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交互设计硕士
转自:DSC设计罐头
大家好,我是Rebecca,今年五月份将从美国加州艺术大学(CCA)毕业。我目前本科就读于工业设计专业,申请时GPA 3.8/4.0。在2023年的申请季,从三月初开始,我先是收到了来自OCAD Digital Future 的offer,当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因为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拖延症晚期,我没有想到能这么快收获一封心仪学校的录取信。更让人高兴的是隔了一个周,我收到了来自艾米丽卡尔交互设计的offer,并给到我奖学金。我仍记得当时选择学校时艾米丽卡尔在我看来更多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白月光”,在前期调查时看到它“加拿大艺术学院Top1,“录取人数很少”等头衔的时候,我更多是抱着一种赌一把的心态,同时也让它成为一种促使我前进的动力。
+++ 目前拿到的offer,其他院校的还在等
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说特别感谢DSC的老师们在我申请的旅途里给予的指导,督促和帮助,我的申研成功不止有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老师合理的规划和建议!我也很高兴能有这个宝贵机会能分享我申请过程的经验。
今天的分享我将分为几板块,分别是:
1. 美本工业设计毕业后为什么选择转去加拿大学习交互设计?
2. 我是如何准备和规划我的研究生申请的?
3. 作品集的准备过程
4. 文书准备经历
5. 面试经验分享
+01. 美本工业设计毕业后为什么选择转去加拿大学习交互设计?
由于我从高中开始就一直在美国学习,最开始我的很多朋友并不能理解为什么研究生要去往加拿大。的确,在已经适应美国的教育模式和环境下,直到大三前我都没有想过要换一个环境甚至换一个专业,我一直抱着能够顺利毕业就可以用我的OPT在美国工作和生活的心态,甚至关于是否要就读研究生这个问题,在本科前两年半它都是模糊的。然而这一切的转机都来源于大三下学期学校的强制实习要求。
+++ 我在学校的工业设计项目
在美国大部分本科毕业前都要求学生有实习工作经验才能颁发毕业证,而那是我第一次尝试用linkedin投递工作。由于我的专业是工业设计,而当时选择这个专业也是认为它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了前期的市场调查,用户研究,痛点归纳和Storytelling,到后期的手绘,3D建模软件,包装设计和Selling。
我原以为这样一个“万金油”专业,必定是一个很抢手不愁工作的专业,然而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却四处碰壁。哪怕有着作品集,网站和不错的GPA,人员却远远大于了市场空缺。我开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份实习有300甚至500个竞争者都是常态,投出去的简历就像是石头落到水里再无声响,我甚至开始怀疑起自己的专业能力,然后再联想到美国本科工业设计只有一年的OPT,我头一次认真思考我未来的专业道路是否需要转变。
+++ 我在学校的工业设计项目
也是在找工作过程中,我意识到很多有交互设计知识和背景的人会更加的有优势。由于疫情的后遗症还在,近几年美国就业的竞争越来越大,然而互联网的发展却被推动加快,远程办公,越来越多数字游民的出现让我开始对交互设计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开始自学了一些基础的Figma知识并结合自己工业设计本专业的知识做出了一套包含产品本身以及UI设计的项目,而这个项目也让我斩获了第一份实习工作,从此我坚定了要研习更多交互设计知识的决定。
+++ 我的产品+UI设计项目
加拿大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优秀的院校,和美国相似的社会结构,而更现实来讲,加拿大的节奏相比美国会相对缓慢且没有那么多工作条件限制,于我这个深受内卷文化所害的人可以说是相当契合。
+02. 我是如何准备和规划我的研究生申请的?
