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中国空间站
2022年7月22日,推特上出现了一篇推文,从字里行间来分析,似乎将在未来某个时刻会登上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假如是真的话,将成为第一位登上天宫空间站的外国宇航员,这对于一直表示要展开国际合作的天宫空间站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天宫第一位外国宇航员:姓啥名谁哪国人?
发表这篇推文的是一位ID为Dr. Tricia L Larose@TricLarose的博士,她是在看到一个ID为China 'N Asia Spaceflight@CNSpaceflight的账号发布的关于中国天宫空间站的介绍后引用并发表了自己的说法:
其内容说得非常隐晦,大意是未来她将会有一个为期31天的使用这些设备的经历,并且@了不少人,其中一个账号“UNOSA”是联合国外层空间委员会,这是协调外国宇航员登上中国空间站的关键机构,因此有朋友就立刻意识到,这位博士未来可能将登上中国的天宫空间站。
比如这位发表了天宫空间站设备推文的朋友就知道很可能就是这事情,因此回复了推文并且表示这位博士可能将研究肿瘤。
Dr. Tricia L Larose又是何许人?
种花家搜索了下这位博士,发现她是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萨德伯里市,有挪威科技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目前的她的工作得到了挪威研究委员会的支持,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担任博士后科学家期间,Larose博士曾在遗传学部的遗传流行病学组工作。。
Dr. Tricia L Larose
基本上她的工作性质确实与癌症研究相关,规则再次搜索的她的履历,发现她目前正在挪威挪威科技大学的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系工作,其工作性质是研究员,主要履历如下图:
为大家阅读方便,使用了鸡饭,各位凑合着看,反正看个大概也就差不多了哈。在博士的研究成果中有一篇非常奇特的论文:
Tumors in Space: Preparation for Spaceflight
太空中的肿瘤:太空飞行的准备
笔者点进去看了下简介,是联合国办公室选择的干细胞生物学和空间技术外层空间事务部和中国载人航天局开展的太空任务:
该实验将在中国空间站上为期31天的太空任务,以挪威为基地,“太空肿瘤”组织包括一支杰出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科学家来自欧洲多个合作组织,包括:
挪威奥斯陆大学和挪威科技大学、法国国际太空大学、比利时核研究中心、,阿姆斯特丹弗里耶大学以及荷兰的哈布雷赫特学院。
研究原因以及研究的方法
癌症已经成为人类第二大致死原因,2018年全球有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以及高达960万的癌症死亡病例,截至2009 年,全球治疗癌症患者的费用每年约为2858亿美元,相关的间接成本以及过早死亡造成的生产力损失估计为1.16万亿美元/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本将会继续上升。
“太空肿瘤”组织将以中国天宫空间站的宇宙辐射作为癌症的潜在诱发因素,并利用微重力环境作为潜在治疗方法,天基癌症研究的进展有可能将会改善肿瘤学中的带电粒子治疗,造福地球上的癌症患者,具体方法就太啰嗦了,种花家会在文末附上链接,各位有兴趣的可以仔细研究一番!
肠道中的肿瘤示意图
天宫空间站:迎来外国宇航员的时间?
据Dr. Tricia L Larose中给出的时间是在2025年的某个时间段访问天宫空间站,而从2020年开始,“太空肿瘤”组织已经给出了一个时间表,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其时间表指向在2025年向太空派出科学家以展开实质性的试验,具体时间表如下图:
中英文鸡饭版,各位凑合看
参与的国家有哪些?
