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经理人(酒店经理人证书)
中国酒店业近40余年的发展。
从无到有;
从涉外宾馆到星级饭店;
从全服务型酒店,到有限服务型酒店;
从高档酒店一枝独秀到经济型酒店的遍地开花;
从高档酒店与经济型酒店热,中档酒店冷的哑铃式发展结构到中档酒店热,高档酒店和经济型冷的橄榄球式的现状;
从仰望“高处不胜寒”的世界酒店10强,到如今国内酒店集团已跻身10强中的3席。
这一切都说明中国酒店业在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进、快速发展,见证了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度在短短几十年间跻身世界第二经济体。成绩斐然并非偶然,也实属不易。
一代酒店人,见证了中国酒店业的发展,从业生涯至今,仿佛看见了这个行业遁入了一个“怪圈”。
酒店职业经理人,你的年龄大了吗?
现在,从所有的旧媒体、新媒体平台看见的各类层出不穷的招聘广告看酒店各岗位职业经理人的招聘,最扎心的条件,没有之一,那就是年龄:不超过45岁(有的更苛刻到40岁)。
多么痛的领悟啊!
在这个行业奋斗了20年以上的酒店人、酒店职业经理人,往往看见这样的招聘内容,心里无形中产生了一种悲怜。把自己一生奉献给了这个行业,还在中年,远远没有到退休年龄时,就要被这个行业所淘汰。
现今酒店业,年轻人不愿意进入,而又对年龄“偏大”的管理人才产生“歧视”,试问问,我们毕生奋斗的酒店业,你究竟需要什么人?如何才能让这个行业不在病态下健康成长?
中国有句古话:“姜还是老的辣”,特别对于追求精细化管理的酒店业,不是仅凭年轻人的一股冲劲就可以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所有问题,酒店日常运营管理,需要沉得下心的老酒店人,用其执著、坚韧地、强烈的主人翁精神,才能把酒店经营好、管理好。
试看看现今酒店以服务著称的头部酒店典范,就拿广东某地某家温泉度假村来说吧,其从开业至今已经20年了,能在行业里树立起以“服务”为典范这面旗,她不是靠急功近利,一蹶而就的,而是需要时间的积累,企业文化的构造,更重要的是酒店掌舵人——总经理的用心极致,带领整个团队:一件事、一条心、一起干、一辈子干下去的决定和毅力才造就了其今天神话般的服务奇迹。如果这家度假村的掌舵人不能用心沉淀下来,今天换一个总经理,明天换一个房务总监,后天不知道销售总监从哪里空降而来,酒店的整个管理团队永远遁入不断流失、换人的“怪圈”中,试想想,这样的酒店能在这个领域创造出奇迹来吗?也许可以,那这个所谓的“奇迹”一定是负面的。
近日,广东某学院院长在其朋友圈发表了这样一段话:其在西北大学的导师,今年91岁了,给予他的期望是,60—80岁还要继续工作,特别60—70岁之间是最能出研究成果的年龄段。这是一位91岁高龄的导师对自己学生的期望,更是自己毕生的经验之谈,多么让我们这些后辈们脸红和汗颜啊。
再看行业某位资深高管,在朋友圈的感慨:现实的心酸!人至中年,本是风华正茂、阅历丰富,在互联网的熏陶下,酒店业本是全行业前沿阵地,早已跟上时代的步伐,可惜一刀切的盲目自以为是,断送了多少有理想有抱负的酒店大佬。悲哉!
再说说行业的实实在在存在的“笑话”,近20年,由于经济型酒店与所谓的伪中端酒店(其实与经济型酒店没有区别)的高速发展,并一味追求年轻化的驱使下,很多走马上任的店总、店长、总经理,刚从学校毕业没有两年,个别甚至根本没有从事过酒店业就直接上任,试想想,这样的“人才”能管好一家酒店吗?可能连最基本的SOP服务流程都还没弄清楚,面对客人服务时,哪些禁忌都不晓得,对酒店各部门运营都不了解,对酒店的KPI指标有哪些都不晓得(或者只了解皮毛)?何来“服务”?何来“管理”?
所以,奉劝酒店行业的投资者(老板)、管理公司的负责人,在酒店管理人才用人方面,追求年轻化无可厚非,但凡事不能太绝对,迈入40岁以上,65岁以下的酒店人,正是风华正茂,经验积累最佳的“黄金年龄”段。抛弃了这群职业经理人,对行业来讲,是一个莫大的损失。从行业发展来看,更是一种病态。
酒店职业经理人,你失业了吗?
谈到“失业”二字,不由得不牵出“口罩”下的酒店业,“口罩”过去了三年,不但没有结束,反而还时断时续、反反复复,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让这个行业和从业者苦不堪言、望眼欲穿。
整个行业不好,对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来讲,可想而知,更加艰难。
在这三年间,很多的同行朋友们,曾经身居要位的酒店职业经理人请求推荐工作,这些酒店职业经理人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步入中年。中年,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讲,是人生生存压力最大的阶段,上有老,下有小,还面临所谓的房贷、车贷等等,加之行业对40以后的中年就业“歧视”,让这部分中年职业经理人在“口罩”时代举步维艰,用“入不敷出,吃不饱、穿不暖”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张爱玲有一句话说:“人到中年,会时常觉得孤独。因为一睁眼发现周围都是依赖你的人,而你想依赖的人根本没有。”
虽然这仅仅是一小部分人群,但以点概面,可以看出现今社会,各行各业的职业经理人们生存现状的不易和艰辛。
大环境不景气,小行业更加看不到头。
酒店职业经理人,失业了,怎么办?在无法换行业的境况下,是否可以换一个赛道发展?
与酒店供应商联合起来,小范围的定期搞搞行业沙龙,聚焦话题的前提下,满足供应商与酒店高管的双方需求下,从而实现小盈利的模式求生存。前提是,组织者要有一定的行业人脉和社会阅历,有号召力,不是每一个酒店职业经理人都能具备的实力。
既然进入了中年,对行业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也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何不利用毕生所做、所知、所学来传业授业,培育更多的行业人才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但诸不知,整个行业一片亏损、唱衰的大环境下,有几个投资人、掌舵者还拿得出资金来让自己提升,让员工受训?
失业,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讲,是不希望发生的,对于整个行业来讲,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也是无力挽回的。唯一的期望,口罩尽快结束,老板们摘掉对中年酒店职业经理人“歧视”的有色眼镜,让在这个行业干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的中年酒店职业经理人们能继续在这个行业里发光发热,把其毕生所学继续赋能于这个行业,传授于后来酒店人。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25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