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玛包豪斯大学建筑学排名
GERMAN
章节1 德国建筑
Architecture
提到德国建筑,人们会首先想到二战时期的包豪斯运动,其同时期在德国还有斯图加特学派相对于包豪斯更重视建筑历史性延续的建筑风格,代表是Paul Bonatz设计的斯图加特火车站。由于包豪斯部分教员的思想倾向与当时政治时局的不符,希特勒在1933年下令关闭了包豪斯,直接导致了诸如 Walter Gropius, Mies Van Der Rohe等人前往美国,促进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
© TRT WORLD
在希特勒时期,其主导并参与了新古典主义建筑运动,旨在宣扬纳粹政治的“伟大”,例如慕尼黑元首宫,柏林新中轴线规划等。战后德国建筑设计业也借着战后城市重建而迅速发展,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比如德国第一位普里兹克奖得主Gottfried Böhm从矿物晶体获得灵感设计的教堂(图1)
图1 Wallfahrtsdom ©Steffen Kunkel
图2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 ©digital-luftbild
第二位普里兹克奖得主Frei Otto和Günter Behnisch设计的象征战后德国自由开放的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图2)等。直到东西德统一,联邦政府对于柏林的重建,赋予了这座城市新的活力的同时, 也带动着整个德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诸如axel Schultes设计的联邦总理府,Josef Kleihues设计的联邦情报局(图3)等;
图3 德国联邦情报局 ©Kleihues+Kleihues
在这期间有大批事务所迅速成长,成为了今天德国建筑界的主力。近十几年间的德国经历了几次难民潮,直接导致了德国住宅市场供不应求,期间德国的新锐建筑师们也不断在居住领域进行的自己的探索,例如Robertneun在柏林设计的居住项目(图4)。
图4 Die rote Wohnfabrik ©Robertneun
GERMAN
章节2 德国的建筑学院
Architecture College
提当年包豪斯运动的重要背景基础之一就是德国工业化的迅猛发展, 使得建筑师有了使用新的材料和构造方式去大刀阔斧的进行建筑革命,同样在德国建筑学院的教育中也非常注重建造(Bauen)这一行为。以我自己的学习经历为例,我从本科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期间必须要修构造课程(Baukonstruktion I + II),在高年级学期和硕士阶段的学期设计(Semesterprojekt)中也有对于立面剖面1:20或者节点轴测的要求(图5)。教授往往并不满足于学生给出一个有说服力的概念,或是一个有趣的形体,而更希望看到学生是如何思考在图纸和模型层面 (图6)去实现这个设计。
图5 ©Uni Stuttgart, Laura Steppe, Jule Büchle
图6 ©TU Dresden, Evgeniia Glotova
德国建筑学院的教授多是德国或是欧洲的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或者合伙人,他们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他们非常清楚,建筑是如何从一个概念到落地建成。在我自己想去了解这个教授的风格和喜好时,我都是首先去看其事务所作品。在我在本科结束申请硕士的时候,就曾去了解过各个学校的事务所作品和教学口碑都很不错的教授,比如在瑞士以公共建筑知名的建筑师卡Meinrad Morger在卡尔斯鲁厄工业大学(KIT)任教,德国以公共建筑知名的Piero Bruno在斯图加特大学(Uni Stuttgart)任教,目前欧洲很火的巴伐利亚本土化建筑师Florian Nagler(图7)在慕尼黑工业大学(TUM)任教
图7 ©Florian Nagler Architeken
刚刚获得普里兹克奖的建筑师Francis Kéré也在TUM也有终身教席, 柏林的新锐建筑师Thomas Kröger(图8)在杜塞美院有自己的大师班(Meisterklasse), 瑞士知名事务所E2A的两兄弟老板在多特蒙德工业大学(TU Dortmund)任教等等…
