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利音乐学院作息时间表(伯克利音乐学院假期时间)
文章 | 李柘远LEO 来源 | 学长LEO
多年来,在国内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哈佛学生极其拼命,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常通宵啃书,而哈佛的图书馆到了凌晨四点半也仍然“灯火通明,座无虚席”。
这个说法被某些不负责的毒鸡汤作者炮制成生动文章、甚至以“哈佛凌晨四点半“命名的畅销书,迷惑了万千国人。
为了揭露不实传言,我通过走访哈佛数家图书馆、采访哈佛不同院系在校生等方式,还原了真相——哈佛学生,几乎不会为了学习而通宵爆肝;绝大多数哈佛图书馆,更是在午夜前就闭馆歇业。
我的真相文发出后,渐渐又出现了另一种偏颇观点:
“哈佛的学生其实没那么认真学习的,要不然,他们怎么都不刷夜做题呢?”
“不要迷信哈佛学生,只要能考进去,就可以高枕无忧享受生活了。\”
当然,我也收到了更多好奇的提问:
“如果不学到凌晨四点半,那哈佛学生平常都如何学习?”
“作为哈佛学生,你每天都是怎么过的?能讲讲自己的作息安排吗?
在即将于年底从哈佛毕业前,我想作为一个在这所学校生活了两年多的学生,无保留分享自己的“一日作息”。应该说,我不算“异类”;我的日程,也因此能反映出不少哈佛同学的lifestyle。
下面要还原的“哈佛一天”,基本无偏差代表了我80%的周一到周五作息。随文附上自己在哈佛的随拍图片和短视频。欢迎大家转发、留言和提问。
早晨-上午6:30am
起床:在学校时总能形成较稳定的生物钟。有时即使不开闹铃,也能在6:30前后不超过10分钟的区间内醒来。
warm-up俯卧撑:我的惯常“醒盹”做法。伸个懒腰活动一下筋骨,然后快速30个俯卧撑,不多不少。喘口气,清醒效果特好。推荐大家(尤其男生)试试。
有时做做单手俯卧撑,醒盹儿效果更佳
当日to-do list确认:用不超过5分钟时间列好当天所有要完成的to-do’s, 涵盖学习、工作、社交等不同板块事项,在一日之始做到心中有数,随后才能有条不紊地高效做事。
6:40am
起床工序完成后,喝一杯常温水,简单洗漱,吃一点黑巧克力,然后出门去健身房。入学以来我都住校园宿舍(on-campus dormitory),走路三分钟就可以到商学院专属的健身中心,特别方便。
凌晨六点多的哈佛健身房已经热闹了起来
6:45am – 7:25am
到达健身房,拉伸热身,随即开始每天清晨半小时到45分钟的运动,有氧无氧配合进行。我不算健身行家,志不在练成肌肉猛男,只求干练精神、浑身有劲。清晨锻炼的哈佛学生不少,所以健身房从早晨6点开门后就很热闹。
举铁后趁着充血来张selfie,更有成就感
天气好时,我也会将健身房里的有氧项目变成到查尔斯河畔慢跑。晨光熹微,边欣赏自然美景边独自跑步,实在心旷神怡。
在河边和哈佛校园里奔跑的我
7:30am – 7:40am
运动完毕,回宿舍洗澡、更衣,随后用1分钟完成每天的保留曲目“晨间激励”——面向窗户站定,望着外面的天空,重复默念下面几句话为自己打气:
我会度过非常卓有成效的一天。
I will spend a very productive day.
我总能通过努力克服任何困难。
I will make efforts to overcome every difficulty today.
我很好,一切都会很好。
I am doing great, and everything will be great.
