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大电影学院本科专业(南加大电影艺术学院专业)

文│B同学

一、自我介绍

我现在就读于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我是在RD阶段拿到了南加大电影学院film and television production,以及瓦萨学院film的offer。虽然标题是说南加大向我伸出了橄榄枝,但是我觉得它递给我的不是别的,就是一根救命稻草,瓦萨也是。我觉得这俩学校在同一天递给了可怜的我两根稻草,我至今为止还是很感恩的。

先简单的说一说我的硬性成绩。我的sat是在11月份,也就是在我交完ED的第2天之后考的。也就是说我申请季是最后一次考sat才出分的,700+800的成绩,托福是在高二的2月份就考出来,最终的分数是117。

校内成绩的话,因为我们学校是IB课程,所以校内分数是按照IB这个体系给的。我的expected grade也就是我交给我ED学校的成绩是40+3。因为当时在准备RD的文书申请,所以mid-year没有考好,有点掉分,是37+3。

我觉得虽然是申请艺术,但是大家不能完全放弃标化这些成绩,当然大家也会听说那些低分高录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那么幸运,也是作品集那么优秀才能够低分录取一些很好的学校,所以得给自己留条后路。

比如电影专业好的院校特别少,录取率都是2~3%的这种专业其实很容易全聚德。像我申请的三大电影学院里,其他的tisch和ucla都是被拒了的。所以艺术类申请向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确定和主观的因素太多了,这也要求我们做好申请上的平衡。

二、学校/专业选择

我选择电影专业和申请电影学院的理由。先说why film,我其实当时发现自己对艺术感兴趣,对我来说其实纯粹是偶然。偶然间抓起笔尝试写起了对去世外公的一些思念,和对死亡的思考;偶然间停下脚步,反思自己的过去和身旁,自此之后便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我一直坚持写作,一直去寻求艺术文化里死亡的一种话题根基,这就是我与艺术的渊源。

向来喜欢写作的我究竟为什么着了电影的迷?扪心自问,其实我也不知道,我觉得我的童年和电影没有那么多的交集,我和电影也没有那样多的故事,我也没有在童年的时候因为得到了一个相机从此对拍摄着了迷。我只能说我知道电影是一个充满了力量的艺术,我只知道我不喜欢那种常规的人生,所以我决定在申请季去放手一搏,向一个自由的领域冲刺,所以在高一时我便匆匆定下了方向,走上了电影这个独木桥。

虽然方向早就定下,但是我第1次正经拍片子却是在高二下半学期结束之后,有幸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参加filMarathon比赛。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我们需要从剧本构思开始,完整拍出一部6分钟左右的短片。这两天48个小时,其实我们组我和另外一个导演44个小时都在工作,所以4个小时的睡眠,但是我却乐在其中,那种精神的恍惚抵不住内心的兴奋。所以我可以大胆的说,我碰巧发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

如果你不知道选择的路适不适合自己的话,那就先放手去做一次试试。当你能喜欢它胜过睡眠,那就是你真正的归宿。

接下来谈一谈why school。其实相比其他朋友择校,我选择USC没有太多理由。一个是因为是它选择我,不是我选择了它,另外一个是因为我花了一整年时间,告诉自己为什么我更喜欢tisch,而不是USC。

我从身边的渠道了解到的消息里,其实tisch教授电影的艺术气息会更加浓郁一点,也比较欢迎学生的自由创作,比较personal and creative。但是南加大相对来说更工业化一点,当然这跟它地理位置有关系,跟历史有一定关系。学校本身也有着比较完整的流程和体系,比较industrialized。

所以综合来说我其实可以说是“被迫”爱上南加大,tisch是培养艺术家,但是在USC接触industry的机会则更多,课堂教授的内容也会更实用一点。

我其实个人还挺排斥艺术中这一丝世俗气,但是后来仔细想了想,当个艺术家的同时有办法混口饭吃也是件好事。因为我也不是有什么身家背景的人,作为一个Asian woman,如果不是USC,能够在这个行业中得到机会也许会更加稀少。

我后来安慰自己,做电影其实也不是什么太高尚的职业,光辉其实也都是一些虚的东西。真的想搞创作,在之后真正踏入了 industry也是有别的机会的。所以现在这一刻我还是会很自豪的去拥抱USC,也畅然谈起be rejected的挫折和经历。

