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辛辛那提罗森塔尔现代艺术中心(美国辛辛那提罗森塔尔现代艺术中心设计师)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余雯雯 通讯员 计慎忆

鸟巢主创之一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良渚博物馆的设计方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还有近期很火爆的大兴机场设计方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光是看他们的作品,就知道这些建筑事务所来头不小,全都是国际顶级的。

最近,这三家建筑事务所都来了杭州,他们是专门为了大城北的文化地标——京杭大运河博物院而来。

这样的竞标,在杭州并不多见。

11月17日,由杭州市运河综合保护开发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建筑概念性设计方案”国际征集专家评审会在运河畔召开。钱江晚报作为受邀的少数几家媒体,也采访了三家全球顶级设计单位,包括京杭大运河博物院的整体规划、景观设计和服务配套等概念性设计。

可以说,这三家的设计方案,各有千秋,都为京杭大运河博物院精雕细琢出了新的轮廓。今天给大家一一做个介绍,看看你最喜欢哪一个。

这里是杭州大城北的文化地标

“一院多馆”

先来给大家介绍京杭大运河博物院。

杭州大城北即将华丽转身,为杭州呈现一座新城。3.5平方公里示范区,将打造杭州独一无二的“文化公园”,其中包含十大地标项目,此次的京杭大运河博物院是首发项目。

大城北规划效果图

京杭大运河博物院,设在大城北核心示范区的中部,东至丽水路、南至金昌路、西邻运河、北靠杭钢河,用地面积5.71公顷。

博物院的定位是打造体现大运河历史变迁以及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综合性博物馆。而且“一院多馆”,里面将包括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国际交流中心、文化酒店等。这里未来将成为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旅游打卡目的地,杭州大城北的文化地标。

那么究竟怎么建?

来看看三家顶级建筑事务所,都给出了哪些创意——

●赫尔佐格和德默隆建筑事务所概念性设计方案

主创:雅克·赫尔佐格、皮埃尔·德梅隆

奖项:雅克·赫尔佐格、皮埃尔·德梅隆获得2001年普利兹克奖

代表作品:北京国家体育馆、德国汉堡易北音乐厅(2017年G20举办场所)、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和扩建等

设计理念:

整个建筑很简洁,就是一个梯形空心的建筑,做了架空抬升,最中间空心的部分,放入了椭圆形高层建筑,再把前面的运河放进来,有种中国传统“依山面水”的味道。他们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大运河的水道,在中国版图上画下的长长的线。他们的设计,同样也是以一条线来对应运河的形态。

设计师说,这个架空12米的建筑,就是这条线,仿佛一笔水墨,和运河平行。未来这里将成为博物馆的展厅,共有两层,每层都有2万平方米的展示空间。它的底下是城市广场,最顶上是空中花园。中间高层建筑是酒店和会议中心。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架空层建筑的水晶玻璃立面,它让建筑和运河,互为倒影,互相辉映。远远望过去,像是飘在空中的大运河,其上其下的会议中心和酒店,又如同大运河周边的繁华都市,有历史、现在,也有未来。又或者说,其实这是一个飘在空中的博物馆,一动一静,尽收眼底。展厅里的信息是静态的,站在展厅外往外,是动态的,阅尽人间春色,一览运河美景。

●扎哈•哈迪德事务所概念性设计方案

主创:帕特里克·舒马赫、保罗·弗洛雷斯

奖项:大利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斯特林奖、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欧盟建筑奖等

代表作品: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意大利,罗马)、盖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阿塞拜疆,巴库)、广州歌剧院(中国,广州)、伊莱与埃德斯·布洛德艺术博物馆(美国,东兰辛市)、辛辛那提罗森塔尔当代艺术中心(美国,辛辛提那)等

设计理念:

整个建筑看似一艘停靠在运河边的大船。建筑形态取意历史建筑原型以及大运河沿线的工业遗存和景观形态。博物馆、会议中心、酒店,分了左中右三个独立的建筑区域,但同时,最底下,博物馆的临时展厅,又将这三个区串联在一起。

最大的亮点,就是建筑里的大“窗”,或者说是取景框,里面的人看着历史图片中的运河,稍微移步,就可以看到窗外最真实的运河。而窗外的人们,也可以看到展馆部。再比如,酒店内墙,就有很多的小窗,人在走廊上从窗口往下看,就能看到临时展厅的展览品。

