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很难毕业

以下是正文:

“ 高考状元”被 985 给退学了??
今年 3 月 20 号,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发布了对该校一名学生作拟退学处理的公示,又一次引发热议。
这不是上交第一次劝退学生了。
2020 年、 2021 年,上交分别清退 12 名硕士研究生和 3 名本科生。
几乎每年都要给高校圈来一点小小的震撼。
其实,名牌大学劝退学生的操作已经屡见不鲜。
2013 年 3 月 5 日,山东大学对 368 名学生提出成绩警告,另外对 97 名学生做出了退学处理。理由是对这些学生已经 “ 提出警告甚至多次警告,但成绩依然很差。 ”
2014 年南京林业大学实行 “ 学业警示 ” 制度,在随后的两年期间,共有 67 人被予以退学处分。
2018 年 10 月 11 日,华中科技大学 18 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从本科转为专科。
很多高中时班上的尖子生、学霸,各科老师的宠儿,进入象牙塔之后,却仿佛被施了魔咒一样变得平庸,甚至飞速陨落。
01
如果说在一些三流学校,生源质量本就不高的情况下, 大批学生被退学还算情有可原。
那么在全国 top 高校里,顶尖的师资力量和学习氛围,学霸们却依然有概率变成 “ 叛逆少年 ” ,背后原因何在呢?
其实这些都是心理认知失调之后的 “ 报复性堕落 ” 。
我的表哥在初高中阶段一直是一名品学兼优的 “ 别人的的孩子 ” ,高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成功被沿海知名 985 录取。
但上了大学他就变得非常放纵。大二那年因为逃课挂科被学校警告,还叫了家长,差点拿不到毕业证。
高中的时候总听说 “ 考上大学就轻松了 ” ,但对于平凡出身的学生来说,考上大学后一切才刚刚开始。
大学录取本质是一种筛选,越是顶级的学校,大神大牛就越多。
从一个当地高中的人中龙凤,变成大学校园里平均的 “ 大多数 ” ,这种身份的微妙转变,也会造成高中尖子生们的认知失调,通过其他渠道寻找慰藉。
经历过地狱般的训练才考上顶级学府的寒门学子,上大学之后手机不离手、打游戏熬到后半夜,起不来就旷课已经习以为常。
在过去的极端环境下,学生是不存在 “ 自制力 ” 这种概念的,因为一切都有学校和老师来严格确保执行, 他们只需要变成会做题的工蚁,从而失去了目标管理的能力。
很多人会在高考结束的那一刹那,突然感觉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心里空落落的,做什么也提不起劲。
但是当梦寐以求的自由和轻松真正来临,他们却因为从来没有学习过管理时间、目标和自己,而变得无比放纵。
虽然个体的环境适应能力因人而异,但每天把头埋进书本和错题集,怎么可能锻炼出最基本的社交技能。
很多寒门子弟不会有这样的意识,在高考之后的那个暑假,满怀对大学生活的期望,却在踏入校门的那一刻就因为强烈的不适应感而打碎滤镜。
不过, “ 被清退 ” 的大学生说到底还是一个小众群体。
我国本科平均毕业率 90% 以上, 985 工程高校平均毕业率 98% 以上的数据说明,进入大学尤其是顶尖大学之后,好好学习正常毕业的学生还是占绝大多数的。
02
比起国外高等教育的 “ 宽进严出 ” ,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已经属于 “ 严进宽出 ” 模式了。
据美国《高等教育编年史记》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有 45% ~ 65% 的中学毕业生可以进入大学学习,但 4 年制大学的毕业率只有 57.3% 。
德国高校的毕业难度更是稳稳保持在全世界第一梯队。
为了保证毕业生的质量,各大学和专业都保持着一定的淘汰率,有的学校和专业的淘汰率高得令人难以想象。比如,亚琛工业大学的平均淘汰率近 50%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电子技术专业淘汰率有时高达 90% ,淘汰的原因包括在规定的时间内拿不到规定的学分、论文不符合要求等。
无论是本土学生,还是国外留子,在德意志都要为毕业发愁。
而反观我国,高校扩招后的毛入学率,从 1978 年的 1.4% 提高到 2011 年的 26.95% ,再到 2023 年达到令人震惊的 60.2% 。
毛入学率逐年攀升,但大学的毕业率却持续保持在 90% 以上。
期末考试周把把玩刺激,门门低空飞行。
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不挂科,绞尽脑汁在平时分上添一笔,写了依托答辩也要强行帮学生解读出花来。
很多人抱怨毕业论文修修补补十分艰难,殊不知导师每看完一版之后,都在屏幕另一端抓耳挠腮,他们比你更希望你顺利毕业。
可以说,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我国的大学生一般都是可以有惊无险拿到双证的。