三、活动与竞赛

我觉得艺术类的活动比起说是用来吸引招生官的眼球,不如说是用来给自己积累创作经验,并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个专业。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

在Common App上面奖项一般放5个,那么我的奖项放的是一个是NEC经济竞赛,还有一个是USAD拿到北美总决赛的写作银牌,其他放了两个电影类比赛的奖和ANCQ化学竞赛得到的奖。

两个电影相关的竞赛,一个是我刚刚提到的filMarathon比赛,虽然我们最后没有拿到单项奖,比如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演技,但是我们拿到了a honorable mentioned 奖项,也就是所有参赛队伍当中的前10。

另外一个电影类比赛是上海科技节科技类电影创作区三等奖,这个奖含金量不是特别高,但是毕竟它是电影相关的,所以我就放上去了。

我做的活动其实并不是围绕电影展开的,比如排球社、舞蹈社、乐队,还有音乐剧社,这些大多数都是学校范围的,非学校范围的话,我有当过博物馆的解说志愿者。

我其实非常建议大家不要把自己局限在电影小圈子里,特别是活动,因为它可以丰富你整个人的生活经历,有些东西你不去经历的话,你其实是永远都想象不到的。而且这些活动也会对你写文书有很大的作用,比如USC作品集里面,在我这一年里面有两篇要讲collaboration essay,是推荐你讲述nonfilm project,一个要讲你成功的合作经历,另一篇则是不成功的。所以我觉得活动大家可以放开来做,不用老是围绕电影这样一个主题展开。我在高二暑假的时候,也去传媒公司有过两次实习。

相关电影的活动的话,我作为组委会去策划和筹办action短片节,短片节也在进行之中。综合来说,我做活动主要看自己兴趣,没有功利性的去寻找一些可能会对申请有帮助的活动,所以这些年来我才能够一直坚持下来,并真正享受其中。

你们可能会问:你有没有参加过夏校?其实我是有参加过,我本来想申请NYU的电影夏校,但是发现决定的时间太晚了,当时离deadline只剩三天,文书来不及写,学校里的成绩单也拿不到,所以就放弃了。后来想再申请USC的电影夏校,我当然觉得有点贵。

所以最终想着不去夏校,有点亏,那就随便参加一个夏校,我就去了北京电影学院联合举办的一个夏校,但是里面鱼龙混杂,毕竟不需要文书,只要付钱就可以进去,所以我个人觉得夏校对我的帮助不多。当然可能是因为我没有做好准备,也太拖延了,所以导致我没有去申请那些好的夏校,所以我的夏校经历在此不能做太大参考。

对于NYU来说,我觉得如果你能够申请去tisch的夏校,那么进tisch电影学院的几率还是会有一定提高的。大家可以通过知乎多看看那些好的电影夏校,实在没空申请其实也没事。我的夏校虽然也是创作出了一个作品,但是质量总体而言不大满意,所以北京这趟个人而言不是很值得。所以我觉得大家不必要为了一定要有这样一个夏校活动而去参加。

四、作品集与文书

南加大和tisch的作品集,特别是production专业的,大家一定要区分自己是比较偏向于拍摄,还是比较偏向于电影理论写作,因为它们对应的其实是不同的专业,要求的作品集的内容其实也是不一样的。

对于film production来说,其实要完成作品集的项目还是蛮多的,具体的大家可以去官网上看一看,但是要注意的是每一年可能会不大一样。比如今年tisch的要求就跟去年不一样,导致我写了很多没有用的文书,因为我写的都是去年的题目,后面才重新开始今年题目的。

南加大相对于tisch来说,作品集里面要求包含的东西就更多了。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1000字左右的artistic influence essay,和5分钟左右的 short video。这两个教授会比较看重,为啥对于这点知道这么清楚,因为给我面试的教授特别提过我在里面写到或者表现的内容。

