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学院潘尤腻

#头条创作挑战赛#

作者:山佳

说起墨西哥老电影《叶塞尼亚》,我们总会难忘李梓配的那句“当兵的,你不理我了”,这是主角光环。

当叶塞尼亚决定回到生母身边,夺回属于自己的丈夫奥斯瓦尔多时,吉普赛老外婆立马称赞“干得好,这才像吉普赛人“。老人家还动不动来上一句“我得先喝上一口”,简直太有张力,松弛感十足,这是配角光环。

而为吉普赛老外婆配音的,正是今天天的女主潘我源。她是上译厂最特立独行的一位,无论男女老少,人人称她”小潘“……

01

潘我源,1930年出生。她的父亲潘仲鲁与母亲张岫岚,均是国民党首批派遣去苏联的留学生,并与蒋经国同学。抗战时期,潘父在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任社长,记者陈香梅当年就是他的手下。潘母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她是监察院的终身监察委员,一直到其九十岁。

家世如此豪横,潘我源成为官二代或是嫁给官二代理所应当。可上帝出牌,总是令人不着边际。

在潘我源两岁时,父亲出轨,与母亲离异。从此,潘我源与母亲一起生活。

母亲工作忙,没空管女儿,于是潘我源开始放飞自我,成了一朵自由的小花。她交了许多热爱戏剧、思想”进步“的朋友,并在1949年1月背着母亲随演员夏天来到了解放区,参加了文工团。

此时的潘母,已做好准备带着女儿前往台湾,但潘我源的突然出走,着实给了母亲一个意外。

上海解放后,潘我源回到上海,进入上影厂翻译片组(上译厂的前身),从事剪接工作。而演员夏天,则成了她的丈夫。

潘我源曾经说过,她一生都是叛逆的。原生家庭不允许她走上”演员“之路,而她本人热爱戏剧。那么想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她只能离家出走。而回到上海后,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好在有个”夏天“,于是她就嫁给了这位大哥。

有人曾就我国银幕上的一些角色作出总结:帅不过舒适项堃,阴不过李林浦克,匪不过方辉夏天,横不过刘江存壮。

而夏天就是女主的夫君,1920年出生,大其十岁,曾在《羊城暗哨》中饰演大反角马老板,“瞧着吧,将来要是计划成功了,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泥菩萨也会变成活神仙的!“

02

按理说,潘我源出身名门,大家闺秀,可身上一点儿都没有闺秀的影子。她常常叼着香烟,说话、处事大大咧咧,动不动大笑起来,嘎嘎嘎地像只鸭子,从此有了”鸭子“绰号。

好在潘我源的烟嗓独具一帜,被苏秀相中,适合苏联木偶片《美妙的创作》配那位女中音。苏秀跟厂长陈叙一提出借用,陈厂长就点头同意,从此潘我源进了演员组。

影片《女人比男人更凶残》中,两个女主角都是大美人,导演孙道临选择李梓配那位精明能干的,而非常蠢钝的傻女人,则由潘我源来配。

潘我源也没想到导演会让她配女主角,而且还是一个大美女,所以十分用功,把这个女杀手既娇媚又心狠的复杂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这部影片,后来成为很多摄制组选看内参片时必看的一部。而女主角那一惊一乍的性格,同事们都默认“实在与小潘太像了”。

崔嵬,电影《青春之歌》的导演,曾携《天山的红花》一片来上译厂做后期配音。他是大导演、大艺术家,上译厂的各位演员对他非常尊敬,也敬畏有加。

但在潘我源眼里,谁都是她哥们儿。毫不见外,她会抽崔导的烟,还会拍他的肩膀,并指点哪个角色该由谁来配,绝对自来熟,弄得崔导只能把她当作老朋友来对待了。

03

潘我源天生一个乐天派,整天嘻嘻哈哈的。导演傅超武曾说:“上影厂有两个最快乐的人,男的是韩非,女的就是潘我源。”

潘我源不干了,当即怼了一下傅导:“我也有烦恼的时候,只是你没看到罢了。”哪知傅导回答:“得了,别美化自己了,你的烦恼顶多就是昙花一现,一辈子都改不了了!”