图8 ©Thomas Kröger Architekten
对于建筑学院的选择,国内同学们了解比较多的可能是QS建筑学全球排名,柏林工大和慕尼黑工大的建筑学院进入前50名,卡尔斯鲁尔工大,亚琛工大,斯图加特大学的建筑学院在50-100名,德累斯顿工大,多特蒙德工大,达姆施达特工大和汉诺威大学的建筑学院也有上榜,虽然魏玛包豪斯大学建筑学院没有进入榜单,但在德国也有不错的声誉。(图9 QS Ranking Architecture 2023)
图9 ©QS Ranking 2023 Architecture
但我觉得只是数字的排名对我而言说服力不大,而且德国几大主要大学的建筑学院在我看来非常平均,并没有很大的差距, 每个学校都会有自己比较知名的教授和比较强势的方向,这个方向的教授也都是德国或者欧洲在这个领域权威的建筑事务所的老板。所以笔者更关注的是对师资,学习内容的可供选择,教学等情况的评估。因为在欧洲就业市场上,基本是用作品集来做敲门砖而非学校名字,所以我认为找到自己喜欢的教授和方向才更为重要。在这里我给同学们分享一个德国本土的大学专业评估( CHE Ranking – https://studiengaenge.zeit.de), 里面可以看到各个学校在各个评估选项的评分,并自己选择评估选项进行比较。
如果同学们计划毕业之后回国发展,还是尽量向QS排名比较高的学校冲刺,如果是想在欧洲就业发展,其实不用在意QS排名,而是需要更多的去注重作品集。
GERMAN
章节3 建筑学硕士
课程安排和授课方式
course arrangement
我会以慕尼黑工业大学TUM为主要案例并结合自身心得感想来介绍在建筑学院的硕士学习。德国建筑学院的硕士课程体系都基本相同,基本上分为:
学期设计 Semesterprojekt讨课Seminar演讲课Vorlesung
在TUM硕士阶段的前三个学期和其他大部分德国建筑学院一样,每学期都需要至少修满30个分,其中学期设计(Semesterprojekt)15个学分,另外的15个学分可以通过自行选择搭配研讨课(Seminar)6个学分 或者演讲课(Vorlesung)3个学分去修习得到。第四学期毕业设计(Thesis/Abschlussarbeit)30个学分,外加一个附属的前期调研课(Seminar zur Thesis)3学分(图9),毕业设计在大部分德国大学建筑学院都会有近六个月的时间去完成。
图9 ©TUM
在德国一些建筑学院,学生可选择硕士深入研究的方向或者没有具体研究方向而自主的硕士学习。比如在慕尼黑工大就有城市和景观(Stadt und Landschaft),文化遗产(Kulturelles Erbe)等方向,在柏林工大在硕士阶段有医疗健康建筑方向,斯图加特大学硕士阶段有参数化设计方向(ITECH)等等。如果自己本身有非常明确的研究方向,可以考虑去申请明确的方向。
另外在慕尼黑工大硕士阶段还有导师制度,比如Prof. Stephen Bates(Sergison Bates Architects)偏向居住研究的导师项目,有导师之后就选课等问题需要和教席商议。
© Stephen Bates
我自己就是在申请前并没有明确的倾向,继而选择了没有研究方向和没有导师的硕士学习,因为这样就可以去选择自己想做的学期课题。但是我在第一学期就发现了对:
城市化建筑(städtische Architektur)(图10)和文化遗产(Kulturelles Erbe),这两个方向的兴趣,并在之后和毕业设计沿着这两个方向去完成了自己硕士学习。
图10 © LSA TUM, Maximilian Blume
学期设计在TUM部分教席是每两周见一次教授做汇报,另一部分是一个月一次见教授汇报(德国建筑学院的标准是每月一次见教授汇报),此外每周会有一次教席助教来辅导学生设计,直至最后的学期末答辩Schlusskritik。
图11 ©EUD TUM
以笔者的经历来说,频繁见教授的教席,学生作业都会“被迫卷”起来,因为教授对于进展节奏的控制更强,汇报完都有新的出图任务书,比如在慕尼黑工大的Prof. Andreas Hild教席,会逐步要求节点的轴测图(图11),室内氛围图等。对于室内氛围模型或者渲染图,比如在Prof. Uta Graff教席非常注重材料在空间里的使用去营造氛围,在室内也能看到建造的痕迹 ,比如混凝土预制件的接缝(图12)。而每个月见一次教授的话,教授只会在开始留出一个基本的出图要求,更多的是自己去选择决定。当然越频繁的汇报次数,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和教授交流的机会。
