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广州南校区专业(中山大学广州南校区专业有哪些)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坐落于珠海市唐家湾,根据学校对外公开信息显示,截止目前校区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系 (珠海)、历史学系 (珠海)、哲学系 (珠海)、国际金融学院、国际翻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旅游学院、数学学院(珠海)、物理与天文学院、大气科学学院、海洋科学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20个整建制院系。

校区规模——

1999年9月中山大学与珠海市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珠海校区坐落于珠海市唐家湾,地处珠江口西岸、南海之滨。校区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总占地面积为3.571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9月,校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约85万平方米,在建建筑面积约51万平方米,规划设计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距广州南校区两小时车程,距广州东校区1.5小时车程。校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空气清新,景色秀丽。经过3年的建设,校区已经形成了可以容纳一万名学生学习、生活的办学条件。

珠海校区是中山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原汁原味的中山大学,是中山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试验区、学科建设的拓展区和科研成果转化的辐射区。校区的所有教师全部由校本部派出,所有学生由中山大学统一招生,所有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培养模式实行全校统一。在校学生有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已达约 9000人。

管理模式——

珠海校区采取学校各职能部门延伸管理的模式。校区根据学校的统一规划和发展要求,结合地缘特点和自身工作的需要, 建立一个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相对独立运作、精简高效的管理体系。

基础设施——

中大珠海校区的教学、实验、图书、生活、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完善,高起点高水平建设,总建筑面积达 24 万平方米,总投入近 10 亿元。校区教学楼 7 万 7 千平方米 ,能容纳 2 万名学生;图书馆面积 3 万 6 千平方米 ,藏书量已达 20 余万册;校区的基础教学实验室进行改革并投入巨资建设,形成地学学科、信息学科、生物学科、物理学科、化学学科、计算机科学、语言科学、心理科学等八大学科实验平台。

1、教学楼:珠海校区教学实验大楼是亚洲最长、面积最大的教学大楼。大楼全长571.2米,宽37.2米,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共有大小课室179间,可以同时容纳2万学生上课。

2、图书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大楼状如一本打开的书,总建筑面积约36,000平方米,共十三层,馆藏饱和量约为200-250万册。已有图书馆西座一至十层已投入使用。全馆采用中央空调系统,在国内率先引进了国际先进的3M防盗监测系统,实现藏、阅、检、网一体化的先进管理。每周开馆时间达98小时。

3、体育馆:风格独特的体育馆采用天然基础及钢拉索结构,外墙采用彩色压型钢板,屋面则是大跨度彩色钢板,总建筑面积将近9000平方米,场内全长120米,宽70米。馆内设有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为校区提供了一个全天候的体育训练、竞赛场所。

4、交通:中山大学师生在中大三个校区之间的往来交通任务由客运公司承担,每天对开多班次专车,此外,每隔一小时都有往返广州珠海的客车经过校区。中大师生凭证件可以六折优惠乘车。中山大学的师生出入珠海市检查站,享受珠海市市民同等待遇,凭工作证、学生证等证件即可通行。

5、舍楼食堂:珠海校区拥有全国高校一流的学生住宿环境,现已建成的学生宿舍楼共15栋,能入住10272名学生。每间宿舍面积38-40平方米,4个人住宿,有单独卫生间、阳台,宽敞明亮,设施齐全,每个学生拥有一床、一桌、一椅、一衣柜和一个互联网网络接口,房间配有空调、饮水机、太阳能热水器和储物柜。校区建有四个学生食堂和一个教职工食堂,可以满足10000多人用餐。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建设得到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中大—珠海”模式已经在全国高等教育界和地方政府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经过五年时间的建设,中大珠海校区已成为设施完善、环境一流、文化氛围浓厚、办学和管理模式日趋成熟的现代化大学校区,是市民向往的文化胜地,也是珠海最亮丽的文化品牌。

扩展资料

中山大学简介:

中山大学,简称“中大”,始建于1924年,学校位于广东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

学校入选国家“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等,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联盟、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成员。

1924年孙中山亲手将广州地区多所高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如今该校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

截至2022年9月,学校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开设141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4个,专业学位类别43种;有在校学生67135人,有普通本科生33224人,硕士23125人,博士10163人,留学生623人;有专任教师4771人。

2017年9月,中山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1个,广东省重点学科37个(包括攀峰重点学科20个、优势重点学科17个)。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哲学、工商管理、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

截至2020年7月,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简称ESI)的统计,在ESI数据库全部22个学科中,中山大学有20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入选学科数目并列全国高校第3位。其中有15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5%,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1%。

ESI世界前1%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植物与动物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微生物学、农业科学、免疫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与行为科学、材料科学、社会科学总论、地球科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经济与商业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一、中山大学A类学科名单(14个学科)

A+:生态学、工商管理

A: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

A-: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

二、中山大学B类学科名单(28个学科)

B+: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海洋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B:政治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B-:心理学、世界史、力学、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以上就是中山大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收获的A类学科和B类学科情况。可见,中山大学A类、B类学科还是相当多的。

三、中山大学C类学科名单(6个学科)

C:大气科学、地质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中西医结合、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中山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15位;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中山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11位;在广东省内院校中排名第1位。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43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