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饰设计专业的大学(首饰设计专业大学排名)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对审美和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逐渐增加了对高档消费品的消费。我国首饰消费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成为继住房、汽车之后老百姓的第三大消费热点。首饰消费不仅仅是满足单纯的增值保值需要,更多的是满足艺术和精神层面的需求,是追求时尚、彰显个性和文化品位的需要。因此,首饰设计需要兼顾社会文化、技术工艺、材料材质、消费心理等多种因素,首饰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需要走跨学科发展之路。

坚持市场导向 明确人才需求

跨学科培养首饰设计人才,主要目的是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提高设计人才与市场发展之间的匹配性。因此,在首饰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需坚持市场为导向,在明确市场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完善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

近年来,大型服装设计展、珠宝展览会、首饰设计秀等展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充分体现着时尚行业对首饰设计人才的旺盛需求。通常,无论是服装秀场还是珠宝首饰展会,都离不开“服装+首饰”的组合展示模式,这就要求首饰设计人才须紧跟服装潮流,具备良好的服饰审美修养,能从服装搭配的角度创新首饰设计,并能结合皮具、鞋品打造极具创意的首饰作品。同时,当前首饰的市场材料、技术、工艺不断变化,首饰设计理念、模式持续更新,需要首饰设计人才掌握更丰富的设计知识和更前沿的设计技术。加之当前消费环境下,基础性的形态重构和要素叠加,已无法满足消费者明显提升的消费品位。文化植入、私人订制、非遗传承等要素在首饰产品设计中日益重要,设计者不仅要有新潮的点子,而且要具备良好的文化视野,能结合消费者的文化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习惯设计特色化、个性化的首饰产品。因此,高校跨学科培养首饰设计专业人才,需及时掌握市场对首饰设计人才培养规模、层次、能力的整体需求。在具体实践中,高校可面向行业领域展开专业调查,从而掌握市场人才需求的一手资料,也可依托校企合作项目从企业端获取人才需求信息,为首饰设计人才培养提供有效依据。

加强顶层设计 完善培养基础

首先,高校要明确培养目标。在当前首饰市场环境下,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以及良好文化素养,能综合运用常见材料和工艺技能,并熟练使用计算机设计系统,具备首饰行业所需的生产、加工及营销管理技能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总体上,高校首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要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要面向行业产业、立足院校实际,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意思维的高素质应用人才为目标。其次,科学设置培养课程。在首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除了传统的设计学、艺术学、材料学等课程外,还应将文化学、民族学、服装学、传播学的部分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以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开阔学生眼界。此外,3D打印、微电子、算法、PS等现代技术也应全面引入教学课程,成为帮助学生掌握首饰设计的辅助手段,切实提高首饰设计的效率和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开展跨学科研究,鼓励学生以跨学科思维解决学习问题、创新设计思路。再次,高校及教师要注重开发跨学科教材,尤其要加强首饰设计与材料学、心理学、机械工程学等学科的融合,强化首饰设计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跨学科人才培养有据可依、有迹可循。

优化师资队伍 提升培养能力

教师是推进教育教学过程的关键主体,对人才培养、科研建设、院校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跨学科培养首饰设计专业人才需以优质师资建设为支撑。高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的高技能首饰人才储备与培养,有目的、有计划地招聘具有双师素养的青年教师,或积极吸纳具有多年从业经验、海外留学背景的高学历专业人才,从而保证新进教师理论基础过硬、专业知识扎实,能快速适应岗位教学、科研攻关、竞赛培训等教育教学要求。另外,高校需为新教师提供科学有效的入职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尽早适应教师职业要求。高校要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积极组织校内名师、行业大师与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结对,以指导青年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胜任竞赛辅导工作。将名师工作室作为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平台,通过持续的设计实践,促进青年教师提升设计能力、创新教学方式,努力成长为面向行业领域、立足院校发展实际的双师型师资,为提高首饰设计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基础。此外,培养具有跨学科思维和能力的首饰设计人才,还需要吸纳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优质师资,使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技师、实验员、教师等作为辅助力量参与跨学科人才培养过程,以补齐各高校师资短板和提高优质师资利用效率。还可通过校际合作推动优质师资的跨校流动,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上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拓展校企合作 整合育人资源

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必然选择,在具体实践中要保证校企之间的双向互动。高校要为企业创造可以充分参与人才培养的良好条件,从设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到实施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再到组织见习实习、开展考核评价等所有环节,企业都应当参与。在合作培养中,企业应具有一定话语权,能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实际影响,即企业不是作为提供实习场所的单一角色而存在,而是以首饰设计人才培养者的身份参与校企合作,真正做到为推动首饰行业发展而培养、储备人才。与此同时,高校也要为合作企业提供更多支持,除了为企业创造更多参与人才培养的机会外,还应当在技术攻关、科研建设等方面与企业展开积极合作,双方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为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创造更宽松、优质的环境。高校还可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培训、文化建设等工作提供更多支持,帮助企业做好管理优化工作,进而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搭建更高、更好的平台。高校可打造校内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的实践路径,使教师与行业领域保持紧密联系,从而及时把握行业前沿、更新教育理念,持续具备跨学科培养首饰设计人才的意识和能力,为首饰设计专业人才的跨学科培养,提供更具前瞻性、可行性的创新建议。

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首饰的范畴无限延伸,首饰的装饰性、舒适性不再是首饰消费的关键影响因素,消费者对首饰的故事塑造、情感表达、美学品位、文化内涵反而更为关注。加之珠宝文创、3D打印、智能首饰等现代科技的应用,线上销售、直播售卖、主题展览等营销渠道的更新,都为首饰设计带来新的需求和挑战。首饰市场的层层升级逐步引发了对专业设计人才的需求转型,人才培养工作必须随之创新。跨学科视角下的首饰设计人才培养,是首饰行业市场变革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积极趋势。

[作者:李伟 系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0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项目“基于首饰设计专业的艺工商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XJG-20-11-2)的研究成果]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35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