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顿书架设计分析

孟菲斯小组:

来自一场音乐、酒精与艺术的碰撞

「Oh Mama, can this really be the end

To be stuck inside of Mobile

with the Memphis blues again」

1966年2月17日凌晨,当鲍勃·迪伦第一次在录音室动情地唱起这首民谣摇滚时,一定很难想象到14年后的这样一个夜晚:在意大利米兰一个不到20平米的起居室里,著名设计大师埃托雷·索特萨斯正与一群不满30岁的年轻设计师伴着这首音乐,享受酒精与艺术的碰撞。

歌词中频繁唱到的"Memphis",让正在思考设计小组名称的索特萨斯灵光一现。孟菲斯(Memphis)既是古埃及的都城,又是摇滚乐的诞生地,古代与现代交融,独特与平庸共生,用来定义他们新成立的设计小组,恰如其分。

这便是后来在家具设计中引领着一种全新语意,且成为后现代主义在设计界最有影响力的组织——“孟菲斯集团”。

孟菲斯设计风格,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人们对20世纪初那些形式奇特、色彩鲜艳、装饰华丽、风格迥异的建筑、家具、纺织品失去了兴趣,战后的新精神呼唤着合乎理性、秩序的产品。

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诞生在包豪斯建筑学院和法国的现代设计,则利用冷峻简洁的几何形、非彩色的简洁风格满足了人们的需要。

在此后的几十年,这种钢铁加玻璃的审美观都在意大利乃至欧美各国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包豪斯风绝佳案例——西格拉姆大厦(左上), 德绍的包豪斯教学楼(右下),图片来源于网络

尽管直到80年代依旧盛行,但这种规整、严谨的现代设计风格却慢慢让一些人感觉到了乏味。

早在1966年,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便在《建筑中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提出与现代主义“少就是多”信条针锋相对的口号——“少就是乏味”,鼓吹杂乱的、复杂的、含混的、折衷的、象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建筑,这也成为了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

《建筑中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内页,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说现代设计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由威廉·莫里斯和克里斯托弗·德莱塞开创,由德国的包豪斯制定规则,那么重新定义现代设计的则是20世纪60年代的意大利。德国人决定现代性要保持清醒和简朴,意大利人则通过优质的触感、闪亮的塑料及饱和的色彩,赋予现代性更加诱人的情趣。”

集建筑师、工艺设计师、艺术家于一身的意大利名匠埃托雷·索特萨斯,则是后现代主义的先验者。自60年代,他就对“反主流文化”的设计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除了早期研究东方神秘主义,还包括波普艺术和20世纪初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欧洲各种装饰设计风格。

索特萨斯和他1985年设计的“象牙”桌,图源网络

他认为,设计就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因而设计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没有永恒,只有瞬间。

这都引导着他开创出一种无视一切模式、突破所有清规戒律的开放性设计思想,创造出形势怪诞,颇具象征意味的艺术品,也在后来催生了石破天惊的孟菲斯设计小组。

孟菲斯设计小组成员,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1981年秋天的米兰家具展览会期间,孟菲斯设计小组在展会外面的“弧·74”展厅内举办了首次产品展。在没有介绍或目录的情况下,40件设计作品颜色鲜亮、装饰性强烈、稀奇古怪的展品让无数参观者驻足,感叹着这些作品所传达的轻松与愉悦之感。

20世纪80年代的孟菲斯海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我们到达那儿的时候,交通十分拥堵,埃托雷还以为发生了恐怖袭击,”贝丁(其中一位设计师)回忆道,“后来才发现,原来人们都是为我们而来。”

终于,被功能主义和现代设计所束缚的设计师们从这个展览找到了切口,开启了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新风潮。

一直以来都有人在试图阐释孟菲斯风格的要义,有关荒诞的,鲜艳的,去功能主义的。譬如,就有人曾总结过“当你看到……你就看到了孟菲斯”的几大要素。

孟菲斯风格的要义,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不得不提及的便是材料的选择。孟菲斯擅长于开创性地将一些非常规材料运用到家具设计之中。比如最具代表性的层压板和水磨石,这两种当时常用于生产地板的材料到了孟菲斯设计师们手里,就变成了好看的桌子和灯具。

孟菲斯设计中的「水磨石」,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外,波浪线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孟菲斯元素。索特萨斯在1978年设计的细菌印花直到现在都是孟菲斯的商标图案,而他在1966年设计的Ultrafragola 镜子,弯曲的轮廓像极了长波浪头发,肉粉色灯光和柔软造型,则藏着一丝性隐喻。可以说,带有波浪线的家具,能够为任何空间增添一丝俏皮感。

Ultrafragola 镜子,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色彩表现来说,受“波普艺术”的启发,孟菲斯擅长使用那些打破常规、组合丰富的鲜明色调,大胆、艳丽。在明显的色相对比、明度对比、饱和度差异下,孟菲斯设计的家具单品常常表现出极强的冲击力,也具有强烈的个人特点。比如绿色扶手、蓝色靠背和黄色座椅的沙发。