●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概念性设计方案

主创:戴维·奇普菲尔德、Prof. Alexander Schwarz(柏林办公室合伙人)

奖项:海因里希·特森诺金质奖章、DAI建筑文化大奖的获得者、英国皇家工业设计师、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士等

代表作品:新博物馆和詹姆斯西蒙画廊、良渚博物院、Folkwang博物馆、现代文学博物馆

设计理念:

整个博物院建筑外观,像是各种方块盒子的叠加组合。设计师比喻说,这些方块就如同神话里的巨石。设计灵感来源于水、石、植物元素的结合,将威尼斯建筑的概念引入杭州。

比较有亮点的,是在建筑的外围设计了一条水系,将它与古老的大运河水域形成博物馆岛,这里有河有、有港口、有博物馆、有会展和酒店。

博物馆如同是一个交通枢纽,进入博物馆的大门,一边可以进入展厅,另外一边可以进入会展中心或者酒店。另外,他们还花了很大的力气在景观方面,将建筑、水和自然融合得很巧妙。

国内顶级专家来把脉

这个文化地标究竟应该怎么建

这次的评审会议,来评审的全是国内建筑、艺术、博物馆领域的顶级专家。他们此次除了点评作品,更多的也是为杭州出谋划策,探讨在运河边究竟应该建起一座什么样的文化地标。

方案交流会现场

靳尚谊

艺术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荣誉主席

文化建筑在杭州,是一个新课题。“京杭大运河博物院”涉及博物馆、酒店和会展中心,功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如何结合在一个建筑里,非常考验功力。

这里有个小花絮要和大家分享,作为知名艺术家,就在参评前一日,靳尚谊80年代的一幅人物画在嘉德拍卖出6325万元的高价。很巧的是,这次赫尔佐格和德默隆建筑事务所团队华裔建筑师董临煕,他的祖父董希文是油画经典之作《开国大典》的创作者,恰好是靳尚谊的老师。董希文是浙江绍兴人,幼年定居杭州,1932年毕业于杭州惠兰中学(现杭州第二中学)。

靳尚谊说自己这些年,全世界的美术馆、博物馆跑得很多,每次都不禁想,这些博物馆搬到中国来会怎样?“我想,可能中西建筑风格的融合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但博物馆的功能,不管在中国或是外国,应该是完全一样。”

郑时龄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

郑时龄和杭州很有缘分,他说自己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呆在杭州,杭锅和杭氧的一些车间、办公楼建筑,就是他当时设计的。

他认为:“博物馆有一种‘无中生有’的哲学,那你给人看什么呢?其中一个就是看建筑。所以,京杭大运河博物院的建筑,既要打造城市文化地标,还要展现强烈的未来性,以此来推动城市向前发展。”

许江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带病参加审议的许江,更多的是提出了建筑细节上的问题。

比如,“屋顶花园它的附土多少米有没有承重?是不是准备种植乔木?将来的承重有没有考虑?”“我听你讲了关于很多运河的流动和开放,但是石头封闭的架构和你所讲的运河的开放,它们之间潜在的矛盾你怎么解决?”

宋协伟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

宋协伟对这三个方案,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三家的主创都是大师级的人物,作品也遍地开花,这三个方案放在上海、北京都是一流的方案。”他认为,博物馆建筑应该是主宰未来的景观,它应该是博物馆的核心。

吴越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建工学院副院长

吴越在评审午休时特意去运河边转了一圈,感受很深刻。他说京杭大运河和小桥流水是不一样的,大运河是宽广美丽的,有一种你完全控制不住的感觉。“博物馆不止是运河文化项目,应起到地标性的作用,对整个运河下阶段的发展有一定的引领性。”

方案交流会现场

运河集团透露,其实早在2018年底,他们就开始和国际各大建筑设计事务所接触,征集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建筑概念性设计方案,时间紧、要求高,没想到还是吸引了近30多家知名设计单位前来应征,最终角逐出这次入围竞标的三家。接下来,运河集团将根据综合情况选择最优者来担起规划设计的重任,同时也会结合专家评审会和交流会成果,积极推进概念性设计方案深化设计等后续工作。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38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