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是高中还是中专)
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展出时间:2022年10月21日-11月6日
展出地点: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美术馆1、2号厅
前言
20世纪50年代,中南美术专科学校附中成立于武汉,开启了华南地区艺术人才培养的现代模式,也是新中国最早开创的现代美术教育基地之一,1958年随广州美术学院成立南迁至广州并改名为广州美术学院附中。
广美附中是华南美术的苗圃,寄生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家庭中,大学的品质与意趣潜移默化,深深濡染着少年。遥想当年,走进广美附中校园,映入眼帘的是:隐在南国茂密植被深处的画室教学楼,沿着千层树林荫道走下去,便是曲径通幽的学生宿舍楼,还有馆藏丰富的图书馆,琳琅满目的石膏像教具室。一个个懵懂的孩童,陡然站到了像雕塑“大卫”一样的艺术巨人面前,陌生、高远而生敬畏。正是“附中”这一学院中深具人性光彩的教育形态,伴随着多少艺术青春的成长,使得附中自己成为了一种出身,成为了一种身份。
然而,在广美附中这个耀目的群体中,有一个“无声的群落”,他们是上世纪67、68、69届的“广美附中老三届”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群体很少整体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出生在新中国诞生的前后,成长于最具影响力的火红年代,年青的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当年大家踌躇满志从全国各地相聚在附中母校,怀揣艺术梦想同窗苦读、勤奋求知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上山下乡”的运动中,广美附中与全国大中专学校一样,很多同学羽翼未丰却过早地投入社会,到农村、工矿企业接受劳动锻练和再教育,同学们历经风霜雪雨、磨砺几十载的睁嵘岁月,几多欢乐、几多忧愁、几多拼搏、几多成就。每个人都有一段五味杂陈的经历和回忆。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当初风华正茂地“广美附中老三届”在沉寂半个多世纪后,他们回来了,用他们的心血汇集成“回望附中——广美附中六七、六八、六九届艺术作品展”。这里有国画、油画、版画和雕塑作品,还有摄影剪纸,有设计装帧等等。每一件作品都铭记着他们岁月洗礼的痕迹和对往日青春年少的追忆与向往,诉说着整整一代广美人的集体经历和集体记忆。我们看到他们的艺术道路是异常曲折而艰辛的,在整个艺术历程里,他们从未放弃理想与追求,一直都在锤炼自身的思想意志,修为品德素养,为追寻艺术真谛,他们一直不停息地吸呐学习,拓宽知识面,夯实基本功,以求在专业上能够更上一层楼,以期实现精神的凤凰涅槃。
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们中的很多人还纷纷回美院回炉进修和考研,并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有同学们努力奋斗的身影。每位同学都经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其中不乏优异者成为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名师大家,成为广东美术界的中坚力量。
广州美院及其附中,同根同源,此次展览,为我们梳理了附中的学术脉络和精神光谱,彰显出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人才培养及社会美育等方面的重要贡献。作为广州美术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附中老三届演绎了广美办学史中非常独特的历史一页,他们多么希望把青春永远留在附中校园里,并告诉学弟学妹们,他们这代人曾有着一个怎样的青春岁月。
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校长 丁松坚
2022年8月
部分作品欣赏
行彩桥 林世娴 中国画 124cm×164cm 1994年 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胡杨林 何绍昌 油画 58cm×82cm 2008年
玉龙雪山印象 李燕圃 中国画 100cm×100cm 1998年
街市系列《生计》 茅松鹰 油画 115cm×120cm 2011年
皓月 吴奕政 油画 160cm×80cm 1995年
《惠安女》系列之二 何捷忠 中国画 123cm×246cm 2013年
乐手 曾辉祥 水彩 39cm×54cm 2011年
岭南春早 黄文庆 中国画 190cm×144cm 2017年
陶瓷彩绘盘 汤重熹 12寸 1997年
余晖 区焕礼 水彩画 56cm×76cm 2005年
致敬2020组画-庾子雨-墨竹 谢应德 中国画 250cm×60cm 2020年
额尔古纳的远方 王上武 油画 100cm×50cm 2021年
远方的歌声 陈孝能 中国画 178cm×96cm 2016年
江静潮初落 郑新元 中国画 100cm×34cm 1988年
潮 吴斯嘉 油画 100cm×80cm 2020年
骑摩托车的采煤工 邓少天 油画 28cm×22cm 2000年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6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