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考博士有必要吗
和各位聊读博这事,并不是一时兴起。近两年比较关注网络新闻的同学可能也会隐约感觉到,整个舆论环境都在对“博士”、“硕士”、“名校光环”祛魅。
虽说不至于能打破这些光环带来的好处,但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意识到,如果盲目地追逐下去,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不过是发现“中国迟早要卷出比博士更高的学历”,在学海中持续沉沉浮浮,永远没有真正的上岸。
正巧前段时间,一名北大学生“博转硕”的经历火遍全网,康石石也想借此契机,和各位聊聊:为什么建议各位艺术生们——非必要不读博。
图源:科学网
01艺术读博,真的有那么大的意义吗?
其实读博本身并不成问题,许许多多的博士成果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让我们拥有了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为此有许多人甘坐十年冷板凳。
医学领域的研究是为了延续人类的生命、物理学的研究带领人类探索宇宙定律、数学的研究构建了各式各样的数学模型更是发展出了计算机这一领域,但回到艺术设计本身,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真的需要那么多的学术前仆后继地去进行理论研究吗?
先说个最简单的事吧,平面设计、插画、交互、游戏等更注重让同学们有设计从业能力的专业,大部分读到硕士就停了,作为更注重实践与积累的专业,深知对于这些学科,比起空泛的研究理论,更重要的是每位设计师结合资料与思考去做切实的设计。
康石石东家H·ART学员L同学 获 弘益大学 空间设计 博士 offer
那设计就没有研究的意义吗?其存在当然有必要。但它研究的是什么,大家知道吗?
如果艺术设计生想读博,主要有艺术相关博士、设计学博士、传播学博士三个选择。
其中艺术相关博士主要是对艺术理论进行研究,探索艺术史、当代艺术等的发展;设计学博士则是探索设计本身的发展方式、设计运行规律以及设计对人类未来的影响,从设计方法论去研究;最后的传播学博士指的是研究信息传播方式与途径,探索信息、图像的解读方式等。
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设立感知与意识研究中心的研究内容 图源:thfl.tsinghua.edu.cn
从简单的字面介绍来看,同学们都已经能感觉到这些博士学位研究更多是指导性的理论,为各位艺术设计人士在更前沿的地方做个探索,但如果真想把理论用下来,改变到人们的生活中,说到底还得是千千万万个设计师们通过实践、行动去达成。
所以这些理论研究真要那么大批的人吗?大家都去做理论了,谁去做实践?这从需求来看就出现了本末倒置的问题。再说,大家读博所追求的目的,与手段也未必符合。
02想读博的人不少,但考虑清楚的去读博的人却不多
前段时间引发微博热议的“颜宁之问”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一群国内顶级资质的博士生推免面试中,当颜宁假设出了一个科研的理想环境,问学生此时最想探索的科学问题或技术难题是什么时,却没有得到任何一个“眼前一亮”的回复:
颜宁之问 图源:微博
先不论问题的对错,颜宁的问题引起网络轩然大波其中有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许多人觉得颜宁的假设太过理想,读博并不是为了科研理想与抱负,几乎是成了秘而不宣的“潜规则”。
所以康石石看到为了寻求更好就业机会,找来咨询博士申请的同学时,都忍不住和他聊个半天,虽然博士学历是很高大上,但不是学历越高,就越符合企业的招聘要求啊。
前面也说过了,博士更多是理论与方法论上的研究,在就业上容易出现“纸上谈兵”的情况,理论知识是很足了,实践经验却很生疏,不符合企业以盈利为导向的招聘观,再说你作为一名博士生,人家也不敢以硕士的待遇去对你,可论起就业能力又未必比得过就业几年的硕士生,一套下来,博士生和企业双方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博士流入高校几乎是公认的就业途径 图源:小红书
可能又有部分同学说了,康老师我的目标就不是私企,从一开始,我读博就是为了进高校,找一个稳定的、体面的、有创造性且不加班的工作。
对于这部分同学,选择读博确实是走对了赛道,无论是从国内教师学历内卷情况还是从各大高校近些年的扩建来看,以一个博士学历去就业,不用太愁。
但高校编制的改革同学们应该也要有所了解,比如逐渐出台的特聘系列岗位:特聘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特聘助理研究员、特聘教授、特聘副教授,还有预聘系列岗位、特别系列岗位、专职科研岗等,聘期结束后通过考核才能决定是否留任,也就是近期大家都在讨论的“非升即走”。
非升即走是怎么一回事 图源:知乎
“非升即走”其实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诉各位同学,我们招收博士人才,提供高校教师职位,是希望各位大家能站在人类相关学科发展的最前沿,即实践甚至都未曾触及的理论,然后竭尽所能去推动该领域一星半点的发展,而不是求一个安稳度日。
一张图形容什么是博士 图源:犹他大学教授 Matthew Might
在这种编制环境大变的背景下,各位同学读个3-4年博士出来,时代早就不同了。而各位同学,又真的能在3-4年中成功毕业吗?
