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作品)

2023年6月1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指导,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MOCAUP,简称深圳两馆)、北京天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元境——第59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巡展首站”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正式开幕。开幕式由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颜为昕主持。

展览外景,©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第59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主题“元境”基于“人—技术—自然”的当代人类境况,将“境”作为诠释中国传统文化原理的观念之一,并从“元(Meta)”所提示的回溯与超越的文明视角,通过四位(组)艺术家的新媒体艺术实践,以“造境”的美学方式,在情与景、虚与实、心与物的对应关系中,展现中华民族在认识与建构世界的历史过程中的内在动力与智慧结晶,在新时代的文明回声中,思考人类共同的未来。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致辞,©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第59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张子康在致辞中表示,巡展首站落地深圳与整个城市的艺术文化氛围、战略发展规划特别契合,让展览衍生出多层次社会意义,打开了更多公众对艺术的认知。深圳两馆同期展出的其他展览与本次第59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彼此互动,与城市文化发展同频共振。第59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的参展艺术家用不同的代际视角、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在艺术创作上形成连接,推动了展览研究的整体解读。

中鸿创艺(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东致辞,©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第59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助理策展人孙冬冬提到:不同代际参展艺术家之间对话性与共同性体现在如何认知与呈现这个世界的方式,他们都试图在对既有的信息重新编码,并且在编码的过程中,让我们看到我们与万事万物存在一种内在的联系。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丁中元致辞,©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中鸿创艺(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东在致辞中谈到,作为本次展览的承办单位,在执行这个国家项目的过程中,整个团队克服了很多困难,最终让展览在意大利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如期呈现。今天展览来到深圳这座科技创新的前沿城市,也希望展览能去其他城市,让更多国内观众看到科技与艺术的创意结合与互动。

中国对外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颖琳致辞,©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丁中元在致辞中谈到,正值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举办,今天深圳两馆又迎来了第59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首站巡展的开幕。深圳是一座充满活力、开放包容的城市,这座城市正在形成以艺术创新和社会文化发展为责任导向的当代文化生态。第59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深圳巡展,是深圳坚定文化自信,坚守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深圳巡展对于深圳的文化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未来有更多优秀团队携手推动深圳城市经济与文化发展相互成就,让艺术创造与城市创新相互滋养,用艺术之美升级城市之美,增进国际文明交流互鉴,深圳在国家建设文化强国、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中,也将肩负起越来越重要的担当。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华宣布展览开幕,©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中国对外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颖琳在致辞中提到,在做好意大利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同时,我们去年提请文旅部批准了巡回展,希望让更多没有走出国门的艺术家和观众欣赏到国际水准的展览。在深圳举办本次第59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巡回首展,将为观众提供不同于意大利军械库的观展体验。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颜为昕,©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开幕式嘉宾合影,©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嘉宾致辞结束后,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华宣布展览开幕。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颜为昕总结到,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展览主题为“元境”,展览作品以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为主要艺术媒介,这与深圳的城市发展和文明特质深切契合:当代艺术与人工智能、城市创新互为赋能。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所代表的中国思考和态度向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艺术家及社会的窗口,也为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给出了中国答案。

展览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展览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展览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展览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23日,与“真实的拓扑:媒体艺术展(深圳2023)”及同期的呈现由ZKM—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策划的“运动中的艺术:媒体艺术杰作之旅”中国巡展同时闭幕。

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6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