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家!北京成立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将打造全球首个“硬件母平台”
据北京经信局消息,11月2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在经开区机器人创新产业园正式注册,标志着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
据介绍,该公司由机器人整机、核心零部件、大模型等企业共同组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将面向未来,打造全球首个通用人形机器人“硬件母平台”,首个大模型+开源运控系统“软件母平台”。围绕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共性问题,开展通用人形机器人本体原型、人形机器人通用大模型、运控系统、工具链、开源OS及开发者社区等5项重点任务攻关。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布局中,机器人已被北上深三地列为重点发展项目,相关政策正密集铺开。翻开相关文件,尽管具体目标、落实细节等各有不同,但一条清晰的脉络已经显现——北上深三地均将“人形”视作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北京提出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加快建设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以人形机器人小批量生产和应用为目标,打造通用智能底层软件及接口、通用硬件开发配套设施等基础条件,集中突破人形机器人通用原型机和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关键技术。
上海瞄准人工智能技术前沿,提出构建通用大模型,面向垂直领域发展产业生态,建设国际算法创新基地,加快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
深圳提出开展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实施核心技术攻关载体扶持计划,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5家以上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加快组建广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
就在昨日(11月2日),工信部还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中将人形机器人称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人形并不是通用机器人唯一的解决方案,为何顶层设计如何看重人形机器人?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人类生活的世界绝大部分都是根据人类本身来设计的,如桌椅的高度、物件的大小、楼层的设计,各种场景、任务、设备、工具都是为人类量身打造的,所以人形的身体结构和能力显然可以帮助机器人更好地融入人类生活的环境,实现最高效率的劳动力。
也就是说,机器人形态的拟人化,是将机器人从工厂制造等场景中扩散开来,延伸到家用、饭店、商场等更多生活场景的关键,有望产生海量需求。智能车可被视作四轮机器人,是目前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机器人,马斯克曾预言,人形机器人这类产品的需求,未来将远超特斯拉汽车。
但要实现“人形”,不单要形似,还要赋能。也就是说,形态之外,更需要机器人拥有比拟人类的行动力,这是工程领域内最难解的问题,也是人类早已创造出打败世界顶级棋手的机器人,但依然无法让机器人拥有两三岁小孩一样的感知力和行动力的症结所在。
▌赋予人形机器人行动力,这些公司布局核心零部件
如何赋予人形机器人行动力?从技术上看,需要软件端(环境感知模块、智能AI芯片模块、操作系统模块)和硬件端(运动控制模块)共同加持。
这很难,但在硬币的另一面,该环节蕴含着大量的投资机会,尤其是硬件端,已经被视为本土产业链的机会所在。天风证券分析师孙潇雅以特斯拉机器人为例,称软件端特别是算法相关的大概率特斯拉自己做,故从A股投资机会看,国内硬件供应商机会更大。
对于人形机器人来说,硬件部分三大核心部位是旋转关节、线性关节、手部关节,相应的核心零部件有电机(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谐波减速器、丝杠(行星滚柱、T型滑动)、传感器等。
以Optimus为例,多家机构预计其手部主要采用空心杯电机,腿部旋转关节主要采用无框力矩电机+谐波减速器,腿部线性关节主要采用无框力矩电机+行星滚柱丝杠。其运动模块和部分感知模块被整合为一体化关节,这部分成本占比高达整机的50%。
上市公司中,这些公司均有产品技术布局:
电机:无框力矩电机(步科股份、昊志机电)、空心杯电机(鸣志电器、鼎智科技、江苏雷利、伟创电气)。汇川技术和禾川科技为国内伺服产品主要供应商,也有直驱电机相关产品及布局;
减速器:谐波减速器(绿的谐波、丰立智能、汉宇集团、双环传动、国茂股份、昊志机电)、RV减速器(中大力德、双环传动、秦川机床、巨轮智能、上海机电)。绿的谐波为国内谐波减速器龙头,市占率达40%,中大力德、国茂股份等企业在各自减速机细分领域也较为领先;
丝杠:鼎智科技、秦川机床、恒立液压。该领域海外高度垄断,国内处于起步阶段,以中国船舶704所、博特精工、思科瑞传动、仲孚机械等为代表的非上市公司率先崭露头角;上市公司中鼎智科技微型行星滚柱丝杆的研发与生产上已有里程碑式达成;
传感器:汉威科技、柯力传感、保隆科技。传感器下游细分领域多,全球竞争集中,以基恩士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才易具有规模效应。本土企业逐渐在汽车、仪器仪表、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打开工业领域国产化的大门。
(文章来源:财联社)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39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