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诺伊设计学院
未之头条 2022-11-10 发表于北京
第700期
中国的设计学院需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吗?
随着芝加哥设计学院「ID」(新包豪斯学院,现为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成立 85 周年,他们邀请柯林斯(战略、设计和传播公司)进行新的设计语言制作工作。并围绕他们对设计变革力量的愿景建立新的身份。
在新身份制作过程中传递出了一个重要信号,芝加哥设计学院正在“从混乱无缝过渡到清晰”即混淆的设计学院身份朝着设计公司过渡。
● 柯林斯称,一个全新的品牌故事重塑了新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固有观念”,从设计作为“革命或颠覆”工具的概念转变为“进化”工具。
01#
设计是一个不断
实践和验证的过程
芝加哥设计学院强调,学院已经开始向着设计公司进行改造。对于未来的学生和潜在的商业伙伴来说,设计仅限于视觉艺术和产品开发。然而对于芝加哥设计学院的毕业生和教师来说,设计是一个经过验证的过程,可以设想和建立更好、更负责任的未来。
从Design1.0阶段到Design4.0阶段,设计无论是侧重于装饰、美感的艺术表现,还是专注以人为本的功能性表达,或是来为商业服务,以及现如今在追求为人服务的同时,更致力于可持续的未来,设计都经历了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进的过程。
02#
设计师需要有预见
未来的感知力
上个世纪技术的非凡进步使几乎任何人、任何地方都可以在一夜之间将想法转化为产品和服务。整个行业都被颠覆、发明和重塑。社会也受到了即时无处不在的新技术的影响。从智能手机到无钥匙汽车,小说里的内容在一眨眼之间就变成了常态。
在85年前的包豪斯认为,现有受认可的工具、新颖的技术到未来都有可能造成不同的影响,设计师需要有预测这些新可能的感知力,谁也不知道,原本受人赞扬的东西在未来会不会带来不良影响,社会可能会因此变得一团糟。
想想看:塑料变成了永久性的污染。城市计划容纳汽车而不是人。
设计作为一种实践,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现实中的真正需求,也可以帮助人们准备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短期或长期的问题。设计师需要从实践经验中学习,逐渐积累遇见未来的感知力。
当前国内设计学院当中的学生,似乎十分需要要这一能力。很少有设计学院能像包豪斯一样捕捉到并传达这一点。包豪斯办学时传达出,将设计视为一种大胆的乐观宣言,一种充满创造力、好奇心和深刻使命感的宣言。它既是关于未来的,也是关于现在的。
03#
中国设计学院需要
有类似的变化吗?
“如果你带着知识与技术离开了耶鲁大学,那将是耶鲁大学的悲哀。”
——理查德·莱文
● 设计教育是当今教育界和设计界所广泛讨论的话题。国内的现代设计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90年代经历了井喷式的增长之后,如今已经扩展成为趋向于整个社会层面思考的大设计教育。
目前中国培养的设计专业人才数量居于世界前列,中国设计教育大家依然认为其中存在问题。知名设计教育家王受之曾多次感慨自己受限于已有教育体系之下的无能为力。他强调设计教育和一般的教育应存在区别,而这样的区别,却并没有在现有的设计教育体系中显示出其应有的特殊性。
开设设计学院学数量众多,综合类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优质设计教育人才逐渐被稀释,设计教育从业者实践经验不足,而学生同样缺少设计的实践经验。但中国的设计教育保证了大国人才需求的首要目标,这一过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
人们都期盼中国的设计教育拥有构建更好、更负责任的未来的感知。正如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理查德·莱文所说:“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04#
从混乱无缝过渡到
清晰的展现
柯林斯为芝加哥设计学院成立 85 周年打造了一种类似的“不断发展”的视觉语言。
沉思“进化”的概念使科林斯找到了画家、包豪斯学院教授拉斯洛·莫霍利-纳吉,特别关注了他的几何艺术实验。
● 柯林斯也借鉴了工业设计师和 ID(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设计学院原芝加哥设计学院) 总监 Jay Doblin 以及他在设计系统方面的工作,为身份制作了“六个能够从抽象形状转换为文字和图像的基础结构”。
这些结构构成了类型的基础,视觉效果利用了动作设计,以便观众可以看到每个单词背后的可能变量。正如柯林斯所说,这允许身份“从混乱无缝过渡到清晰”,就像“设计本身一样”。
接下来一起欣赏芝加哥设计学院新身份的呈现吧
主编:Fly Xu
排版:可 也
编辑:凌柏成 钱泽锋 孙宇隆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36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