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城市规划专业(美国城市规划专业排名)

导读

本期推荐文章为Gu Kai、Li Ye 和Zheng Xi于2019年发表于《Journal of Urbanism》杂志的文章《A typological approach to planning》。文章基于对类型学过程和城市开发管控的研究回顾,阐述了类型学的制图和分析方法在解释复杂城市景观中的应用;并通过对奥克兰地峡空间结构的类型学分析,探究不同城市尺度下的类型学过程及其对城市开发管控的意义。

关键词:类型学过程;城市肌理;城市景观特征;奥克兰统一规划;奥克兰

0 1 / 研究背景

类型学过程的概念是基于S. Muratori的建筑类型学思想产生的,用以描述与城市发展过程相关的建筑类型和城市肌理类型的演变,揭示了一种形态类型向另一种形态类型的传承与转变机制。

类型学过程是理解城镇历时性演变的基础工具。不同时期的不同建筑类型,随着时间的推移聚合形成不同的城市肌理(urban tissue)。城市肌理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形态可以在不同分辨率级别上进行描述与分析,如街道和街区、地块、建筑物、房间或空间等。城市肌理的空间结构服务于特定的社会需求和目的,既是一种功能效率的体现,也是一种展现过去社会努力成果的社会文化资源。

0 2 / 类型学过程:研究与实践

起源

1950年代以来,现代主义的发展对历史城市景观造成巨大的冲击,Muratori提出有必要唤醒人类的记忆,即类型学的“动机”(typological leitmotivs)。新建筑应该传承和延续历史,并成为城市有机体的一部分。Caniggia在1973年之后对类型学过程(typological process)概念展开了全面的讨论。他认为类型学过程是系统性方法和实践技术,用以保持城市的历史性,同时又不影响城市的建设性发展。

理论研究

城市的发展历程中,每个阶段(phase)都以新形态的引入或产生为鲜明特征。基本形态在一个时期内被大量复制,又在下一阶段被另一种基本形态所取代。旧形态是新形态的基础,新形态包含了从旧形态中演化而来的特征。类型学思想的核心是物质结构(如建筑和城市肌理)随时间变化的方式,梳理这一演化过程的意义就在于辩证地理解城市的变化和连续性。

城市肌理(urban tissue)可理解为城市中明显区别于周边区域的同质化区域,具有一致的街道、地块和建筑的物质结构。该概念与Conzen地理形态学思想中的平面单元(plan unit)概念间有明显的共性。平面单元作为城镇平面分析的一部分,代表了街道、地块和街区平面的个性化组合,也显示出与周边区域的明显差异。平面单元主要是对城镇平面格局的解析说明,而城市肌理是建筑类型演变过程的产物,是为了在建筑实践中应用而构思的概念。

实践应用

类型学的研究,尤其是关于“可操作的历史”(operative history)的部分,一直与建筑设计实践紧密相关。这一点在Muratori、Caniggia等的实践项目中都有所体现。对类型学过程的理解也可为基于形态的城市规划提供支撑,以实现新旧城市形态的和谐相融。城市肌理的识别可以作为在未来变迁中实现城市空间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基础,在城市开发管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不同尺度城市肌理识别的复杂性,以及规划实施不力等问题,类型学过程的应用仍缺少明确的实证支持。作者尝试通过对奥克兰市的调查研究,解释不同城市尺度的类型学过程及其在开发管控中的应用。

0 3 / 奥克兰地峡建成形态的类型学过程

奥克兰地峡的城镇景观中包含多种土地用途与建成形态,展现了建筑进程的有形轨迹。其城镇扩张包括四个发展时期:早期发展(1840年代-1880年代)、维多利亚晚期-爱德华时期(1890年代-1900年代)、两次世界大战时期(1920年代-1930年代)、战后早期(1950年代-1960年代)。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特定的设计和规划意识形态塑造了各个时期不同的城市形态。各个时期的基本建筑和城市肌理类型特征(图1)各有不同,构成了奥克兰地峡的各个城市肌理类型区域(图2)。

图1 1840年代以来奥克兰地峡的城市肌理和建筑类型

图2 奥克兰地峡城市肌理类型区域和住宅扩张区的发展

早期发展

1840年建市后的40年间,奥克兰经历了早期的快速发展时期。街巷系统呈不规则几何形,蜿蜒的街道反映了海岸线等地形特征。基本建筑类型为二至四间的村舍(图2a),靠近地块临街边界建造,通过一条中央通道串联内部空间,建筑风格突出简洁和实用性。村舍已被中央商务区的现代开发项目取代,保留至今的19世纪建筑类型多为临街的商业建筑。

