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泽工业大学研发
据日媒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将与近30家日本企业和机构合作,研发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在航空航天领域愈发拥挤之际,此举旨在大幅降低发射成本,追赶前沿企业。
近30家机构联手
据《日经新闻》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将与近30家企业和机构开展合作研发。其中,三菱重工将与日本邮船合作,研究使用无人机和船只的回收方法。全日空控股将研究如何将专业知识应用于飞行器操作和维护。日本飞行机株式会社和GH工艺将研发一种用于着陆的系统。名古屋大学将研发一种抗振动的锂离子电池。佳能IT解决方案将利用混合现实技术来简化生产过程。千叶工业大学将研究低成本的小型电泵,金泽工业大学将研究复合材料。各方计划2026年前研发出原型,并在2030年前首次试射。
据悉,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此前已经涉足可再用技术的研发。小型火箭RV-X计划明年3月前进行飞行测试,而其与欧洲合作的“卡利斯托(Callisto)”火箭项目计划2024财年进行飞行测试,后者更接近实操阶段。
不过,日本目前主要使用的火箭,如H-IIA运载火箭和“艾普斯龙(Epsilon)”运载火箭在设计之初并没有回收功能。而在航空航天领域愈发拥挤之际,经济效益显得越发重要。
美国北方天空研究公司预计,2020年至2030年,全球预计将发射超过2.48万颗卫星。卫星制造和发射的市场规模可能会以每年约9%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将超过5670亿美元。
在需求不断增长、市场规模扩大的背景下,日本正在做出转变。据日媒报道,今年5月,日本文科省的专家小组发表了一份报告草案,内容包括2030年前后发射可再用火箭的计划,体现出日本政府的重视程度。
多重考量
分析认为,日方计划研发可再用火箭,有以下几大考量:
首先,大幅降低发射成本。据估计,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火箭发射成本约为60亿日元,而H-IIA火箭的发射成本约为100亿日元。《日经新闻》称,通过研发可再用技术和增加发射次数,日方希望到本世纪40年代初,将发射成本削减75%左右。
其次,争取更多订单。如果某些火箭部件可以重复利用,发射成本大幅下降,来自海外的卫星发射订单预计将会增加。据《日经新闻》报道,日本IHI航空航天公司正在争取东南亚国家的订单,着眼为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发射卫星。报道称,本月9日,日本成功将“艾普斯龙”5号送入轨道,为该国全面进军私营发射服务铺平了道路。
再者,追赶前沿企业。在成立十余年时间内,SpaceX凭借低成本火箭研制和高效发射服务等,在商业航天市场获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本和速度优势,成为全球商业航天竞争的一支催化剂。其中,火箭可回收与重复使用技术被视为SpaceX在商业发射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
自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成功回收利用助推器以来,不少私人企业尝试研发重复利用发射设备,以降低发射成本。今年7月,美国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搭乘旗下蓝色起源公司飞行器“新谢泼德”号展开太空之旅,该火箭也可回收并重复利用。另据报道,俄罗斯也已计划研制可重复使用的太空发射系统。
日本也不甘落后,况且这也是一个拥有“航天梦”的国家。例如2019年5月,日本民营企业星际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MOMO”3号小型火箭成功发射升空,这是日本民企首次将小型火箭送入太空。
日媒称,日方希望通过大幅降低发射成本,增加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竞争力,追赶龙头企业。日本文科省表示,对于下一代运载系统的研发来说,用于发射卫星的可再用火箭至关重要。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张全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题图说明:“MOMO”3号小型火箭
来源:作者:陆依斐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6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