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值得上吗

北京,我国首都之城,不仅是国家政治的心脏地带,更是教育与科研的璀璨明珠,引领着知识的浪潮与创新的步伐。

这里,高校林立,每一所都承载着无数学子的梦想与希望,高等教育实力在全国版图上熠熠生辉,独占鳌头。

其培育的学子如同繁星点点,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闪耀着智慧与才华的光芒。

然而,在这片教育沃土中,却有一所特别的高校,它始终与国家和首都的发展同频共振,坚定不移地为北京本地建设输送高质量人才。

它就是北京唯一市属211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简称“北工大”)。

01

植根首都,不辱使命

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是我国少有的从未更名过的高等学府,自创立之初便秉持着清晰而坚定的办学目标,稳步前行。

彼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的关键时期,北京作为首都,急需“高、精、尖、新”的人才来支持发展。

当时北京的高校虽多,但培养的人才往往分散到了全国各地。因此,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创办一所世界一流、万人规模的工业大学,专注于为北京的发展培养人才,并确保人才能够留得住、用得上。

可以说,在创立之初,北工大就确定了“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

市委市政府对其寄予厚望,预期将为其倾注大量资源,却不幸地赶上国家严重自然灾害,导致经费严重不足,只能选择在原化工学校的旧址办学。

当时的校园里宛如一个大工地,到处在挖沟、埋管。只有四栋楼舍,一栋课室,而其中的北教学楼,也就是如今的一教,撑起了北工大教学实验的所有任务。

图源:公众号@北京工业大学

艰苦的环境未曾动摇北工大先辈们的坚定信念,他们以“艰苦奋斗、穷究真理”的创业精神,开启了这所未来之星的艰难起步。

没有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教师们就在简陋的楼道里办公,冬日严寒,他们便围坐一起,用集体的温暖抵御寒冷,共同备课,共谋发展。

他们大多是从当时的北大、清华和北航等高校抽调过来的优秀教师,这个优秀团队也使得北工大能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开始建设。

图源:公众号@北京工业大学

1964年,北工大积极响应号召,开始实行“前三后二”的半工半读教育模式,即学生前三年深耕校园打好理论基础,后两年则深入工厂企业,边研习知识边投身生产实践,最后半年结合工厂技术革新项目完成毕业设计。

这一“真刀真枪”的教育模式,将理论与实践交融,致力于解决工厂迫切需要的、能提高质量、提高效率的卡脖子问题,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为北工大日后构建教育、生产、科研三位一体的综合基地奠定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1965年冬,北工大的第一届毕业生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在北京高校“真刀真枪”毕业设计成果展览中,北工大虽属新学校,但成绩排名前列,其展出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仅次于清华和北航。

图源:公众号@北京工业大学

此后四十年间,北工大通过整合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原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计算机学院等多所院校,日臻完善其学科布局,实现了从初创时期的机械、电机、无线电、化工、数理5大基础系科,到涵盖管理工程学系、对外经济贸易系等在内的14大系科的飞跃式发展。

1996年北京工业大学跻身国家21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行列,成为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

2017年,北工大再攀高峰,成功迈入了“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并于2022年顺利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持续彰显其不断进取的强劲实力。

建校六十余年间,北京工业大学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首都建设服务”的办学之志,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发展之路。

02

始于“工”,不止于“工”

北京工业大学,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211工程”的头衔,在高等教育领域占据重要一席,然而在全国范围内却并不为人广知。

这一反差,实则源于北工大深耕北京,紧密围绕首都发展需求办学,导致七成以上学子源自本地,外地招生占比不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社会知名度的广泛传播。

但在熟悉北京教育生态的群体中,北京工业大学却享有“小清华”的美誉,主要因其强势工科专业与清华非常相似,深受大众认可。

工程学作为北京工业大学的王牌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表现尤为出色,其中土木工程荣获了A类评级,而软件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也取得了B+的好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北工大的工程学不仅在国内表现优异,更是跻身ESI全球前1‰的顶尖行列。

可以说,自建校以来,北工大就一贯秉承以工科为主导的发展方向,持续深化工科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积累了深厚的工科底蕴。

图源:公众号@北京工业大学

然而,北工大并未止步于此,其始终保持着对卓越的不懈追求,持续拓宽学科版图,构建起“一流工科、优势理科、特色文管、精品艺术”的多元化特色学科体系。

在理科领域,北工大深化了对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探索,主持了超过10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并得到了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的大力支持。

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学更是与北京市文化中心建设规划紧密结合,不仅参与了世园会中国馆的设计工作,还作为全国首批16所高校之一,深入参与了“‘京’彩文化”系列活动,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北京元素。