我申请的时候比较傻,不想过于包装自己,傻到想冒险。申请艺术,我就是想展现我自己最真实的面貌,不是作为一个申请者,而是作为一个人。如果死亡是影响我最深的主题,也是我最想深入讨论的母题,我就不想要顾左右而言他了,我在这次artistic influence essay里写到过:如果艺术话语和社会话语中死亡不是一种禁忌,我们是不是便不会如此无助?所以说我没有避讳死亡,毕竟那是我最真实的思考。

但是我如果有幸成为电影人之后最想探讨的母题,“现在的我们当然不希望镜子里出现阴郁而缺少乐趣的形象”——这是我在《娱乐至死》里看到的一句话。但是我想说:如果你够勇敢,其实做个阴郁的人也无妨,所以我斗胆保留着这样一份任性,不管是在文书当中还是在作品集视频当中。

在我拍摄的5分钟短视频“自我救赎”中,我讲述了一位女孩经受他人冷漠非议之后自我拯救的故事。所以说我以死亡为主题,贯穿了我创作的整个作品集,包括writing sample 和 favorite film。

我个人也会觉得我写下的故事或许会有些黑暗,我写的文书或许会有些许伤感,但是它们绝不消极,而是拥有了一股力量。给我面试的professor就说他觉得我的作品非常powerful,我觉得对于艺术生们来说,作品当中的这份力量或许才是最重要的。这份力量可以触动他人,触动看你作品的申请教授,触动将来银幕前观看作品的那些观众。

五、新东方对我的帮助

首先,新东方的文书老师真的很擅长帮我们brainstorming文书素材,然后从中提炼出一个贯通的主题。我觉得能有老师和你一起想文书,让你滔滔不绝讲出自己的故事,而她耐心的听着,删除你说出的废话,直击靶心,其实真的很难得也很宝贵。对我来说这些brainstorming也帮助了我自己去申请一些RD轮的学校,只要思路在前期跟老师一起梳理过,而RD轮需要自己写文书的时候,也能体会到一丢丢那种下笔如有神的感觉。

另一方面,我其实是一个心态很难放平的家伙,想提醒在座各位千万不要对自己的ED抱有太大的自信。我当时其实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觉得自己申请tisch很有把握。这导致我这一篇1000字的artistic influence essay其实是在deadline前面一天熬夜完成的第1稿。那么在此也警告大家千万不要重蹈覆辙,我觉得该花的精力和时间都得花在里面,所以我的文书老师是真的很nice,再次也给她赔个不是。即便我如此拖沓,她还是愿意熬夜一起帮助我修改这篇匆匆赶出的文书。

六、申请小贴士

第1个,其实我能录上南加大的原因,我还是能知道一二的。因为等待结果的时候,我其实收到了南加大电影学院admission office一个教授的面试,我当时本来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面试,然后就去知乎上花了很多时间找他们面试可能会问的一些问题,搜到的比如:你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你为什么想要从事电影这方面的工作?你为什么想申请USC?但是我发现真正他给我面试的时候,这些问题他完全没有问到,他一上来就说很喜欢我的作品集,当时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只能哈哈一笑。因为我完全没有意料到他一上来就会这样称赞我的作品集,也不去问一些就是知乎上他们说教授会问的问题。在此我想告诫大家的是:你可能会慌,但是不管professor说啥,千万不要哈哈一笑,实在不知道怎么回答的时候,那就装信号不好。

第2点,我为什么强调申请时的真实性和个人性?首先南加大common app部分有10个小问题,其中一个问题会问到: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form of all time?我当时是填写了超脱,有一部电影叫《超脱》,教授看出了我作品集当中的确有受过《超脱》这部电影的影响,他也能看出来我在文书和作品集当中有一个consistent thing,看到了一个真正影响了我很久的母题。

另外他说他很喜欢我在essay里面提到的一个和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类比的电影商业理论,他觉得很有意思。所以我觉得大家可以适当的在这篇essay里面去提一些自己在整个申请过程当中或者在以前思考电影的过程当中突发奇想的一些idea,说不定教授也会觉得很有趣,会加深对你的印象。

再多说一些在与教授交谈过程当中的tips,因为我知道跟教授面试,你会觉得很紧张,那么实在很紧张怎么办?我刚刚说了,一个是你可以装作信号不好,请他重复一遍问题。同时我想说紧张其实是正常的,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比你更加了解这个专业、更加了解背景知识的一些教授,但是记住,你有一点可以战胜他,就是你比他更了解你自己。所以大家可以借着这一点去自由发挥,去把一些你没有在文书里表达出来的东西再去跟他交流。

