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城市设计博

写在前面的话

“知识的价值在于分享”,一直是康石石个人信奉的一句话,也是指引康石石个人实践的一句话。特此为中国艺术留学生开放周三“艺术升学知识共享”栏目,每周三将邀请一位艺术&设计领域业内人士或学生进行个人分享,集合大家的艺术设计认知与艺术留学经验,为艺术留学生&预备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机会。

我是港大新专业的第一批学生

我们这个专业是港大城市规划与设计新开的一个两年制跨学科硕士项目,主要是城市设计交通城市规划政策

举个例子,我们上班通勤,会由于城市形态设计的不合理性,常常遇到交通拥堵的情况,导致人们更多地涌向地铁,从而波及到轨道交通,进入恶性循环。

这时候我们需要把城市设计与交通两者放在一起考虑,前期通过分析乘地铁的IC卡刷卡数据,得出城市居民住哪儿、在哪里上班的信息,以此推导出他们大致的搭乘路线是怎样的。那么会发现有的地方搭乘密度高,有的区域却不怎么乘坐公共交通,因此我们要再次分析出现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通过将各种数据放在一起,看哪些变量是显著的,说明这几个变量有相关性,然后我就可以看出原来这一块区域搭乘密度低是因为老龄化比较严重。老人家为什么不愿意乘地铁?是因为地铁无障碍设施不健全。层层推导后我们再考虑城市设计方面,下一步就要完善无障碍设施。

老师们评图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这个新专业是“以人为本”的设计与理性的数据分析的结合,所以我们的专业课程设置也是以画图和写代码两个方向为主。

像我本科专业是风景园林的,读研选这个专业就是看中了它的跨学科属性,我会想学一些代码方面的知识。教我们代码的老师本身也都是人工智能、城市分析方向的,跟着他们学习能开拓自己的逻辑思维,数据处理能力嘎嘎提升。

那作为一个新专业,课程设置肯定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啦,那就是太忙了,一年下来有好多东西要学,学校恨不得把知识往你嘴巴里灌进去。我只能说不愧是港大!

我们专业对画图和代码的学习要求都很高嘛,每周都会要求你交两张A0的图,很大的图纸哦!我记得学期末那两个星期,studio里基本上没人走,大家都在通宵画图。

画图 🙂

再比如教我们代码,第一节课还在教Python怎么安装呢,最后一节课就要求你用大数据进行汇报了。这种节奏对我们设计出身的学生来说一开始会很懵,好多统计的知识都没学过,包括什么中位数啊都是高中接触的早忘了。以至于每次听老师讲课,都有不明觉厉的感觉哈哈。

我才读港大一年,简历丰富度+1+1+1+1…

回顾起来,也才读完一年,但对专业的理解和自己未来的走向、规划较之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而且港大会给你很多机会,比如暑期给老师当研究助理,老师也很愿意跟你交流;各种studio等。最后你发现一年下来,你的简历上会添很多东西,我现在的简历跟出国留学那一版完全不一样,我自己写了一份学术版简历,把之前的都替换掉了。

我们学校的studio

我参加过港大和MIT联合的工作坊,它会邀请MIT的老师和学生来香港,一起探讨Urban Technology中地铁相关的话题,然后老师会给我们上课,引导我们一步步推进解决香港地铁目前出现的问题。而且这个工作坊赞助很多,条件很好还不要钱,将近快一个月的活动,都是安排住宿的。

不过要进这个工作坊,是需要面试的,这个面试会很严格。首先要看你的英语能力,我记得当时工作坊里大部分都是外国人,只有五六个中国人,反正大家都是英语交流,我觉得我这一个月说的英语比我一年说的都要多。

其次还看你的性格、对团队合作的理解、处理问题的能力、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有点像工作面试。专业方面也会问你的课程研究方向,不过这个工作坊并不局限于设计专业,我们那会儿各种专业都有,只要保证每个team有3-4个是设计的就行。

在欧洲的field trip

因为我未来还是想走学术方面嘛,所以我还找了外面学校类似的学术研究型工作坊。比如同济大学一个做小气候相关的工作坊,那个主导老师刚好是做城市设计的,我就参加了。

我是觉得你未来不一定要读这个老师的博,但多认识些老师,多和他们交流学习肯定没什么坏处。参加同济的这个工作坊也需要面试,但没有港大和MIT的那么严格,纯纯拼学历背景和自我介绍[灵光一闪]。

本港大生在线打call,性价比真滴高啊!

除了我上面提到的机会资源多,港大还有很多其他低调的优点:

离家近,不必太担心文化环境会不适应,日常生活中还是中文交流更多;学费相较于英美国家来说没有那么贵,我们这个专业两年下来30万港币;消费方面,其实和北上广的物价差不多;港校偏英制,学习氛围更自由,你可以研究你想做的,而且老师都会很愿意提供帮助,在港大读书,算是自己给自己打工,学得累也是为自己学的。

在香港读书完全不用担心吃的问题 食堂和外卖足够好吃

还有一个让我觉得踏实的点在于我们的毕业方式不敷衍,我们毕业需要提交三项内容:一篇大论文、6张图纸和未来研究方向,其中大论文是由导师领导完成。

要是有对我们专业感兴趣的朋友,申请的话,尽量早申。因为专业人数卡得很死,就招1/3的交通背景,2/3的设计背景,如果你晚了,就算你是985也没招。具体的专业背景倒是没什么太大要求,像我们班有建筑的、有景观的、有城规的。

作品集的话,如果想申这个专业,可以多做一些跟城市问题相关的,包括宜居性,说白了就是以人为本嘛,我觉得我们老师很强调这个词,很强调以人为导向的设计,而不是以交通为导向的。

还有最好会一点基础编程,最起码面试的时候能跟老师聊两句。不过不会问题也不大啦,毕竟面试也要看运气。

要是碰上设计背景的老师,他会问你很多作品集相关的问题;要是不巧碰上计算机背景老师面你,他完全不会问你作品集的内容,他也不懂设计。那编程方面不会就说不会,因为大家都不会,你要是不会装会,一问你项目就会露马脚,到时候说不出来很尴尬,毕竟老师都是专业的。

小组交流

然后真心建议不用提早学。真的,我觉得还是先好好休息下,毕竟来了以后,该学的总会学到的。

我感觉我读书这一年,基本上两点一线,都没怎么跨出这个区…[惊呆]

我想分享的基本上就这些啦,一年有一年的体会,第一年主要还是在按部就班的摸索阶段,可能等明年学完理解和感悟会更深一些嗷~

如果有更多艺术留学,或者考研、保研、申博、艺术留学、作品集创作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康石石老师。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60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