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计算机艺术(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计算机艺术设计)
在徐汇艺术馆古色古香的展厅中,一组绚丽多彩、变幻多姿的数字艺术作品格外引人注目。这组名为“Mutator VR”的艺术作品由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计算机艺术学科创始人William LATHAM教授创作,将生物学中的DNA进行了数字处理和艺术加工,让其以绚丽的色彩不断盘旋、缠绕,以数字手段模拟并展现DNA的作用过程。
10月28日,由上海交大文创学院举办的艺术创意谷驻地实践艺术展“跨·界 CROSSOVER”在徐汇艺术馆开幕,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访问学者共聚上海,聚焦数字艺术的跨界尝试,探索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计算机艺术学科创始人William Latham(威廉·兰瑟姆)教授、日本跨媒体艺术家UshiDaigo(牛大悟)、英国视觉艺术家CelynBricker(凯林·布瑞克)、中国先锋艺术家陈文华、比利时跨学科音乐艺术组合Passepartout Duo(Nicoletta Favari& Christopher Salvito)等六位国际艺术学者参与驻地活动。来自上海各高校的艺术师生、艺术爱好者、策展人、收藏家等近百人参加开幕式并观展,一同体验在数字光影交错间,生物、医学、计算机等不同学科与艺术碰撞而生的跨界之美。
让艺术跨越学科探索不同艺术领域融合创作的形式已经逐渐成为当下艺术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本次艺术创意谷驻地实践展的核心主旨。展览上还展出跨学科艺术组合Passepartout Duo的作品One Meter Per Minute混合媒介作品。Passepartout Duo是当代古典音乐的倡导者,强调模糊文化和审美的边界,积极探索多元文化、多元学科融合的可能性。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上海交大文创学院院长张伟民教授介绍,今年展览的主题是“跨·界 Crossover”,其实就是希望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艺术领域的数字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工作者们共同探讨当今艺术应该如何“跨界”,让更多的学科与艺术领域深度融合。“希望这个问题,能让艺术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向多领域辐射、拓展,尝试不同学科的跨界、重组,引领更为新锐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
自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上海交大文创学院的“艺术创意谷”项目已经走过了三载春秋。秉持“国际化,学科交叉,产业导向”的培养理念,文创学院一直致力于探索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实践型艺术人才的有效培养路径。“艺术创意谷”项目正是学院在这方面的成功尝试。三年来,艺术创意谷项目邀请了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冰岛、德国、比利时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位国际知名艺术学者来到上海驻地学院,与国内知名艺术家、策展人、行业从业者展开艺术文化交流。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学者们不但会在上海进行艺术创作,参与艺术活动,还会在学院开设讲座、工作坊,让青年学子担任“艺术助理”参与前沿艺术创作和跨文化艺术实践,亲身体验国际艺术行业的魅力。目前,艺术创意谷项目已经在沪上知名艺术馆开展5次大型成果展,并开设多场校园工作坊、公众讲座,覆盖总受众超过10万人次,为申城带来了一缕具有“国际范儿”的艺术清风。
今年,在上海市教委文教结合专项和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工作室的大力支持下,艺术创意谷项目整合了三年艺术实践积累的资源和品牌影响力,搭建起了面向全球艺术教育领域的艺术成果展示和艺术资源对接平台。这一平台集中整合前沿艺术观点和讯息,汇聚中西方艺术学者的创意思想,孵化先锋青年艺术家的想法创意,为中西方艺术教育的交流与实践提供了又一个国际化平台。
展览开幕式上,文创学院还召开了“CROSSOVER艺术”主题研讨会,邀请艺术界的知名专家学者、评论家、艺术从业者共同探讨艺术实践型人才的未来培养方向。
记者:胡思华 摄影:胡思华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35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