这样一对比我们发现,在每年几万人的在校生中,淘汰几十人、几百人,这样的劝退比例实在算不上高。
03
天才与废柴有时候就在一念之间。
高强度冲浪的网友一定对 “ 高考狂人 ” 张非不陌生。
4 次高考均考入 985 高校, 3 次考入清北,被当年的网友戏称为 “ 高考钉子户 ” 。
他有个堪称成瘾的癖好,就是打游戏。
他初中毕业之后在中专读书,每天旷课泡网吧,但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于是班主任劝他退学去读普通高中,不要浪费自己的好脑子。
2002 年,张非首战高考,被复旦大学录取,但他执着于清华北大梦,对复旦大学十分嫌弃,于是选择了复读。
2003 年,他以 606 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录取,但张非考上北大后并没有认真学习,而是每天窝在宿舍玩游戏,十分颓废。最终在次年因为 7 门必修课不及格被北大退学。
不甘心的张非再次复读备战第三次高考,两年之后,他以 703 分(当年高考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专业录取,但在清华期间他依然为了打游戏经常旷课,第二年又一次因为没修满学分而被清华退学。
2007 年,张非第四次参加高考,再次考入清华大学,这一次终于顺利毕业。
张非是应试教育的天才,过目不忘,对知识信息的解析力惊人,但也经常会展现出常人难以理解的言行举止。
在研究生复试时,已经三十多岁的他,仍然不能和别人正常交流对话。
因为回答问题的时候思维跳跃、举止怪异,大家都听不懂他说的话,没有一位导师愿意把他纳入自己的课题组,即使成绩优异也遭到淘汰。
上天或许是公平的,在某一领域天赋值点满的人,或多或多会存在其他方面的缺陷。
这样的天才并不适合用传统教育思路去培养。
有人觉得可惜,以他这样的顶级智商,加上对游戏的热爱,如果成为职业选手,说不定会成为一代传奇。
但在张非的中学时代,电子竞技还是洪水猛兽般的存在,种种原因让他没有走上这条道路。
高校里陨落的高中天才,或许也有张非这样的人,受困于传统思维而踏上了不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才沦为 “ 废柴 ” 。
当然,在各方面素质都不存在偏科问题的天选之子也很多。
最近热度很高的雷总算得上一个。
不管你是不是小米的用户,看到雷军的简历都要发出余华式惊叹: “ 真 tm 牛 B ,卧槽 ” 。
高考考了 700 分,两年修完所有学分,完成了毕业设计。
大三,纯靠兼职写代码赚了 100 万。
28 岁出任金山软件总经理; 31 岁创办卓越网,后于 2004 年以 7500 万美元出售; 38 岁迷茫低谷;三年后创办了小米。
拥有顶级天赋并且完美兑现,谁能不服。
如果非要说上天为雷军关上了哪扇窗 —— 大概就是英语口语吧。
04
人生进入不同的阶段,总要面对新的环境和圈子。
在舒适圈破壁的过程中出现不适应是正常的事情。
一线城市的国际中学,每天 4 点就放学,有丰富的课后活动和兴趣小组,白天的正式课程也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修的。
像这样趋近于大学的培养模式,当然不会养出 “ 高分低能 ”“ 被高校开除 ” 的小众异类。
但普通家庭的孩子毕竟还是大多数。
从严格管制的高中进入相对宽松的大学校园,一般都会出现水土不服,只是有人隐而不发,有人逐渐适应克服,而有些人在高度自由中迷失了自我。
即使安稳本分读完本科,从象牙塔进入社会和职场之后依然会出现心理障碍,然后用一两年的时间火速蜕变成办公室的老油条。
这种个体现象的差异,归根到底还是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异。
心理学家燕国材提出 “ 非智力因素 ” ,指的是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
想要提高自身环境适应性,就应该学会非智力因素的自我培养。
比如要时常进行自我反省,注意是自我反省而不是内耗,通过不断反思与调整,达到与周身环境的快速融合。
再比如要学会正确客观的自我评价,将日常人际圈中接触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个体的自我认知结合起来,在新环境中催化 “ 自我 ” 的变化成长。
所以说,一个人成功与否,智商因素很关键,但除了智商之外的综合素质同样非常重要。
课改之后,现阶段的中小学已经不再把 “ 考试成绩 ” 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指标。
但是,根深蒂固的观念难改,小学初中阶段的素质教育模式和高中阶段仍然存在脱节问题。
此类改革成效如何,只能等下一个周期才能见分晓了。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65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