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德兰艺术节的副艺术指导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冯内古特的作品,无论是书名、还是情节、还是人物、还是对话,无一例外都充满了他特有的写作风格—-用语言文字的黑色幽默,描绘、刻画时代的荒谬。浓郁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讽喻戏谑的文字背后,用幽默抚慰受伤的灵魂。
《冠军的早餐》名义上是一家磨坊公司的注册商标,用于一种谷类早餐食品。而实际的寓意则是,生活是程序化的生活,人是程序化的人,即人是机械制造的,人人是机器,按照既定的路径,走向已知的目的地。
冯内古特的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固定框架,更多的是人的对话和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思维,隐喻比比皆是,黑色和幽默无处不在,往往在忍俊不禁的会心一笑后,心里不经意之间,会不由自主泛起酸楚的后味无穷。
诚如他在《冠军的早餐》开头所说:这是在一个快要死去的星球上,两个孤苦伶仃、瘦骨嶙峋年纪相当老的白人见面的故事,引出了一场关于科学文明以及思想健康的审视和思考。
两个即将要会面的人,一个是默默无闻的科幻小说家特劳特,一个是事业有成的汽车代理商德韦恩,他们彼此相互奔赴,相遇的一瞬间定格后,一个就此成名,一个却发了疯,际遇区别就在于机器和人、自由和意识,半步之差的距离感。
冯内古特想要表达的小说思想内容,不是直白的呈现,而是像平静的海面下面氤氲着汹涌的波涛,平常的世界,平常的对话,偶尔泛起俏皮的浪花,涟漪效应使得阅读体验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要沉浸式的阅读,要知道冯内古特的个人经历,还要了解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如此,在他貌似平淡的叙事里,才能发现和领悟出,他用如椽之笔写就出—-他所处时代斑斓壮阔的国殇墓园的残缺的爱。
小说中的特劳特,是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个拓荒者,但他的理论却不为时人所接受,他只能以科幻小说为伪装提出自己的理论。他告诉自己所养的鹦鹉比尔:人类只配惨死,因为人类在一个这么美好的星球上,干了这么狠毒、这么暴殄天物的事,特劳特的理论是:空气马上就会变得无法呼吸了 ……
冯内古特的《冠军的早餐》写于1972年,是作者送给自己的50岁生日礼物,他精准地预测了未来社会发展所导致的环境和空气的恶化,并用毋庸置疑的语言,表述了自己的担忧,但这些话只能说给鹦鹉比尔听,因为短视的人类不关心也不相信。
提到他自己的母亲,他说:我自己的母亲就因为服用化学药物而伤了脑,这种化学药物原本是用来帮助她睡眠的。
也许你觉得他对健康的担忧,过度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是杞人忧天,但是看看身边日益增多的癌症病人,你就会惊觉他在那个年代所提出的健康理论。
作为一个高产的作家,书中的特劳特已写了117部小说和2000个短篇,虽然都已经发表,却都被盗用,那个年代没有网络,无法查询他发表出来的东西刊登在那些杂志上,想要稿费,更是等于痴人说梦,但他一如既往的坚持,不停的写。
书中有很多他所写的小说的片段简介,梦幻般的匪夷所思,但你却会忍不住,从心灵深处里赞同他:好有道理啊!这个作者怎么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关键还这么的接地气。
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一封邀请函,请柬是艺术节主席弗雷德发来的,他恳求特劳特作为城外贵宾参加这次为期5天的艺术节,庆祝米德兰市纪念密尔德丽德·巴里艺术中心的揭幕。
于是在等待和去往之间的时间路途上,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老头,各自发生了一系列——或者往事随风飘散、或者在风中凌乱的脚步倾述的故事……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60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