上文已经说了参与的组织有挪威奥斯陆大学和挪威科技大学、法国国际太空大学、比利时核研究中心、,阿姆斯特丹弗里耶大学以及荷兰的哈布雷赫特学院等,文中也给出了参与国:
这让种花家有点看不懂了,中国是最重要的参与国,结果挪威变成中中心主导的国家,不过似乎也可以理解,挪威是主导这项研究的国家,而中国提供非常特别的研究环境,其他几个则是普通参与国,因此用这种颜色标记也不算错。
证据:飞行训练,载荷专家
除了Tricia L Larose博士发布的推文以外,在她的推特页面上还有正在进行初步飞行训练的照片,而在2022年4月份发布的推文中表示:“她离载荷专家又进了一步”,这个关键词大家应该非常熟悉,这是作为航天任务中某个载荷的专家飞上太空的。
在NASA的航天飞机以及国际空间站任务中,载荷专家是一个极为常见的职务,他们也需要经过航空与航天训练,但没有常规宇航员那么高的训练要求,只需满足载荷专家的常规训练即可,关于这个级别的负荷各位可以去了解一下。
NASA首位女性太空有效载荷专家:米莉·休斯-富尔福德
天宫空间站:国际合作或正展开
2019年6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12日在维也纳联合宣布,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中,来自17个国家的9个项目脱颖而出:
这些项目来自瑞士、波兰、德国、意大利、挪威、法国、西班牙、荷兰、印度、俄罗斯、比利时、肯尼亚、日本、沙特阿拉伯、中国、墨西哥、秘鲁等17个国家的23个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和私营实体,领域包括空间天文学、微重力以及燃烧科学与地球科学,还有应用技术与空间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等。
当时解读为中国天宫空间站未来将会有17国参与,唯独拒绝了美国!但其实这个理解是错误的,当时我们举行的是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这些实验项目入选后未来将在空间站逐步展开实验,但这并不是预告这些国家的宇航员未来会参与到中国的天宫空间站中。
6月12日,新华社以特稿的形式报道:中国开放空间站是“伟大范例”
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在12日的发布会上说,中国与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合作,为联合国所有会员国提供使用中国空间站的机会,是联合国“全球共享太空”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伟大范例”。
12日宣布的这些项目来自17个国家的23个机构,涵盖空间天文、空间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航天医学、空间物理、应用新技术等诸多前沿科学领域。
“这是史无前例,令人激动,将给很多没有机会进入太空的国家提供机会。”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前会长、莱斯特大学空间与地球观测研究所所长马丁·巴斯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如此评论。
当年公布的项目终于找到对应了
笔者也翻了当年公布的研究项目,结果在一份标题为:
United Nations/China Cooperation on the Utilization of the China Space Station (CSS) 联合国/中国围绕中国空间站应用开展合作
第一轮合作入选项目
中真的找到了找到了对应的实验项目!第5项:太空肿瘤实验
空间飞行条件下的个体内健康和肿瘤组织的3D类器官培养物的早期突变……即:重力和宇宙辐射会分别对人类个体内的 健康和肿瘤结肠组织的3D类器官DNA产生独特的突变特征……研究成果将会对当前的癌症病因学产生重大的科学影响,并对预防和治愈癌症提供新的见解, 也将回答长期深空探测飞行任务中有关致癌风险和乘组健康的不确定性问题……由来自四个国家的四个研究机构共同提出申请并联合实施,他们是:挪威科技大学、国际空间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和比利时 核研究中心。
当年公布的入选项目对应到了Tricia L Larose博士研究的项目,至此基本可以肯定博士的推文可信度极高,尽管官方非常低调,但从博士的只言片语中笔者仍然翻到了大量可靠资料。
中国公开邀请外国宇航员登上中国空间站
2021年12月2日,空间技术专家、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出席首届BEYOND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致辞时表示,中国的航天发展是开放的,同时也是包容的,中国空间站在运营期间将有外国的科研项目,也希望有外国的航天员到空间站工作,为此有关部门已经着手大量的筹备工作。
戚发轫院士绝非虚言,而BBC报道中则早已指明了这一点
2018年7月7日,BBC中文以“赴中国太空舱训练 欧洲宇航员苦练中文”为标题报道了欧空局的宇航员毛雷尔在中国训练的过程,毛雷尔接受采访时候曾表示:
“在我印象中, 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可以通过联合国与中国取得联系,并有可能送宇航员搭乘中国空间站在外太空飞行。”莫伊雷尔说,“不仅是欧洲国家,还有目前可能没有宇航员计划的发展中国家。”
所以,中国空间站在不久后迎来第一位外国宇航员的可能性确实极高!
延伸阅读:美国曾多次拒绝中国参与空间站
与中国开放让全球宇航员参与中国空间站的态度相比,国际空间站却多次将中国拒之门外,2000年底,时任中国科技部长朱丽兰曾表示:
“中国将在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增加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目标之一就是希望能够参加国际空间站计划。”
2007年10月,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在接受采访时再次表示:
“中国期望与美国开展在航天领域的合作,希望能成为国际空间站计划第17位合作伙伴。”
为了加入国际空间站,中国曾诚意满满提出数次合作请求,并且NASA登月第二人奥尔德林和俄罗斯航天局也多次呼吁让中国加入空间站。
按结果却是迎来了2011年美国出台《沃尔夫条款》,禁止了NASA与中国的一切往来!然后中国并没有因此停止脚步,中国航天完成了载人航天、月球着陆以及月球采样返回,火星着陆与天宫空间站的建设,瞩目成就取得另全球航天界侧目!
然而就在中国航天正在建设天宫空间站之际的2021年6月23日,NASA局长尼尔森出席美国国会众议院听证会时仍然强硬的表示,他支持将排斥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的“沃尔夫条款”永久化。
但让人极度不解的是此后他又表示中国航天不与NASA合作,中国航天非常不透明等极端不负责的言论,一边是NASA无法与中国往来,一边又是NASA局长指责中国不和NASA合作,这不是精分表演么?
也罢!中国天宫空间站也将在2022年底建设完成,问天与梦天实验舱的大量设施将在未来数年内取得大量科学研究成果,就像美国著名的Defense360智库表示,制裁并没有让中国停止脚步,而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却让潜在的合作者选择了中国!(完)
参考: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44089018_Tumors_in_Space_Preparation_for_Spaceflight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66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