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艺术留学硕士回国就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各个高校也在扩大招生,在社会人才市场中,音乐、舞蹈等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就是供过于求,大量音乐、舞蹈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既没有机会进入公立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在综合能力、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中也不占优势,因此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十分严峻。与技能型专业相比,艺术类专业的实用性相对较弱,因此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就成为各艺术类院校需要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
音乐与舞蹈类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主要研究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等相关知识,其中音乐表演专业主要学习声乐演唱、器乐演唱等与音乐表演相关的基本理论及知识,并接受音乐表演相关的基本训练,实践性教学环节则是到相关文艺团体及社会组织参加音乐表演实践活动、田野采风等,主要就业方向包括各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文化馆站、中小学音乐教学等;舞蹈表演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表演学、舞蹈学等相关的基础知识,主要就业方向为各文艺团体的舞蹈表演、剧目排练、演出伴舞、舞蹈编排以及在各类艺术教育机构从事舞蹈教学等。具体而言,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自身问题:就业定位存在偏颇
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本身文化基础就相对薄弱,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重专业、轻知识的问题,因此学生本身的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现实情况中有相当一部分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就是从事艺术教育,比如音乐教师、舞蹈教师等,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自己毕业后可以开办艺术培训中心,愿意尝试与自己专业交叉的职业的学生比例不到十分之一。这种现象说明学生对自身的就业定位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下基层,就业地也多以省会城市、一二线城市为首选,但这类地区本身人才已经趋于饱和,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就业难度。
(二)学校问题: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社会实践环节形式大于意义
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尤其是艺术类专业院校,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力度远远不够,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建立客观、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而是一味的依赖学校、家长。根据相关调研报告可知,各高校本科阶段均会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时间课时数量、时间长短略有不同,通常会在第7或第8学期设置实践环节。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为理论讲述,鲜少涉及到学生就业的具体问题,对学生缺乏有效的规划引导,学生无法自主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学生到社会单位实习是其就业前的重要环节,社会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专业应用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强化其就业意识,然而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通常是校内举办的各类文艺汇演,校内组织的社会实践与社会岗位对人才的真实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形式大于意义;也有部分学生会到社会组织机构进行实习,但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很难得到参与活动策划、舞美、灯光等工作的机会,无法帮助学生打破专业思维壁垒。
(三)环境问题:社会人才市场岗位需求较少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就业面比其他专业相对更窄,因此就业问题更是不容乐观。高校扩招,但社会人才市场对音乐、舞蹈等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又较少,导致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很难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自主创业的成功案例比较也不高。
二、提高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一)大学生自身要明确就业方向,合理规划职业发展路径
目前我国公立学校的音乐、舞蹈教师已经基本饱和,企事业单位的在编职工岗位也很少再招收应届毕业生,且即使有企事业单位接收应届毕业生,也多要求从基层做起,工作地点通常不是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所期望的大城市、经济发达城市。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要彻底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客观看待社会对各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客观分析艺术类专业就业前景,对自身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比如很多私营企业、艺术团体、培训机构都很积极的向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工作机会,大学生可以接受“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发展趋势,尽早认识社会、认识自己。
(二)构建精准化的就业辅导体系
高校要针对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向学生灌输合理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就业积极性,避免学生在就业时偏离正确的就业方向,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向学生提供积极的、针对性强的就业信息,构建精准化的、针对性强的就业辅导体系。精准化就业辅导体系是指将高校学生就业相关人员组织在一起,包括艺术类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院学工办、教职员工等等,学生与教师、高校管理者之间紧密合作,信息共享,共同提升学生的就业辅导效果。实际工作中,专业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专业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及日常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引导学生进行长远的职业规划,督促其学习其他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班主任主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基本动态、思想动态等,因此要与学生主动沟通,及时了解、发现学生存在的困难,比如新学期开始帮助学生适应大学校园;大二、大三则督促学生加强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将职业规划教育贯穿始终。学院教务办则要及时向修完学分的同学发出预警,班主任则根据预警信息督促学生做好开学补考;针对学分落后差距较大的学生,则要对其多加鼓励,强化其学习自信心。学工部门则深挖资源,组织新老学生交流会、学习经验分享会、考研交流会等,向学生分享更多的学习经验、工作经验、就业经验等,引导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就业观;学院深挖校友资源,邀请优秀艺术工作者到学院开展讲座,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职业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总之,从专业教师、班主任到辅导员、院学工办、教职员工等,举全院之力积极帮扶毕业生顺利就业。
(三)政府引导,优化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针对社会人才市场艺术类专业就业岗位少的现状,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进一步优化大学生的职业选择。首先可以促进艺术类专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的发展为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动,也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艺术表演是吸引游客接受当地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可以将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在一起;其次,艺术类专业与互联网互相融合,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向更多的人普及艺术知识,比如学生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向社会展示自身专业的音乐技能、舞蹈技术,将自媒体作为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等。最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返乡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各级政府要借着“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东风,不断完善大学生返乡工作激励机制,比如国家补助、政府补助、用人单位补助等,吸引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鼓励艺术类大学生深入基层。
三、结语
总之,分析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可知,导致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的因素包括学生自身、学校及社会等各个方面,针对现实情况,高校要加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帮扶,大学生自身要明确就业方向,合理规划职业发展路径,院校构建精准化的就业辅导体系,政府层面则引导,优化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全面提升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作者:张燕,渭南师范学院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60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