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学院

凭借数字媒体直观、交互的传播优势,能够创造直观形象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将深厚的文化内涵精准传达到社会公众,打破传统文化传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文化与艺术的相互交融。负责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工作人员需要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需要践行的历史使命,打造文化传承体系,全面提高新媒体时代的艺术传播效率。文章探究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传播的融合要点,总结数字媒体艺术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制定出科学的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传播策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相融合,赋予数字媒体艺术更加深厚的艺术张力。

一、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传播的融合要点

(一)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数字媒体技术为文化传播形式的改变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能够直观的将设计师创新意识呈现出来,凭借快捷多元的生存模式,展现出数字媒体艺术中设计师的实践思想,赋予数字媒体艺术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运用多元化设计理念,加强与广大群众之间的交流互动,凭借数字媒体的传播优势,有针对性的进行艺术形态修改,在作品呈现的过程中能够凭借网络信息宣传平台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特定的群体范围内快速传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正逐渐由个体设计向群体创意实践发生转变,改变传统的手工制作形式赋予数字化直观形象的艺术特征,简化艺术作品设计的复杂过程,保证整体的艺术作品呈现效果,采用交互式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形式,为新时期的文化传播开拓新路径。

(二)满足多媒体的契合要求

数字媒体艺术是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现代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凭借视频、图像等多种展现形式,无限发挥出色彩与艺术造型创意之间的契合性,精准表达出设计人员赋予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让文化传播形式变得多元化。利用数字化设计工具,将复杂的文化理念与独特的艺术造型进行有效结合,采用三维组合形式为人们营造超现实的想象空间,让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承载的文化内核变得更加丰富。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传播的有机融合,改变了设计人员传统的思维模式,利用数字媒体平台整合海量文化资源,将文化素材结合到一起,利用互联网的传播技术开拓多元化资源融合途径。数字技术的应用具有虚拟化、交互性的发展特点,能够围绕设计人员的创意思路,有针对性的进行数字媒体艺术更改与调配,结合广大群众的接受能力,制定出科学的设计方案,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文化传播有了新路径。

二、数字媒体艺术具有的文化内涵

(一)数字媒体艺术起源于社会文化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人类社会生活变革,数字技术在各项事业发展中的应用日渐成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数字媒体艺术也迎来了发展机遇。大众文化更加崇尚自由开放的情感宣泄和理念表达,数字媒体艺术凭借交互性、开放性的发展特点,更加精准地进行文化传播,数字媒体艺术激发了设计人员的创作欲望。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数字、音乐、图形艺术和文化内核进行完美结合,数字媒体艺术一经出现迅速抢占传统艺术独占的市场局面,迎来了全新的艺术变革。

(二)数字媒体艺术催生出新的文化

数字媒体艺术的繁荣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在网络技术的推波助澜下,全新的艺术形态传递出了多元化的文化现象,虚拟文化、草根文化相继登上文化市场,能够推动文化全球化发展进程,赋予艺术娱乐化形态,突破传统数字艺术的限制,展现出艺术的大众化发展特性,人们能够尽情的参与到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信息时代的到来逐渐模糊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数字艺术介于真实与虚拟之间,人们沉浸在数字媒体艺术的世界中,让虚拟文化有了发展的空间,人们可以凭借数字媒体艺术大胆的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在数字媒体艺术交流平台中人们相互交流、彼此促进,肆意的宣泄负面情绪,能够让艺术展现出娱乐化的发展特性。网络时代的数字艺术具有丰富的娱乐化功能,网络恶搞何尝不是数字媒体艺术的一种新尝试,文化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文化传播与交流至关重要,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能够打破文化传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不同区域的文化内容整合到一起,加快多元文化融合步伐。

(三)数字媒体艺术表达多元的文化

数字媒体艺术能够展现出多元文化价值,通过全新的创作思维对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结构重组,在文化传播与数字媒体艺术经营的过程中展现出文化价值链条中符号和作品的艺术形态,在特定的文化场地中带来强烈的思想冲击。数字媒体艺术具有多元的创作主体,多元价值的文化意象需要明确善与恶、是与非,加强个人与大众之间的有效沟通,通过审美交流、文化交流打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建立数字艺术文化平台,为人们提供观念转化的机会,艺术不再是崇高美丽的形态,怪异、抽象的艺术作品也能够获得人们的感叹。审美标准正在不断转化,改变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数字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工具,在特定的场景下能够引发网络舆论,在文化自信建立、文化信念传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打造积极向上的数字媒体艺术,能够起到良好的传播成效,创作主体多元化与数字媒体艺术交互性相辅相成,人们将优秀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其他的观众群体中,为人们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动员全体群众共同参与,群众有权利进行艺术再加工,通过多人、长时间的续作与创新,让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处于动态化发展进程中。新时期艺术形态和艺术服务对象发生了改变,信息时代的到来逐渐模糊了艺术与设计之间的界限,艺术正在迅速的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促进大众服务的转型升级。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传播策略