MK画廊中展出的孟菲斯家具

一般来说,将几何元素用于家具设计似乎早已见怪不怪,但是孟菲斯的设计师们却显然不走寻常路,以古怪的几何结构闻名,呈现出抽象、概括、夸张等特征。比如,在桌椅腿的选择上,比起矩形,他们更喜欢用圆形和三角形。

不走寻常路的「孟菲斯桌椅」,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有的家具特征背后,其实都藏着设计师的巧思。

孟菲斯小组认为,他们设计出的漂亮而又新颖的家具和物品,不仅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舒适、快乐,同时也是一份政治宣言。

他们批判社会的等级制度,并试图通过设计来改变现状。比如,他们将被视为权力和财富象征的大理石与价格低廉的塑料制品结合起来,并用艳俗的色彩来遮盖它们的不同。通过这种混用,孟菲斯挑战着人们的固有认知,让高级的材料“贬值”,低级材料的美被人们重拾。

使用廉价材料的孟菲斯设计,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某种意义来说,孟菲斯的设计中既有欢乐幸福也包含悲观和虚无,这种在产品中表现出的两种反映的矛盾性使其独具魅力。

正如设计大师埃米利奥·安巴兹曾表示:“孟菲斯的魅力就在于它懂得工艺设计没有能力和机会影响更大的环境,因此只能选择室内作为避难所——一个人自由的最后天地。”

Calton 卡尔顿书架-Ettore Sottsass,1981

索特萨斯设计的的Carlton书柜是 1980 年代孟菲斯集团的标志性产品,也是他本人最具辨识度的家具设计作品。

有些人初次见到它时,会疑惑这到底是不是一件家具。对于不同人来说,它可能是一个书柜,也可能是一个储物台,甚至也可能是空间分隔板。它结合了多种不同的家具形态,是对传统家具形式的颠覆,对功能主义的质疑。

Primo Terrazzo Tavolini,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款产品由中密度纤维板 (MDF) 和廉价塑料层压板制成,鲜艳的色彩和看似随机的实体和空隙的相互作用,暗示着前卫的绘画和雕塑。然而,在表面之下是一个由真实和隐含的等边三角形构成的完全合乎逻辑的结构系统。

虽然乍一看倾斜的书架似乎违反直觉,但它可以容纳经常在直立书架上翻倒的书籍。而分隔线则有多种解释:它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张开双臂迎接用户的机器人或者一个多臂印度教女神。

Primo Terrazzo Tavolini,图片来源于网络

“银座机器人”橱柜 – Masanori Umeda,1982

这款“银座机器人”橱柜是特立独行的天才设计师雅则梅田(Masanori Umeda)在1982年回到日本后不久设计的,外形灵感来自于日本科幻小说中的机器人,而且以东京最时尚的购物区「银座」命名,旨在宣传日本的流行文化。

ERAT系列,图片来源于网络

透过这种拼布组合,我们仿佛可以洞悉后现代孟菲斯运动所代表的一切。

包裹在表面塑料层压刨花板中的几何图腾,对 1980 年代的猖獗消费和过度消费,既是颂扬,也是批判。夸张而突出的棱角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对瞬息万变的风格和对形式凝聚力的驳斥。

ERAT系列产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TAWARAYA“拳击台”床 – Masanori Umeda,1981

作为孟菲斯集团的三位日本成员之一,雅则梅田设计了众多带有日本元素的作品。也是该风格极具标志性的作品——Tawaraya “拳击台”床的设计师。

Tawaraya以一家拥有榻榻米房间的京都传统日式旅馆命名(据说索特萨斯就曾住过这里)。这款木制拳击台边缘主体以黑色和白色边框为基础,用色彩鲜艳的绳索和涂了漆的木质照明装置装点四周,中间铺有榻榻米地板,陈设着五色丝绸坐垫和一个木托盘。

所谓的“拳击”,实则是一种对话的隐喻,这张“床”更像是一个围坐的交流场所。

TAWARAYA“拳击台”床,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某种意义来看,这件作品是上世纪中叶日本家庭景观的一个缩影,新鲜制作的榻榻米有一种强烈的青草味,烘托出日本室内的宁静感。

和所有孟菲斯家具一样,它试图消解传统语境下的“形式和功能”,创造一种新的无国界风格。

TAWARAYA“拳击台”床,图片来源于网络

“超级”灯 – Martine Bedin,1981

马丁·贝丁是80年代孟菲斯的创始成员,也是通过该组织成名的年轻设计师之一。当她还是学生的时候,索特萨斯携妻子去往巴黎拜访,在翻阅她的速写本时发现了超级灯的设计。他惊喜地对贝丁说,哇,我喜欢那盏灯,我们应该把它做出来。

在加入孟菲斯小组后,索特萨斯真的帮助贝丁将这一“异想天开”的轮式设计变成了现实的产品——Super Lamp(超级灯),并在米兰的首展上展出。

Super Lamp,图片来源于网络

超级灯造型俏皮,被设计师描述为“就像一只可以随身携带的小狗”,也像一辆时尚的汽车。这件作品由玻璃纤维制成,而边缘则装饰着六个粉红色、绿色、蓝色、黄色和红色的灯泡座。

