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主要建筑英文介绍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始的时期,在民国时期中国大地上涌现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准的大学,其高成才率至今看来仍是一个神话,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东方MIT”交通大学、“东方剑桥”国立浙江大学以及清华北大南开组成的西南联大,然而,却很少人知道中国曾经有一所大学被人誉为“东方哈佛”。

图:今哈佛大学

这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大学呢?何以超越清华北大被称为“东方哈佛”呢?到底它有没有这么牛呢?

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它培养出来的一些毕业生吧:

周有光——中国汉语拼音之父,中国的汉语拼音系统就是由这位老先生创立的

贝聿铭——世界著名建筑大师,第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中国人,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华盛顿国家艺术馆、香港中银大厦都是他的作品

吴宓——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

严家淦——台湾著名政治家,在蒋介石逝世后主持台湾政务,担任中华民国总统

顾维钧——民国第一外交家,曾任中华民国驻英、法、美大使,担任海牙国际法院副院长

林语堂——中国著名作家,曾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新加坡南洋大学(后改名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创始人

邹文怀——香港嘉禾公司(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呢?没错,这家公司就是李小龙和成龙两位功夫巨星的老东家)创始人

张爱玲——中国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图:张爱玲

看到这些名字,是不是惊呆了呢?是不是与清华北大相比有过之而不及呢?好了,该说一下这所学校的名字了,它就是圣约翰大学。

一般我们都将京师大学堂的建立作为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开端,然而这并不严谨。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有许多外国传教士依照西方教育模式创立一些新式学堂,著名的有文华书院(今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岭南大学(后并入中山大学)、之江大学(后被拆分并入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而圣约翰大学就是其中最早建立的一所。

1879年,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瑟在沪西皇渡合并培雅书院和度恩书院,成立圣约翰大学,完全采用英文授课,开创了中国大学全英文教学的先例。1905年圣约翰大学在美国华盛顿州注册,正式成为一所大学。虽然其就读的学生大多有殷实的家庭背景,但学校依旧为学生提供免费的住宿和生活用品。圣约翰大学小规模、高质量的培养方法,给圣约翰大学赢得了极高的社会声誉,1927年《约翰年刊》说“圣约翰有东方哈佛之号”,1928年美国加州大学公布圣约翰大学毕业生只需补修30个本科学分即可进入美国大学研究生院。

圣约翰大学的英国语言文学与新闻学在民国时期相当出色,在这两个领域的声誉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全国最高学府国立中央大学。民国时期的报刊出版业中,圣约翰大学的校友影响非常大,如《申报》《生活》《新生》等都有圣约翰学子的身影,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邹韬奋先生。因为采用全英文教学,圣约翰大学学生的英文基本上都非常高,而且圣约翰大学的英文教学注重实用性,因而在外交场合上圣约翰学子有极好的英文处变能力,甚至出现圣约翰大学学生垄断民国政府外交官的情况,施肇基、周诒春、顾维钧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图:申报

1952年,中国仿效苏联办学模式对大学进行院校调整,圣约翰大学由于其私立性和宗教背景被完全拆分,并入许多大学:新闻系并入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系并入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系并入上海交通大学,经济系并入上海财经大学,中文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医学院并入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而今这些专业都成为并入学校的王牌专业,足以看出当时圣约翰大学的实力是多么强悍。

从此,圣约翰大学正式退出中国大陆的历史舞台,其校舍被今天的华东政法大学所继承。

今天,当人们说起民国的教会大学时,通常第一个想到的是金陵大学或燕京大学。在1952年院校调整中,金陵大学主体并入南京大学,燕京大学主体并入北京大学,其校友资源保存还是相当完善的,但圣约翰大学却因被分散地拆分各个院系,导致圣约翰大学整体精神的消逝,大部分校友已经没有了母校的归属感,渐渐为人们淡忘。

@梅雪影长安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7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