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眼中的西北工业大学

#精品长文创作季#

科技进步让人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大小事。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分享和互动。

但凡事总有两面性,缺乏独立思考、跟风起哄式的舆论导向也同样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近些年,网络上流行吹捧哈工大、西工大和国防科技大学等在我国国防科技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顶尖高校。

实事求是地说,任何对于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褒奖,更何况是像哈工大、西工大和国防科大这种“国之重器”默默奉献的高校呢。

问题就出在,赞美要有一个度,过于拔高甚至因此去贬低国内其他顶尖高校的行为不可取。很多人明面赞美哈工大、西工大、国防科大,而暗里或者直接贬低、嘲讽、乃至恶意抹黑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些最顶尖的高校。

本文将为您梳理部分网络上的观点以及本人看法,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请耐心看完,或许您对清华大学的看法也会有所改观。

清华大学

有一种观点认为:西工大、哈工大这些是真正为国培养人才的大学,而清华大学不过是“留美预备役学校”,培养出不少白眼狼等。

还有一些人认为:哈工大、西工大这些大学对于国家的贡献远高于清华、北大等,国家应该把更多的预算给西工大这样的高校,而清华这样的高校的办学预算要减少。

更有起哄者认为:高考拔尖的学生更应该填报西工大、哈工大或国防科大这些学校;有人还说如果自己小孩是省里前几名,一定让孩子填报国防科大、西工大、哈工大这样的学校,放弃清华等等。

清华大学

我的观点:

哈工大、西工大、国防科大等确实值得赞美,我也非常欣赏这些具有家国情怀且低调的顶尖高校。但绝不应该借此恶意抹黑清华、北大等大学为国所作的贡献。

很多人说清华大学是为美国培养人才,而不是为自己国家;清华大学毕业生喜欢留洋,崇洋媚外等等。

正可谓三人成虎 ,众议成林。

网络上这些“谣言”逼得清华大学官方亲自下场辟谣。

清华毕业生很多出国,不留国内,是真的吗?

清华大学官方公布了2023届毕业生去向数据。数据显示,清华2023届档案在校本科毕业生有3200多人,档案在校研究生毕业生有5200多人。

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为80.8%,硕士生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为12.8%。

本届毕业生出国(境)深造比例为8.0%。

本科生出国(境)深造比例为15.6%,境内深造比例为65.2% ;

硕士生出国(境)深造比例为5.9%,境内深造比例为6.9%。

清华大学2023届毕业生深造情况统计表

这与网上流传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大多出国的说法大相径庭。

事实上,过去十年里,清华毕业生出国留学比例最高不超过17%,最低的年份只有6.9%。

至于为什么出国的清华毕业生变少了 ,里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是过去十多年以来,清华、北大以及其他顶尖高校的科研水平突飞猛进,学校的国际地位较以往也有巨大提升。原先那些清北毕业生趋之若鹜的国外学府,有一些也不再是香饽饽。

而且,据清华校友总会统计,2002至2011级出国的毕业生中,超过50%的人已回国工作。近20年出国留学的毕业生中,大部分回国工作,分布在各行各业中。

清华校园

有人会说,那么2000年前呢?

其实清华大学从建国以来,尤其是1952年开始的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之后,清华一直是“又红又专”的大学。

上世纪80年代尤其是89年之后,因为国内外学术水平的差距、科研设备和环境的差异、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巨大代差,确实有很多清华毕业生迁往美国求学、就业和定居。

但这种现象只出在清华大学或者北京大学吗?恐怕不是吧?

像中科大、复旦、上海交大、浙大等等知名高校,情况又有多大区别呢?哪怕哈工大不也是留学生与日俱增吗?

清华大学 标志性建筑

走出去,学好本事,回来再报效祖国,有何不妥呢?

思想相对禁锢的晚清都知道“师夷长技以制夷”,并且坚定贯彻落实这一方针,时隔百年,现在的人们反而对“走出去”开始挑理了?

我国从当初百废俱兴到如今的繁华盛世,也不过短短七十余载。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国防科技的进步,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巨匠艰辛奋斗的结果,这里面大多数都是“走出去,又回来的人才”。

清华大学 校园

再说为国家、为社会的贡献,清华大学真的就不如哈工大和西工大吗?