按理说,潘我源也是解放区归来的干部,可政治上一点儿都不敏感。这不,当年反右运动如火如荼,她因患肝炎长期在家养病。

等肝病初愈,潘我源就擦着口红、穿着花里胡哨、大摇大摆来到厂里。看看同事的着装,再对比自己的“姹紫嫣红”,潘我源立马逃回家里卸下浓妆,吓得不轻。

因老妈在台湾,这种明显的海外关系,潘我源“理所应当”地成为黑五类。文革中,她被打成“反革命”。

在下放农村劳改的日子里,潘我源不小心踩死了一只雏鸡,被造反派发现了。不可避免,潘我源成了批斗对象,说她蓄意破坏,是对贫下中农的阶级报复,是她的阶级本性的又一次大暴露。

在开会前,潘我源对着陪斗的同事悄悄说道:“我踩死一只鸡有杀生之嫌,看来是对不起这只雏鸡了。现在我成了反革命,但是我怎么一点都不难过,我要做一个快乐的反革命!”

潘我源还是个有心之人,她总安慰背着历史包袱的邱岳峰:“人活一辈子就得开开心心过日子,不然让你来这世界上干什么,别想不开,快乐也是一天,愁眉苦脸也是一天,老这么闷着会生病的,好好向我学习学习!”

04

上译厂的诸多演员、翻译等工作人员,对老厂长陈叙一都有着敬畏之情,亲切地称他“老头儿”。

而潘我源偏不走寻常路,她直呼老厂长“老陈头儿”。多加了一个陈字,就显得不那么客气了。当然老厂长也不在意,总是让着潘我源,因为小潘工作起来十分认真,并且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

一次,陈叙一与翻译正在放映间编台词。苦思冥想间,潘我源进来了:“怎么了,耷拉着脑袋,想什么词儿?让我看看!”

她认真看了下原稿,“嘿,这太好编了,说‘悠着点儿’不就行了吗?“老厂长看了潘我源一眼,笑了笑,竖起了大拇指,而小潘早就一阵风似地飘出去了。

在影片《人与兽》中,刘广宁配女儿丹娘,而潘我源配母亲安娜。

潘我源把高级知识分子出身的安娜,配得惟妙惟肖,因为她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隔着一道台湾海峡,母亲在那头,潘我源在这头。起初,小潘与母亲一直通信,应该是通过香港朋友转发的,虽说信中只能讲些生活方面的琐事,但终归还有音信。文革时期,一切联系都中断了。

直到1979年,母亲朋友的儿子来大陆讲学,联系上了潘我源。此时,在台的潘母都快八十了。

回想母亲的一生,潘我源认为她在事业上很成功,但在感情方面太坎坷了。早年离异,人到中年,女儿又”离家出走,背叛了她“。

于是,潘我源决定前往台湾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弥补自己的”罪过“。母亲看见小棉袄的到来,当然很开心。身体不好的她,还是与女儿一起度过了二十个春秋,辞世时年近百岁。这,也为潘我源带来了一些慰藉。

在潘我源回台湾不久,苏秀写信给她,说她”兜了一圈,又回到了妈妈身边,人生真不可预料“。而小潘回信说:”我永不后悔我的所作所为,那些年我失去很多,也得到很多,那是我一生中最快活的日子。“

母亲辞世后,潘我源经常回到上海与老同事们相聚。在参加访谈节目时,潘我源坦言:配音演员就像是一个舞伴,舞伴是别人怎么带你,你就怎么跟着,这样舞姿就十分流畅,就比较舒服,配音工作也是这么回事,原片怎么做,我就跟着怎么做,用自己的声音忠实地把表现出来。

岁月不饶人,2020年潘我源走了,享年90岁。与她并称”夏天最后的四朵玫瑰“中的李梓、赵慎之、苏秀,都走了,她们在另一个世界相会。

影片《寻梦环游记》中,有句台词:一个人真正的死亡,不是生命的逝去,而是让人遗忘。而上译厂的那些电影配音精品,不会轻易让人遗忘,于是又上网搜了《叶塞尼亚》,再次倾听潘我源的那句“我得先喝上一口”,回味无穷……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53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