如果你经常感到早晨起床后缺乏动力、甚至觉得没有希望,不妨试一下这样的“晨间激励”。不要小看1分钟和几句话的力量,因为自我激励真的可能助你“燃”起来。
7:45am – 8:15am
到学校食堂吃早餐,一般不超过二十分钟。哈佛食堂的早餐选择很多,不过我基本吃“老三样”:一碗浇了低脂牛奶的热燕麦粥、两个鸡蛋配两片全麦吐司(有时也吃稍微“不健康”一点的巧克力牛角包)、一小碟综合新鲜水果。
哈佛商学院食堂一瞥
8:20am – 9:00am
和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进行“课前预热讨论”(discussion group pre-class warm-up)。在哈佛,许多学生都会和同届的几位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定期见面(我的小组会面频率是工作日天天见),一同讨论当天要学习的新课材料(比如商学院的课程案例),帮助彼此在课前初步扫除知识疑点、盲点,从而更有准备地进入课堂、有的放矢地听讲、提高学习质量。
9:10am – 12:10pm
进入上午上课时间。
哈佛的本科和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课程设置略有不同。以商学院为例,常规课一节80分钟不间断,升入二年级后还有一节超过两小时的“超级大课”。虽然早已是互联网时代,但哈佛商学院课堂仍严禁一切电子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iPad、手机等,旨在让学生全神贯注参与课堂。
每节课的强度都很大——想开小差?几乎不可能,因为每位学生都要跟紧教授进度、随时准备在全班面前做独立发言,阐述个人观点。想不发言?也不行。因为“课堂参与”是期末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便翘课更是“危险行为”,因为出勤率同样是成绩考评的关键因素。
也因为哈佛的上课强度,整个上午我都几乎处于紧绷状态,只会在课间十分钟去一次洗手间、和同学们闲聊几句。
哈佛教授的上课板书一瞥
在鹅毛大雪中穿梭上课的哈佛本科生
中午-下午12:15pm – 12:45pm
中午下课后,我通常会径直走到距离教学楼仅几分钟的食堂吃饭,这样便可以将午饭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并且还能吃得又饱又从容。
哈佛食堂的午餐选择不少,还经常变花样。除了上百种固定餐食外,也许今天还会特供地中海风格餐食,明天有东南亚主题饭菜,后天出现波士顿大龙虾、中国饺子等小惊喜。所以在哈佛,满足味蕾和胃并非难事。
午餐时经常吃沙拉,健康营养又方便
当然,我是无肉不欢的人,也是亚洲胃
12:50pm – 1:10pm
我把午饭后的这20分钟称作“碎片时段1”。所谓“碎片时段”,意思是在此期间没有固定要做的某件事,视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做不同的事。在每天的这第一个碎片时段,我最常做的是下面可选项里的其中一件:
1. 和同学喝咖啡,社交聊天
2. 快速预热下午上课的新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3. 快速查看、回复微信等社交APP的信息、查发email
4. 放松:坐在商学院图书馆的软沙发椅上眯一小会;读几页正在看的课外书;刷刷手机看看短视频
1:15pm – 4:00pm
下午的课通常从一点多开始。上面已经简要介绍了哈佛的上课模式,这里不再赘述。不管上午下午,高度集中精力的上课状态是永远的必需。
4:00pm – 4:25pm
下午下课后的这二十多分钟,我通常会做两件事的其中之一:做得更多的是“课后整理”,将当天上午、下午课堂上的全部所学知识快速回顾一遍,一边看教材、一边对照热腾腾的课堂笔记,向自己发问,确保已经掌握了重点难点。如果遇到疑难问题,我会通过email或者当面向同班同学/教授请教。
第二个选项是去教授的“Office Hour”(“OH”;办公室开放时间)。在哈佛,每位教授都有固定的OH,学生们可以提前通过email预约,然后在确定好的时段到教授办公室“做客”。
我每周都会预约几位不同教授的OH,不但有自己在商学院的上课教授,也有哈佛其他院系的教授、学者。在OH的15到20分钟里,我会和教授请教他们的学术研究,探讨自己的学业甚至未来规划,或者就国事家事天下事愉快闲聊几句。