(一)技术层面:发挥交互性传播优势

以体验分享为核心的交互性传播优势,主要凭借网络传播媒介,利用网络共享性的发展特点,让广大用户都成为创作主体和审美主体,不断扩大网络的传播范围,引导人们接受不同的审美观念。利用媒体平台发布关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观点,呈现出数字艺术交互性的传播特点,突破传统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人们带来丰富的信息体验。与传统的艺术形式不同,数字媒体艺术需要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让体验行为融入到作品创作的全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艺术呈现方式,通过电脑技术设计,有针对性的进行艺术作品修改,融入文化传播的理念与要求,激发人们的文化观点。创作激情改变传统的数字化传播内容,利用移动光纤改变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情感认知,数字媒体艺术观赏者的情感体验和主观意志会影响到文化传播成效。数字媒体艺术在传播过程中,作品的最终形态是无法估量的,人们的情感行为会决定艺术作品形态的改变,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确立文化主题,在文化主题范围内进行艺术加工,在改变艺术形式的过程中加强创作者与观看者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情感表达进行文化吸收与文化创新。在融入创新科技元素的过程中保证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传播效应,将抽象的技术概念变得生动起来,制作精美的艺术画面,在细节上精雕细琢,通过技术原理为广大群众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风光。

(二)内容层面:带有娱乐性传播内容

中国经过上千年的文化传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数字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提取文化资源作为创作材料,将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特征纳入到数字艺术作品创作中。人们能够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去感悟独特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象征,赋予数字媒体艺术更加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在内容选拔的过程中需要整理历史发展进程中继承下来的精神宝藏。娱乐性是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特点,将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传播进行有机结合,注重艺术作品的本土化,通俗、有趣作为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核心,结合数字媒体艺术娱乐性的传播特点,选择“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通过视听媒介进行文化传播。将想象、主观、客观等结合到一起,展现出优秀的传播效果,重新再现历史生活方式,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数字媒体艺术呈现,激发人们的文化更新动力。通过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优秀作品进行文化传播,利用数字媒体艺术展现出芳草如茵、烟波浩渺的美好景色,带动人们发挥想象力走进特殊的历史时期,去感受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们的生活体验。

(三)形态层面:保留艺术性发挥商业价值

数字媒体艺术具有巨大的商业市场潜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数字媒体的艺术形态也发生了转变,在强化艺术性的同时,结合市场需求走产业化道路,推动艺术事业的发展。在保留艺术性的同时,发挥数字媒体艺术的商业价值,需要注重投入与产出,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在创作之初进行市场调研,艺术不能过分的脱离市场,要拓展艺术的覆盖范围和影响范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提供充足的资金,了解当前所处的市场环境,争取商业利益最大化,在保证数字媒体艺术呈现效果的同时,激发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旺盛生命力,在做好商业市场开发的同时,保留数字媒体艺术的艺术特性。不能抛弃作品的生命力,在内容选择上和文化内涵挖掘上寻求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发展路径,赋予数字媒体艺术更加深厚的人物情感,商业与艺术相辅相成,通过大量的资本投入吸引广大创作者发挥创作理念,艺术与商业性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实现二者的完美对接,展现出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魅力。以微博、Facebook为代表的网络日志形式由人们自主管理,不定期的进行网络更新,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围绕特定的主题展开讨论,作为全新的网络交流形式,以超链接为武器展现出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内容,发布个人的心理感悟及时与人沟通。并不是所有的微博内容都是艺术创作的过程,博客艺术形态指的是人们发表关于小说、散文等艺术作品相关评论的总称,网络文学艺术以网络为载体发表文学作品或通过计算机指令自动生成文学作品,凭借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传播的有效融合,深度挖掘数字媒体艺术具有的文化内涵,满足多媒体的多维契合要求。数字媒体艺术起源于社会文化,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媒体艺术催生出了新的文化现象,通过数字媒体艺术表达出价值多元的文化意义。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具有的文化价值,从精神层面、内容层面、形态层面进行文化塑造,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数字媒体艺术发挥出交互性的传播优势,带有娱乐性的传播内容,在保留艺术性的同时发挥出数字媒体艺术的商业价值,积极开拓文化传播新途径。

作者:王浚丞,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讲师。本文系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新时代‘纪录片讲好山东故事’的理念创新与策略研究”(编号2023WHLC040)阶段性成果。

来源: 光明网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60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