Q:喜欢的设计师或艺术家是哪位呢~

A:疯狂盒子,是集盒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主持建筑师的账号。我非常喜欢他们事务所秉持的建筑理念和长期主义的建筑师观点。每当我感到迷茫时,我就会翻阅他们的账号,看看他们发布了什么新文章。他们专心致志做设计的工匠精神总会激励我不断前进,不急于求成,踏实地做好每一个项目。每次阅读他们分享的观点文章,我都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在业内,他们应该是蛮有热度的吧,因为我关注的许多建筑博主似乎都在关注这个账号。或许他们不是我最喜欢的设计师,但大概是我最喜欢的建筑师团队了,哈哈。

Q:推荐一个你的宝藏书籍~

A:王建国老师的《城市设计》,虽然这是一本考纲范围内的书,是我在考研期间反复背诵的,但它其实也是像《城市意象》一样值得每一位建筑学子认真阅读的好书,是为中国建筑师书写的城市设计入门书,每次阅读都为我未来的设计开拓思路。

♯特别感谢

在RAC遇到的每一位都让我感激不尽,但最值得感谢的还是我的主管老师Meizi老师!从我加入RAC以来,她一直扮演着操心的领路人角色。她不仅干练高效,还不断跟进我的项目进度,协助我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申请。她对我的项目关注备至,我遇到问题时也能毫不犹豫地向她求助。有一次,我在城市设计的装置项目上遇到了技术问题,而我并不熟悉其他技术老师,于是我怀着试探的心态推开了Meizi老师的门。她不仅倾听了我的需求,还立即提出了解决方案,并耐心地指导我完成了相关模型。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Meizi老师就是我心目中RAC的灵魂。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够有Meizi老师作为我的主管老师,她真的帮了我太多!

另外,我还要感谢我的申请老师Nicole,她非常专业和用心。我有时可能会提出一些特别的需求,但她总是能给予我专业的回答和帮助。她时刻关注着整个申请季的时间安排,使我不至于错过任何重要流程。

♯导师寄语

Meizi Li

因斯布鲁克大学 博士在读/高级研究员

伦敦大学学院(UCL)Bartlett M.Arch

RAC建筑主管老师

毕业于Bartlett建筑学院的建筑设计专业。曾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任教,同时攻读建筑博士学位,并负责机械臂研究室的管理和运营。她曾在2014年参加了AA上海访校并在此之后加入了教学团队。她的研究方向旨在探索运算化设计方法与数字建造的关系。她的作品曾在扎哈哈迪德展馆和布拉格第三届实验性建筑双年展上所展出。

寄语:感谢Akko的夸夸!记得Akko因为赶米理第一批所以是最早做完作品集的一波人,所以也是早早就拿到了谢菲的保底offer~(然后我就开始每天看他在rac线下短裤拖鞋到处溜达养老了)我想说的是,作为没有线下技术老师的北京校区,每个辅导老师都会尽力去解答大家的技术问题(虽然我忘了给Akko解答的什么问题,每天解决的技术问题实在太多了),所以大家可以大胆的来问~知无不言哈~!最后希望Akko在米理学的开心玩的开心,和其他的众多RACer在米兰度过快乐的两年!

Nicole

RAC申请老师

英语专业八级,拥有半DIY申请经历,了解申请季会出现的各类问题,擅长梳理申请细节,合理规划申请时间,帮助同学们克服申请期间的焦虑,有效完成申请。

寄语:因为米理一批的ddl会比较早,在11月初完成让自己满意的作品集并完成投递,可能对大多同学来说都会有些难度。但是Akko同学非常的听劝,稳定输出,成功赶上米理一批,最后还录取到炙手可热的AUD项目,祝贺!望未来2年可以在米理收获更棒的体验!

文中作品图集、照片均经作者本人授权

未经允许,禁止另作用途,特此声明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78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