外露的6个灯泡从它的弧形背部展开,就像剑龙的盔甲一样,主体由两个冲压的半圆形部分组成,涂成亮蓝色,沿中心连接在一起。其半圆形蓝色轮廓的底部有两个轮子,可以随意拖动它。

超级灯所倡导的大胆形式和鲜艳的色彩引起了媒体的大量关注,而这一设计原型如今也被展陈在了V&A博物馆中。

不同颜色的Super Lamp,图片来源于网络

Bel Air 椅子 – Peter Shire,1982

加利福尼亚设计师和陶艺家Peter Shire为意大利设计集团孟菲斯设计了几款著名的家具。他的风格是众多文化的融合,既包括洛杉矶冲浪和热钓文化、装饰艺术,还包括南加州1950年代太空时代建筑和该州大众文化的影响。这款大名鼎鼎的Bel Air椅子则是一个典型。

Bel Air大量使用了几何元素,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其不对称的轮廓和对比色的使用则使其成为孟菲斯美学的典范。

“Cyclopedia”百科全书架,图片来源于网络

椅子的不对称靠背部分基于鲨鱼鳍,用了四分之一圆来呈现,不对称且极具冲撞色的扶手也分外惹人注目:一边是圆柱形,而另一边则是座椅向外卷曲形成的。设计中最好的部分莫过于传统椅腿部位的亮橙色的沙滩塑料球,充满了加州风情。

粗看,它确实是一把完美的“椅子”,因为它具有椅子的所有基本元素:座椅、靠背、腿……,但细细端详,Bel Air像一个由几何形状组成的巨大雕塑,充满了俏皮和古怪感,各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形状和颜色冲撞出和谐的美感,让人很难不把它归为“艺术品”类别。

Bel Air椅子四季特别版,图片来源于网络

PIERRE桌子、宫殿椅- George J. Sowden,1981

这张桌子由英国设计师George J. Sowden设计,整体结构包括四个方形截面的木腿,上面喷涂了红色、黄色和蓝色条纹的精美漆面。桌面顶部采用工程木材,饰有别具一格的灰白 V 形锯齿条纹,通过这种对比色彩和夸张图案为这件单品的严谨轮廓增添了活力。

不论是摆在家中,还是置于餐厅,都能给整个空间非凡的“孟菲斯式”魅力。

Pierre桌子,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款经典的宫殿椅同样出自“Sowden设计”,除了蓝色的腿、绿色的扶手和黄色的靠背顶部外,整体椅面都呈现黑色。严谨的几何轮廓与椅面的明亮色彩相呼应,每一个元素都强化了它的直线布局,彰显个性的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别样的优雅感。

同时,它也拥有着令人惊喜的舒适性,不仅能作为餐椅,也可以作为边椅。椅子底部还有独一无二的的孟菲斯/米兰金属识别标签。

宫殿椅子,图片来源于网络

PLAZA 梳妆柜- Michael Graves,1981

这款PLAZA梳妆柜是美国最杰出的后现代建筑师迈克尔·格雷夫斯加入孟菲斯后设计的第一个单品,但却立刻成为了整个小组最著名的经典设计之一。

他的作品与其他孟菲斯作品截然不同,融入了更多装饰艺术和旧好莱坞的风格,与其说是家具,更像是一幢“微缩的建筑景观”。

PLAZA梳妆柜,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形式与构成上,人们把这件作品比作格雷夫斯的许多建筑作品,例如路易斯维尔的人类塔、俄勒冈州波特兰的市政大楼、荷兰国会大厦等等。

其造型整体带有一个喇叭形底座,支撑着两条带纹理的腿,每条腿都包含三个抽屉。黄铜框的圆形镜面仿佛被插入一个类似于城堡的宏伟结构中,两盏球形玻璃灯静默地散发出温柔的光,而上层造型的光斑,又不禁让人联想起曼哈顿的繁星之夜。

格雷夫斯深谙孟菲斯的要义,尽管这件作品看起来非常豪华,但实际上却仅由廉价材料制成——枫木贴面覆盖中密度纤维板 (MDF)、镜面玻璃和油漆。

PLAZA梳妆柜局部,图片来源于网络

埃托雷·索特萨斯曾这样描述孟菲斯小组:我们追求的并不是要杜撰某种首尾一致的风格,而是通过吸引当代民俗文化、古代和宗教文化的方式扩大当代设计的视觉词汇。

正如其所言,尽管孟菲斯从成立到解散仅仅只有7年,但却凭借他们观察世界和社会的独特方式创造出了最美丽绝伦的作品。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人们另一种思考的角度,另一种家具设计的灵感。

没有一种风格会永存,也没有一种潮流不会过时。不论是后现代设计还是孟菲斯运动,都是如此。但不管怎样,孟菲斯兑现了它的承诺,正如索特萨斯所说——“打开设计的可能性”。

主编:牧之、鹤鹤

监制:安琪

执行主编:涩々

编辑:Mao

撰稿:Mao

摄影:详见图注

平面设计:科林

校对:白

收录话题:#灵感生活#家居设计##软装##家具##生活#

原文链接:孟菲斯风格,正在“温和”地颠覆家居设计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57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