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克朗楼设计师

五幢廊式公寓楼

1919年,建筑师和教育家瓦尔特· 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从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中找到灵感,将魏玛工艺美术学校与艺术学院合并的新学校命名为Bauhaus(国立包豪斯学院)。在包豪斯宣言中,格罗皮乌斯写道:“艺术的终极目标是建筑。”正如Bauhaus之名,对建筑美学的探索与重建奠定了包豪斯的艺术基础。

关于包豪斯建筑设计的发展,最早可以从1923年包豪斯受德国图林根政府委托所举办的综合设计展览中所展示的包豪斯早期的第一个建筑实例艾姆· 霍恩(Haus am Horn )实验住宅说起。这座建筑由艺术家格奥尔格· 马赫(Georg Muche)设计,格罗皮乌斯和阿道夫· 迈耶(Adolf Meyer)负责监督建造,是格奥尔格· 马赫为他和新婚妻子设计的“梦幻之家”。Haus am Horn的设计旨在展示经济型住宅建筑,是一个能够迅速竣工且兼备功能性的廉价建筑,采用批量生产的预制构件,空间结构合理、造价低廉,试图以最低的成本,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一个建筑范式。这个建筑最核心的设计理念在于建筑中的生活空间,传达了关于“新人类”的新的生活方式,其对空间的利用被称为是“真正的抽象美学的完美实现”,代表了早期的包豪斯建筑设计风格,对20世纪现代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之一。

格奥尔格・马赫为他和新婚妻子设计的“梦幻之家”

此后,1924年,格罗皮乌斯和阿道夫· 迈耶合作完成了奥尔巴赫住宅(Auer-bach House)的设计,这亦是早期包豪斯的另一个里程碑式的设计。在这一为Felix和Anna Auerbach 这对医生夫妇的设计中,室内空间的色调逐渐变得明亮起来,色彩方案也越来越跟建筑要素相关。色彩不再是建筑的“美化”,而是处理建筑结构与空间组织的有效手段。迁至德绍后,格罗皮乌斯又亲自规划设计了包豪斯的德绍校舍。1926年,全体师生参与建筑的包豪斯的德绍校舍全面落成。包豪斯大楼作为一个综合性建筑群,空间的单元被设计成不同尺寸、材料和方向的立方体的并置组合,相互关联。在这种整体的空间设计观念下,通过玻璃幕墙所获得的大范围的透明区域,使建筑的内部与外部同时出现,实现了平面的互联系统以及相互重叠。

1924年,格罗皮乌斯和阿道夫・迈耶合作完成的奥尔巴赫住宅

德绍的包豪斯大楼作为20世纪初期集社会、空间、美学和技术革新为一体的公共建筑,更像是一座工厂 ,这种可识别的包豪斯设计对接下来半个世纪中的一系列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学校、住宅和公寓等,它们均被建设的如同包豪斯大楼一般,摒弃了斜屋顶、圆石柱、装饰、花边,而选择了平屋顶、金属窗、玻璃幕墙、窄廊、机械外露的风格。

1927年随着包豪斯建筑系的成立,汉斯· 迈耶将建筑系的工作全面转向了“更具社会责任”与“为人民需要而设计”的方向。在此期间,包豪斯建筑系完成了五幢廊式公寓楼(Housing with Balcony Access)以及德国工会联盟(ADGB)联邦培训中心等方案的设计。五幢廊式公寓楼是为德绍储蓄和抵押银行建造的,大楼被设计成空间紧凑的出租型公寓,由90所公寓组成,给低收入的工人和雇员租用的,并带有一个露天的外部长廊。汉斯· 迈耶在设计中谨守“把人们的需要置于奢侈需要之前”的原则,完成了五幢廊式公寓楼的设计,这一“人民的住宅”的设计以其结构的合理性而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西格拉姆大厦

此后,包豪斯建筑系在迈耶的带领下设计了位于柏林附近贝尔瑙(Bernau)的德国工会联盟的联邦培训中心, 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以实际教学和生活需要出发设计总体布局,为工人阶级提供了一种非常契合的建筑形式。后来,设计了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的密斯· 范德罗成为包豪斯第三任校长,他提出的“少即是多”,“形式追随功能”等经典设计原则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从1919-1933 ,短短的 14年,虽然作为设计院校的包豪斯在短暂的柏林时期结束后就彻底关闭了,但包豪斯的成就及其影响却丝毫未停止过,此后的时代里,诞生了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包豪斯改变了大半个地球的城市天际线。此后,格罗皮乌斯与密斯同年赴美,分别任教于哈佛大学与伊利诺伊理工建筑学院,将包豪斯的思想与精神传播至美国。

1935年Arieh Sharon设计建成的联合工人住宅

1954年,密斯· 范德罗在纽约建成了他的第一座玻璃摩天大厦,即西格拉姆大厦,基于对框架结构的深刻解读,使用了简化的结构体系,精简的结构构件,使之产生没有屏障可供自由划分的大空间,在这一作品的设计中,密斯完美演绎了他的“少即是多”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此前,密斯还完成了范斯沃斯住宅的建造设计,此后1966年,密斯还完成了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克朗楼的建造设计,这些作品均体现了密斯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

随着纳粹勒令包豪斯的关闭,另一批犹太裔的包豪斯教师流亡至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并继续他们的创作,如Arieh Sharon, Shlomo Berstein等。在特拉维夫,从1932年至1948年包豪斯的建筑师们修建了超过4000栋廉价且具有现代生活功能的建筑,以满足社会住房的需求,为这里留下了规模最大且最完整的包豪斯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群。一方面,特拉维夫的包豪斯建筑中无不透露着包豪斯建筑的特点与思想,例如,Arieh Sharon 早期的建筑设计中有意将社群的概念添加进去,以打造大型的复合社会住房建筑。在其1935年设计建成的联合工人住宅中,无论是其 U 型的结构还是内部的功能分区都参照了格罗皮乌斯在德绍建成的包豪斯宿舍。同时,在建筑细节上,包豪斯标志性的弧形狭窄的阳台亦被反复应用在特拉维夫的建筑当中。另一方面,为了适应以色列完全不同于德国的地中海气候,重视功能性的包豪斯建筑师们亦根据地域特点做了设计的调整,他们放弃了如缎带般的玻璃立面,转而使用小尺寸的窗户以避免阳光的直射。例如,Ze’ev Rechter 设计的位于罗斯柴尔德大街的Engel House, 通过柱子撑起了居住空间之下的空间,让海风穿过建筑底部,达到调节气温的作用,这也使其成为了特拉维夫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建筑。

Ze’ev Rechter 设计的位于罗斯柴尔德大街的Engel House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包豪斯之始,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发展从一点一滴的涓涓细流发展汇聚成立汪洋大海,在此后的日子里,现代主义建筑改变了我们眼中世界的模样,为人民而设计,为推动社会发展而设计,包豪斯的理想与精神又在不断点亮与激励着一代代的年轻人。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52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