因为他很喜欢我的影片,为了确定是不是我拍的,他也问过我镜头选择的问题,比如在学校这个场景里面,他问我为什么刻意不用特写镜头?其实坦白而言,我在剪辑的时候没有过多考虑过景别安排的问题,他其实发现了我作品当中无意展现的情况,所以这时候我的回答还是蛮重要的。我记得我临场回答的是:我想更多的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而把主人公置于冷清的角落,成为一个旁观者。所以在这一点方面,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在申请过程当中,最好是能够定期阅读一些书籍,有一定相关的背景专业知识,它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刻帮助你,千万不要因为申请而冷落了学习。

最后这个教授告诉我他会recommend me to the admission committee,我觉得我能申请上这个学院的最大原因,其实也算是碰到了贵人。如果有教授看中你跟你面试愿意推荐你,那么你其实申请进学校还是比较稳的。当然了,更主要的是你比较幸运。申请这件事其实是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都是运气,特别是艺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碰到什么样professor可能最终就真正的决定了你的录取结果。所以千万不要觉得拒信就是对你人格的否定,也千万不要觉得admission letter就是对你整个人的肯定和称赞。

接下来我们说说平衡,先说申请上的平衡,我其实对申请电影是没有太大的野心,毕竟我也只是高一受学长启发,高二才开始摸爬滚打的电影小白,所以我们得学术和作品兼备。其实常常会碰到四面楚歌的情况,学术和作品集其实全部都得搞好才行,一定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不要固执的走这样一个独木桥。没错,就在吐槽自己,如果没有碰到那位教授,我觉得我申请的结果还是不堪设想的。

另一方面,申请季的时候,我其实没有怠慢课余活动,我觉得安排好申请在你生活当中的占比,假设比如80%的空间,那么就剩20%的时间留给别的课外活动。比如我觉得跳舞也是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就会节省出时间去练习表演。另外的爱好,比如学习语言可能就先搁置下来了,在申请季当中留一个或两个习惯或爱好继续坚持,你或许会发现自己为了干喜欢的事情而效率变高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心态平衡。我为什么会专门分出一个part去讲心态?因为对于我们这样一批在ED阶段被梦校拒之门外的RD选手来说,如何平衡心态可能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反思ED被拒之时,我也觉得我的心态摆的并非特别端正,因为我坚信自己必是被录取的2.5%的幸运儿,还好我当时被tisch当头一棒打下来之后,没有被打傻,而是被打清醒了。

记得当时我对自己说了一句话:没有关系,你只是比那些幸运的人再多努力两个礼拜而已。ED的结果出来到大多数RD申请的截止其实只有两个礼拜,那么这两个礼拜咬咬牙关补补不足,其实憋屈一会儿就过去了。如果实在受不了peer pressure,那么我建议您关闭微信朋友圈,寻找一个比较自闭的角落学习,我觉得还挺有用的,拆offer的时候这样一个方法其实也适用。

很多人说申请的时候要放平心态,放不平的人怎么办?即便再平静的申请期也总有心烦意乱的时候,更何况是我这种波澜壮阔的申请经历。我觉得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这并不可耻,谈论它也不应当是禁忌。那么我应对这样一种负面情绪的方法也很简单,时间充裕的时候,比如高一和高二上我会把负面情绪写成杂文,写完郁结也解了。没时间的时候,比如申请的高二下和高三上的时候,我会给自己一天,锁上房门,好好的哭一场,如果怕声音太大,你可以深夜这么做。但是你得向自己保证,哭过闹过,不管是申请还是生活都得继续。

最后的最后,只想跟大家说,经历了一轮申请,其实才发现结果都是运气。之前的3月结束拆offer礼包的环节,其实也见了太多的人间百态和世间炎凉,优秀的人不一定总是会被青睐,这一点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但是对结果的释然必须建立在不懈的努力之上,不然待此结束,心中将永远回想着那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我本可以。如果电影真的是你的梦想,那么申请季它只是一个起点,绝不是终点。50年后,你仍旧可以追梦。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40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