通过OH拜访,我增进了与教授对彼此的了解,有机会让不同教授指点迷津,还结识了上课时见不到的更多“大牛学者”,实在是获益匪浅。
我在哈佛的课堂笔记一瞥
傍晚-晚间
4:30pm – 6:30pm
进入今日的第一个“高强度自习&写作业时间”。在这两小时里,我通常会独自坐在哈佛主图书馆的某个僻静角落,关掉手机,戴上耳机,逼迫自己心无旁骛专心于当天作业。
哈佛学生的阅读任务很重,一天(其实只有下课后到晚上睡觉前的个把小时)150页正反面阅读都可以说是家常便饭;除了阅读,当然还有书面作业,商学院教授经常布置课后小论文等不同形式的笔头功课,且难度不低、递交时间紧迫,绝不可能蒙混过关。
这是在哈佛商学院一学期要阅读的其中一半案例材料,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本书、电子阅读材料等
好在这两年的高强度生活已经使我的学习效率日臻完善,因此两小时内就可以快准狠完成不少课业量,但做完当天所有作业还是基本不可能。另外,每周二下午4:30 – 5:30有学生社团活动要参加,因此当天的第一个“写作业session”就相应缩短为5:45到6:30,时间更加捉襟见肘。
6:35pm – 7:20pm
晚餐时间。我通常会和不同同学约饭,不只是哈佛的朋友,有时也会将“晚餐社交圈”拓展到波士顿其他大学(比如麻省理工、伯克利音乐学院等)。 很多忙碌的哈佛学生都将晚饭视为一个重要社交机会,通过“dinner table”来拓展社交圈、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7:25pm – 7:45pm
晚餐后的这二十分钟是一天中第二个可选项很多的“碎片时段”。可以跟国内晨起的家人打电话,也可以听音乐眯一会,促进饭后消食;当然,在最忙碌的周二(因为下午学生社团活动占用了一小时),我很可能会继续学习写作业,抓紧时间尽早完成全部任务。
7:50pm – 9:50pm
进入今天的第二个“高强度学习&写作业时间”。
经过了晚餐和碎片时段的短暂放松、换脑后,重启下午尚未完成的课业。依旧是一个人的图书馆、一摞书、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副耳机、一瓶水、一些补充能量的小食,高度专注两小时,绝不接受手机和其他人的干扰,只求越快越好地完成当天所有作业。
在哈佛图书馆学习其实不愁没动力,因为四周的“奋斗环境”实在太纯粹、太给力了,没有任何杂音,只有翻书声、打字声和刻苦啃书的学生。
在图书馆自习时,我的宁静小天地
9:50pm – 10:10pm
这一天的第三个“碎片时段”。从晨起到现在已经连轴忙了超过15小时,不累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在这二十分钟里,我几乎都会坐进图书馆松软的沙发椅,戴上眼罩,打一个“重拾能量的小盹儿”(英语叫做power nap,也翻译为“日间小睡”),尽可能让身心放松片刻。
深夜
10:15pm – 11:45pm
这是一天结束前的“最后忙碌”。在哈佛读书的同时,我也在国内有自己的创投公司和项目,所以每天都需要抽出一定的“办公时间”远程开会、和团队一道推进工作。过去两年多,我和国内同事们一直延续着“你们的午安,我的晚安”模式,并且配合非常愉快、默契。
在课业较忙的日子,我会首先保证完成当天作业任务,所以偶尔也会把这个工作时段分一部分给学习。
11:50pm – 12:00pm
在零点前,我会完成对这一整天的回顾,最后一次拿出To-do list,总结当日事项的完成情况。如果顺利完成了,great;如果仍在进行中或还未开始,马上明确原因,并计入下一天的To-do。没有特殊原因,就不可轻易向自己妥协。
12:00am – 12:40am
这是一天中的“彻底放松时段”。在这三四十分钟里,我会将学业、工作等“正经事”全部抛在一边,只读喜欢的课外书、看喜欢的电影、写写文章码码字、计划计划近期的旅行、和家人睡前联系一次,有时也会跟隔壁的同学打打手游(从不上瘾)或者网购片刻。
越是忙碌,越是需要充分减压,对自己好点儿。
12:45am – 12:55am
洗漱冲凉,准备上床。
凌晨1点左右
静思冥想片刻,然后和世界说晚安。忙完一整天后沾上枕头就秒睡的体验,你也能够拥有。
静谧的查尔斯河之夜
以上就是我的“哈佛一天”,可以总结为“三很”:很忙,很充实,很有收获。
“忙”,是99%哈佛学生的状态。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30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