众所周知,我国一共有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从贡献的角度来说,这些是我国“国宝级”科学家,“天花板”科学家。其中光清华一家就奉献了6位,如果算上西南联合大学,那么清华校友一共是14位,占“两弹一星”科学家总数的一半以上。

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14位“两弹一星”清华校友如下:

王淦昌(1929年物理系毕业)

赵九章(1933年物理系毕业)

彭桓武(1935年物理系毕业)

钱三强(1936年物理系毕业)

钱学森(1934年清华公费留美生,回国后曾在清华任教)

王大珩(1936年物理系毕业)

陈芳允(1938年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

郭永怀(1939-1940年西南联大物理系研究生)

屠守锷(1940年西南联大航空系毕业)

杨嘉墀(1941-1942年西南联大任教)

王希季(1942年西南联大机械系毕业)

邓稼先(1945年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

朱光亚(1945年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

周光召(1945年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

如果真要较真起来,国内恐怕没有哪所普通高校在国防科技领域的贡献大于清华大学吧?

清华大学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以前的事,后来的清华大学毕业生不一样了。事实如此吗?

其实自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以来,清华最核心的专业一直聚集于应用工程领域,尤其是土木、建筑、水利、电力、热能、工程物理(核工业)、化工、环境、机械、精密仪器、汽车、电子、计算机、软件、自动化,以及重新组建的航空航天专业和医学院等。

七十余年间,数万清华师生校友在这些领域中脚踏实地的工作,尤其是他们所创造的技术突破与创新,推动了中国这些行业的突飞猛进。

有些人对此却视而不见,反向指责清华大学缺乏担当,这样说,真的合适吗?

清华大学 校园

在改革大潮中,清华的学子们同样活跃在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大批为国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精英人物。下面以国防科技等领域为例:

航空航天领域清华校友:

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神舟6、7号等飞船副总设计师胡军;

神舟8号飞船副总设计师、空间站系统总指挥、天宫空间实验室系统总指挥王翔;

载人飞船工程应用系统副总指挥张珩、嫦娥5号探月工程三期探测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 杨孟飞;

长征2号F载人运载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 吴燕生;风云1号、2号卫星运行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杨军;风云2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魏彩英

中国探月工程副主任设计师陈天智;天宫1号空间实验室总体主任设计师、技术组负责人 柳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等等

船舶技术与工业代表人物:

航空母舰电磁弹射系统、潜艇AIP发供电系统总设计师 马伟明就是清华大学电机系的博士,还有“蛟龙”号深潜器第一副总设计师、“彩虹鱼号”万米载人深潜器总设计师崔维成等等

至于其他工科领域的清华校友就不一一列举了。

清华校园 俯瞰

对于哈工大、西工大等默默为国奉献,甚至在国防科技领域可算得上“民族脊梁”的高校,我们理应推崇和给予无限的赞美。

西工大扎根祖国大西北、以低调务实的精神,秉承“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的校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大国工匠;

西北工业大学

哈工大作为我国最早的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是我国航天领域的领军高校。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发展的道路上一直有哈工大结伴同行。它发展参与了探月工程等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的14项,在航天、机器人、小卫星、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应该提倡在赞美的同时,以此去嘲讽清华北大,更不能肆意抹黑清华北大。

如果您认真仔细阅读完前文关于清华大学留洋方面的介绍和国防科技方面的贡献,我相信您会有自己的判断。

清华大学作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上至国家,下至社会大众,都对清华寄予厚望。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如果家里有人能考上清华大学是件“光宗耀祖”之事,这也不难看出清华大学社会享誉度之高。

至于很多人吹捧哈工大、西工大而恶意贬损清华北大的原因,也可不必深究,只希望那些人理性爱国。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类似清华大学官方下场“辟谣” 的情况重复上演。

清华 校园

关于网络上编造“清华大学毕业生大多留洋,为他国培养人才”、还有“清华大学贡献不如西工大、哈工大”、“降低清华大学办学预算”、“高考成绩突出的学生应该填报国防科大、西工大”等等诸如此类观点,您怎么看?

您认为清华大学到底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

欢迎您来评论区参与互动。

关注我,一起了解更多高校、高考和教育那些事。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64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