维多利亚晚期-爱德华时期的增长

这一时期平面格局的特点是直角相交的街道、背靠背的地块格局和相对高密度的建成环境。以哥特式和意大利式装饰为主、靠近地块前部布置的单层独栋别墅(图2b)成为这一时期的基本建筑类型。别墅从四居室的村舍演化而来,平面布局更加灵活,空间进一步拓展,立面和屋顶的细节也有所增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网格状的街巷系统和绿色空间的引入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平面格局的主要特征。这一时期来自美国西海岸的加州式洋房(Californian bungalow)被引入。早期的洋房沿用战前别墅的平面布局,后逐渐演化为当地主要的建筑类型(图2c)。洋房区的平面格局也保留了别墅区的很多特征,如背靠背的地块格局和网格式布局。

战后早期的扩张

战后,环路、尽端路、新月形和不规则的道路成为城市布局的主导。地块组织遵循邻里单元和环绕公共绿地的准则。布局、样式多变的现代住宅成为基本建筑类型(图2d),其典型特征是具有多个直通室外的出口,内部空间更加开放。

从村舍到别墅再到洋房的演进过程是连续的,每个阶段大致对应一个发展时期。战后大规模的现代主义规划和设计标志着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战后的建筑类型和城市肌理与之前明显不同,其特征与早期类型特征的演进关系也并不明确。

对城市扩张过程的推演有利于对奥克兰地峡的类型学过程开展空间分析,以阐明不同时期的建筑物之间的连续性和差异性。主导建筑类型和平面类型区域的连续形态构成了城市肌理的分区,成为解析奥克兰地峡空间构成和区域特征的基础。对城镇景观发展历史的精确梳理也是微观尺度城市演进的类型学研究的前提。对帕内尔(Parnell)中心区的类型学过程解析即是例证。

0 4 / 帕内尔中心区的类型学结构

帕内尔中心区毗邻市中心和海湾,1840年代初期的平面格局以直线划分的大街区为主(图3a)。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经历了快速增长时期,背对背的地块格局和高密度的建成环境成为平面格局的主要特征(图3b)。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Mechaincs湾和St Georges湾之间的区域扩建铁路站场、工厂和仓库(图3c)。战后许多工厂和仓库从市中心向外迁移,高层住宅和办公楼的开发,地块合并和建筑物的更迭时有发生(图3d)。

图3 1840年代初期、1910年代、1948年和2012年帕内尔中心区的街道和地块

帕内尔中心区的建筑类型特征在年代上差异显著,1950年以前建造的建筑物仍大量存在,且建筑形态多样。街道系统在1880年代已发展完善,如今基本保持不变。基于对地块格局和建筑街区平面变化的分析,识别出帕内尔中心区的7个城市肌理类型区域(分别对应图4中的编号1-7区域及表1):(1)圣乔治湾,(2)帕内尔路,(3)登比街,(4)柴郡街,(5)新住宅区,(6)怀帕帕谷,(7)圣三一大教堂区。自1840年以来城市肌理的形态更迭反映了社会从最初定居时期开始的发展历程。

图4 帕内尔中心区的城市肌理

表1 帕内尔中部城市肌理类型区域的地块及其转变、建筑及其街区平面

0 5 / 开发管控:问题与机遇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经济转型和城市士绅化和集约化,帕内尔的城市景观产生了较大改变。旧郊区的大部分被改为创意区,旧的仓库和工厂被改造为办公和住宅;紧邻奥克兰中心和铁路线的地区开始被开发为住宅区,进一步细分住宅地块。

帕内尔现行的主要规划文件为奥克兰市议会1999年发布的“区域规划-地峡部分”,由图纸和法规组成。其区域划分主要依据现有物质特征,并不考虑潜在的时空过程。具有不同管控措施的区域并置导致了支离破碎的城市景观,历史景观的完整性被破坏。2013年市议会针对新的奥克兰统一规划(Auckland Unitary Plan)向公众开放咨询,并于2016年开始实施。新规划仍未重视对历史建筑和历史城市景观的保护,不断遭到社区的反对。

涉及帕内尔中心区的分区规划图(图5)中,划分了独栋住宅区(SH)、排屋和公寓区(THAB)、混合住宅区(MHU)、混合功能区(MU)等多种管控区域,区域边界与城市肌理类型区域的边界形成鲜明对比。城市肌理分析图是基于对城市景观发展的理解得出,反映了区域的综合特征。类型学分析的结果可以为规划和管理提供框架,最大限度保证历史城市景观和社会文化发展的演变过程的连续性。

0 6 / 结论

不同的城市肌理是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的产物,城市通过增加肌理而发展,并通过部分或全部改造现有肌理而改变。城市肌理类型区域的划定是对城市发展过程的重构。在本研究中,平面类型区域和基本建筑类型的识别是基础,地块和建筑街区的变化是观察对象,城市形态的分区图解是结果。

类型学过程概念能解释不断变化的城市形态,并为未来提供可能的方向。基于对建成环境的动态而非静态实体的理解,类型学分析为阐明规划目标和相应的管理提供了框架,对城市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城市形态学研究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文案:杨舒雅

编辑:徐雪桐

校核:何思亮、赵鹏瑞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7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