与此同时,为更好服务国家和首都重大战略需求,北工大明确了发展新型生产力的方向,致力于成为首都“双碳”目标的引领者与创新高地。还通过樊恭烋荣誉学院这一平台,精心培育高等工程教育领军人才。

在过去的十年里,北工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荣获23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并实现了北京市属高校“零”的突破,包括获批两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此外,北工大每年都能获得100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位列全国高校前10,专利成果转化排名第11。

而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北京工业大学由两院院士、国内外知名学者领衔的师资队伍。

他们中有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材料学著名专家左铁镛院士,有数十年矢志不渝致力于污水治理的彭永臻院士,有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提供关键决策支持的潘家华教授,还有在“卡脖子”技术难题上实现源头创新的张跃明教授等杰出代表。

图源:公众号@北京工业大学

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与严谨治学的精神指引下,这些大师们不仅自身成就斐然,更引领着北工大的师生们不断攀登知识的高峰,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共同成长。

而北工大对教育硬件的大力投入,也为科研创新与实验探索搭建了稳固的基石。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确保了学术探索的无限可能与深度拓展。

北京工业大学,始于“工”,却不止于“工”,早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完备的综合性高等学府。如今,其正以前所未有的坚定步伐,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征途上砥砺前行。

03

一朝工大人,一生工大情

在六十余载春秋里,北京工业大学以其深厚的底蕴,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创新拔尖的栋梁之才。

一朝工大人,一声工大情,这份情感跨越山海,连接着一届届的校友,他们在各自的领域熠熠生辉,书写着不凡的篇章。

从“小灵通之父”吴鹰到北京数字冰雹的创始人邓潇,从小米总裁王翔到“新时代中国经济优秀人物”王悦,再到主持人大赛新闻类冠军邹韵,每一位都是北工大精神的生动诠释。

近几年来,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北工大一直表现抢眼。初次就业率稳居北京高校前列,超80%毕业生成功进入中国乃至全球500强企业,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与社会的广泛赞誉。

在京就业的毕业生占比约七成,信息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建筑业、教育业成为他们施展才华的主要舞台,尤其是中国移动、阿里巴巴、航天科工等行业领军企业,更是北工大学子大展身手的热土。

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让北工大的毕业深造率与录取质量也实现了飞跃。2023届毕业生深造率高达80.95%,其中七成以上学子被QS世界排名前100的顶尖学府录取,毕业质量稳步攀升,成为了国际教育的亮丽名片。

与此同时,北工大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与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207所院校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其中包括众多世界百强名校,如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为全球交流合作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而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的成立,更是将国际化办学推向了新的高度,促进了师生国际视野的拓宽与中外教育文化的深度融合。

图源:公众号@北京工业大学

得益于北工大对学生潜能的充分挖掘与培养,北工大学子在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从“挑战杯”到“互联网+”大赛,从学术科技到创新创业,他们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桂冠。

在过去五年间,北工大学子在全国大学生竞赛中取得了骄人成绩,有329位获国际级奖,7位获国家级特等奖,还有上千名学子获得各项一等奖。

在北工大的校园里,“拿奖”似乎已成了寻常之事,但这份看似“平平无奇”的背后,是无数北工大人对梦想目标的坚定信念以及对自我超越的勇敢尝试。

图源:公众号@北京工业大学

除了致力于在学术与竞赛领域为学生搭建广阔舞台,北工大还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工大与奥运的情缘深厚。从成功助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圆满完成2022年北京冬奥村及冬残奥村的志愿服务任务,学校不仅展现了卓越的组织能力,还培育了多位奥运健将及游泳冠军,为国家体育事业添砖加瓦。

而昔日举办北京奥运会赛事的奥林匹克体育馆,如今已成为北工大人进行体育锻炼的活动中心,举行大型活动的专用场地。

曾为国际友人提供美食的奥运餐厅,也转型为师生们品味佳肴、享受休闲时光的绝佳去处。

不仅如此,北工大还以其网红地标——逸夫图书馆与咖啡厅,吸引着无数师生驻足打卡,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海洋,更是心灵休憩的港湾。

“不息为体,日新为道”,北京工业大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前行,以勃勃生机书写着迈向百年梦想的新篇章,相信未来定将更加辉煌璀璨!

参考资料:

1、北京工业大学官网、官方公众号

2、《北京市属唯一“211”重点高校,也是高校中的“六棱镜”》

3、《北京工业大学在改革创新中办出特色》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69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