确定了我想要在本科结束后申交互设计的项目之后,由于当时对这个领域的理解也还仅仅停留在自学的阶段,心里其实是觉得有些迷茫的。最开始我有过自己准备作品集和文书的想法,但还是抽时间和学校交互设计专业的同学聊了一聊,发现虽然工业设计和交互设计的前期调查逻辑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到底没有专业的学习过,还是希望找一个机构能够帮助和引导我。
因为我已经决定了主申请加拿大,DSC设计罐头吸引了我的注意。工作室本身坐标在加拿大,以及对许多关于加拿大交互设计院系的分享和回答都十分专业,有许多很有用并且是在当时我迫切想了解的来自毕业生的第一手的内容,便决定了咨询。
联系之后,DSC的杜老师帮助解答了我许多关于跨专业申请以及加拿大交互设计专业院校学习内容和后续就业的问题,并且根据我个人的项目和背景合理安排了一系列辅助我申请的步骤,从软件课到一系列作品集辅导课,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适合非交互设计背景学生的规划。
+03. 作品集的准备过程
工业设计和交互设计作品集的风格很不一样,这一点在我自己在Behance等网站上做research时就发现了。工业设计更多的是用渲染的产品大图以达到一个冲击的视觉效果并辅以少量的文字,交互设计则需要将更多的篇幅放在前期的research processes上。所以如何平衡文字和图片内容,展现出我的跨学科性成为了一个难点。我的作品集里一共放了六个项目,有四个都是在我学校内项目上去进行的延伸。我发现从头开始一个新的项目其实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如何修改和补充已经完成的项目,并将它转换为更加交互和数字媒体的方向。
+++ Zero项目(部分)
我作品集的第一个项目Zero,这最开始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纯工业设计项目,目的是探讨流动人口关于清洁用品包装的购买和浪费。鉴于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真正的交互设计设计流程,我的作品集辅导老师Stella老师在审查完我现有的信息后花了大量时间和我盘逻辑,并一步步的查漏补缺。她告诉我什么是Empathy Map,user flow应该怎样呈现,如何在排版时达到产品设计和软件设计的平衡。
作为我跨专业的第一个项目,这一整个过程特别的长,花费了大概四个多月。但是最后的成果我特别的满意,补全了更多前期调查的部分,让我有了一种我的设计不仅仅停留于纸上,而是更多的贴近生活贴近市场的感觉。
+++ Zero项目(部分)
Together App是我为了数字媒体专业而从头开始做的一个偏向于思念设计的VR设计项目,其主题是数字遗产如何整合并给予人情感慰藉。由于这是一个架空且偏向于个人情感类的项目,怎样讲清楚一个故事,围绕明确主题以让观者达到共鸣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虽然这个项目是基于未来,但是依旧需要用一定的现有科技和理论进行支持。在这个过程中Stella老师更像是我的一个故事”倾听者“,帮助我找出故事里不合理之处于是我加以补充,过于抽象的地方就让我用画图的方式帮助呈现。
理清思路并后整体项目的进展顺利了很多,我觉得在调研中积极和老师配合梳理逻辑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思辨设计和情感类设计,最忌讳的就是自我感动。所以有人及时的提出意见并拉回正轨是非常重要的。
+++ Together App项目
+04. 文书准备经历
千万,千万,千万要留足时间给文书!!由于有过申请美本的经验,我一直认为加拿大的文书只会比美国要少。结果我大错特错,申请研究生过程中加拿大院校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对文书的要求更加的繁杂且学术。
作品集更多的还是一种视觉上的表现,审查老师或许都不会仔细看每一个项目都讲了什么,但是文书是学校正真了解你个人和未来方向的途径。尤其是Research Proposal的部分,我相信大部分人在本科过程中都没有专业的写过一篇完整的Design Proposal,作为学生,我们都是老师提出一个主题我们就做什么,却没有时间想过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未来的方向要怎么走。
这部分我认为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可以从自己的作品集里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主题并结合自己的兴趣去衍伸,适当的加上一些时事热点并作出一些对未来的发展规划和预测,如何让审核官感觉到你真的有在思考并留意这个方向发生的新闻,会让他们更加理解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领域。
+++ 文书外教Katalin老师巨细无比地检查我的语法,并给我的内容提出修改建议
此外,文书很看重个人叙述,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展示storytelling的机会。文书外教老师Katalin帮助我修改和打磨了很多版,删减掉了很多无用且重复的部分。我发现这也是一个误区和通病,我总会在文书里多次强调我所认为的重点,像是跨专业学习,合作能力,情感设计等,但是往往过多的提及和词语的重复,远远不如一小段精简的故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于这个领域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05. 面试经验分享
最后我想提及一些关于面试的小技巧。首先面试就是一个聊天的过程,不要紧张。要相信学校给了你面试的机会已经意味着他们认可你的能力并愿意给你一个双方互相深入了解的机会。关于作品集项目的回答要准备好,每一个concept都要言简意赅的一句话就能讲明白这个设计是什么,为什么而做的。
而每个学校都会有自己看中的点,比如艾米丽卡尔就是一所非常看重文化多元和包容性的学校,其中一个面试问题就是“如果你的同学的作品有让你感到冒犯,你会怎么做?”这个时候就是你体现出多元背景优势的时候。而在我看来,面试最重要的其实更多是在你反问的时候。每一个面试的最后面试官都会询问你的意见,而针对不同的学校提前准备好不同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个学校的侧重点不同,他们也希望招到的学员是最契合学校发展方向的,所以投其所好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回想这一年申请的过程,说不辛苦是不可能的,Junior Review和毕业设计的压力,熬夜到三四点可谓是日常,推翻概念从头再来更是常态。然而一定要保持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作品集永远没有办法做到完美,这依旧只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是只要你尽可能的将你想展现的表达出来,它一定是你给自己最完美的答卷。
特别感谢杜老师、Stella老师和Katalin老师这不到一年对我这个拖延症晚期患者的监督,辅导和支持。希望每一个有梦想的大家都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作者|Rebecca
编辑 | Danny
主编 | 鹏菲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58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