03人人都说读博好,博士的苦倒半点不提
因为德国留学之严谨与难度之高,前段时间网络中流传这么一句形容德国留学的话语:
在德国留学的3年是你人生难忘的5年中的7年
对于那些准备读3年博士,最后延毕到5年,等真正毕业却花了7年时间的同学来说,这句话同样贴切。
2022年9月,浙大博士孟同学因为读博8年未能成功毕业,靠兼职送外卖维持生计引发网络关注:
孟学生在互联网发布的送外卖视频 图源:极目新闻
根据孟同学的自述,博士延期后学校的补贴就停发了,又因为个人在2021年有了孩子,后续孩子患病,妻子实在撑不住,于是迫不得已走上了送外卖补贴家用的道路。
当众人以为“浙大博士送外卖”已经够炸裂时,各大高校开设清退“超期博士”,才让众人意识到孟同学在我国众多博士群体中,并非特例。
1978年我国招收第一批博士仅18人,而到了2023年,招收博士人数已突破15w人,在学博士高达61.25w人,而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博士延毕率也从2003年的46.5%涨到了2018年的64%。
先不猜近几年因为各种社会事件,博士延毕率又有多大的涨幅,单纯以64%的比例保守估计都有近40w的博士延毕生,一个全然不低的数据。当一个群体的非正常事件成为主流时,其中压力、矛盾、难处必定不是外人所能想象的。
图源:中国青年报
说到这里,艺术生读博的必要性、再到读博会得到什么、最后读博之不易,康石石都讲完了。今天和大家聊那么多,也说了很多大家不爱听的话,但并非是说我要抨击所有的读博群体,劝退大家都别去读博。
咱只是站在一个新的时代开端,就业压力、学历内卷、社会变革同步出现,许多人慌慌张张地顺着大众走,可说实话,读博对我们艺术设计的同学,是一个投入产出比很失衡的事情。
对同学们而言,你要看你到底适不适合做研究?你是单纯为进了个编制,还是想成为能为行业带来进步研究专员,比如结合最新发展科技,创建全智能环境解决老龄化、科技发展太快下的数字化普及难点等等。
把如果是前者,那我劝你快跑,花十年痛苦学习拿个学位证实在很亏。如果是后者,那么欢迎你走入这座黄金屋,因为有那么多喜欢钻研设计的人才在,我们才造出了空间站,研究出了全景漫游的虚拟交互设计,拥有感知、思考、执行等人性化特点的智能家居,感情化的人机对话等等。
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 基于智能感知的多模态人机交互理论与方法研究 图源:thfl.tsinghua.edu.cn
所以,对我们国家而言,我们是需要研究人员,但不需要每个高校和企业都挤满会搞科研却不会动手的人才。希望同学们能认清形势,做出选择,如果更多关于艺术留学、背景提升、保研、申博相关、作品集创作的问题,欢迎向我提问。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61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