图12 ©TUM, Marc Mair, Matthias Albert Peterseim
毕业设计有做设计,研究项目和写论文这几种形式,具体的可以自己和教授商议,很多学校都会提供一个大的设计课题给所有准备毕业的学生。毕业设计通常会有半年的时间,期间会有助教/教授进行辅导。但需要个人更为独立的推进方案,并掌握方向和控制进度。我自己在毕业设计阶段一共见了两次教授,大概就定下了研究的方向,然后自己控制和推进方案。选修课(Seminar)和演讲课(Vorlesung)也是每周有教席助教或者教授本人来上课,期末进行答辩或者考试。
我自己比较喜欢去听大课,并且认为对于本科在国内读的同学们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通过大课这个机会去系统性的学习一些德国本科课程延伸的专业知识,比如在TUM有木结构系列,建筑技术等的演讲课,有兴趣甚至可以去听这个方向的本科演讲课。在德国演讲课是开放的,甚至校外人员感兴趣都可以旁听。
有些研讨课和学期设计也会根据课题需要安排一个学术旅行(exkursion),跟着助教和教授一起去考察某一个欧洲城市,比如有柏林工大,斯图加特大学和慕尼黑工大就曾为DesignBuild的项目组织过在非洲的学术旅行。(图13 DesignBuild in Africa, Prof. Hermann Kaufmann and Prof. Florian Nagler)
图13 ©LEK TUM
GERMAN
章节4 德国学习期间实习
Internship
德国建筑学院都不会强制学生去建筑事务所学习,但是有的建筑学院在在招生信息里写推荐学生去经历实习。这也是在德国学习建筑的一个优势,因为德国非常宽松的签证政策,外国学生可以很容易以学生身份去事务所工作。
我非常推荐同学们在硕士第一或者第二学期结束,申请假期学期Urlaubsemester去德国的建筑事务所进行一个半年的实习,德国的建筑事务所都会定期招募在校本科和硕士学生做为期半年的实习,硕士生的实习属于自由实习,可以领到德国的最低薪水作为实习酬劳(freiwilliges Praktikum)。我就在硕士学习开始前在慕尼黑的一家教授事务所的竞赛组实习了半年,我通过这份实习经历接触到非常实际的设计经验,以及体会到了德国教授他们自己是怎么去推进方案的,也学习了他们对于图的表达技巧等,对自己的后期硕士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
图14 ©Allmann Wappner Architekten, Rabe Landschaften
(图14 德国某居住竞赛的部分汇报图,来自于Allmann Wappner Architekten)
GERMAN
章节5 留学申请准备
Application
德国大部分大学建筑硕士的申请季都在十月的冬季学期开学(Wintersemester)之前,部分学校开放四月夏季学期(Sommersemester)之前的硕士申请。同学们一定要调查清楚心仪学校的申请时间,也欢迎同学们在我们这里咨询哦。
一些学校会有自己对于作品集排版的要求,比如针对页数,文件大小,甚至是内容等。同学们在申请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作品集是否满足所申请学校的要求。比如:
慕尼黑工大的作品集要求是:
作品集不得超过15页页数,每页排版不得超过A4大小,上传的电子文件大小不得超过20MB。
如果申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作品集在内容上当然也要随之有所侧重。比如申请木结构建筑作为重点研究方向,作品集至少需要有一两个非常出彩的木结构建筑设计,去证明自己这方面基本的知识储备和兴趣。
© UA 设计学堂学员X.E. 成功申请案例展示
© UA 设计学堂学员G.Y.Y. 成功申请案例展示
我认为在申请德国学校的作品集方面可以避免内容上杂而多,因为德国教授们更喜欢看精炼且完整的作品,教授们除了注重表达以外,更为关切你在做什么,也很好奇你是如何从前期思考推敲出后期解决方案,所以把每个作品的故事讲好讲清楚很重要。更为详细和专业的作品集咨询和辅导,也欢迎同学们联系我们!
图文来源:Y.Y.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66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