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特尔诺沃(大特尔诺沃沙皇城堡)

公元1018年保加利亚第一帝国被拜占庭帝国所灭,随后进入一百多年拜占庭人统治时期,但酷爱自由的保加利亚人绝不会轻易接受外国统治,因此保加利亚在1040年、1071年和1084年发动了反拜占庭起义……

虽然三场较大规模起义和无数此起彼伏的小规模农民、贵族暴动均以失败告终,但这些都为保加利亚1186年起义成功做了铺垫和准备,而标志保加利亚反拜占庭起义成功的历史事件,便是著名的彼得·阿森与伊凡·阿森兄弟暴动!

彼得·阿森与伊凡·阿森兄弟暴动

经过阿森兄弟暴动,保加利亚成功争取独立,建立新的保加利亚独立国家——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第二保加利亚王国,从此保加利亚历史进入崭新时代。而本期咱们就来看一看这场影响深远的彼得·阿森与伊凡·阿森兄弟暴动……

阿森兄弟

保加利亚历史上的阿森兄弟暴动,主要指的就是1185-1186年彼得·阿森与伊凡·阿森两兄弟所率领的反拜占庭独立战争,出身贵族的彼得·阿森与伊凡·阿森无疑是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角。

彼得·阿森与伊凡·阿森两兄弟雕像

彼得·阿森和伊凡·阿森兄弟是保加利亚抗击拜占廷统治的卓越领导人和民族英雄,出身显贵之家(一说二人出身富裕牧羊人之家)的两兄弟身上其实流淌着保加利亚贵族血统。

早在拜占庭人刚刚统治保加利亚时,保加利亚贵族赫里斯托带着17个女人逃到深山当中,过着躲避拜占庭人的艰苦生活。由此他们生儿育女,经过十几年就发展成了数十人的大家族。

拜占庭治下的保加利亚

山里逐渐住不下一家人,于是他们来到了一个边陲小镇,在此繁衍生息一百多年。终于等到公元1185年,拜占庭帝国在小亚细亚被塞尔柱土耳其人暴揍,拥有赫里斯托血统的镇上居民决定起兵反抗拜占庭人的统治!

而彼得·阿森和伊凡·阿森兄弟正是他们的领导者,他们率众在保加利亚东北部发动起义,击败拜占庭驻军,随后起义规模越来越大,最终建立了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和兄弟俩先后执政的阿森王朝(1185-1280)。

保加利亚第二帝国

所以彼得·阿森就是日后保加利亚第二帝国阿森王朝的首位沙皇——彼得四世(Петър IV),也叫泰奥多尔 (Теодор)、西奥多·彼得,也有翻译成“佩特尔”的。于公元1185-1190年在位。

彼得·阿森在1190年让位给弟弟伊凡·阿森,即沙皇伊凡·阿森一世(Иван Асен I),也叫别尔宫(Белгун),也有翻译成“伊万”的,于公元1190-1196年在位。

伊凡·阿森一世

而当伊凡·阿森和彼得·阿森先后去世后,兄弟当中最小的胞弟卡洛扬又继任,史称沙皇卡洛扬(Калоян),也叫约安尼卡 (Йоаница),于1197-1207年在位,当然卡洛扬的故事就是后话了。

阿森王朝君主列表

咱们本期单说彼得·阿森和伊凡·阿森兄弟俩:据说兄弟俩起兵的原因是1185年11月,他们在率军同诺曼人作战时要求获得领地,但拜占庭帝廷不仅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也没有给他们升官,因此不满发动起义。

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1185年底伊萨克皇帝同匈牙利国王的公主完婚,所以向保加利亚征收额外的牲口税,此举引起保加利亚贵族和平民的普遍不满,而阿森兄弟趁机暴动,并很快将自发的地方动乱变成了反对拜占庭中央政府的有组织性起义!

而在保加利亚民间传说当中,在1185年民间命名的"迪米特洛夫日"前后,阿森兄弟在特尔诺沃盖了一座"圣·迪米特尔"小教堂。但突然之间"圣·迪米特尔"显圣到特尔诺沃的城墙之上,于是引来保加利亚北部地区广大城乡群众的蜂拥瞻仰。

趁着广大保加利亚底层民众汇聚之机,阿森兄弟发布宣言,揭竿而起。并且哥哥彼得还“根据神的旨意和传统”,“头戴金环,脚穿红靴”,宣布自己为保加利亚人的“沙皇”,此举标志着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开始创立。

无论是哪种说法,阿森兄弟都在1185年底开始了这场改变保加利亚被统治命运的暴动起义……

暴动与起义

保加利亚全境被拜占廷占领后,拜占廷统治集团残酷剥削和压迫保加利亚人,强制推行同化政策,招致保加利亚人百余年的反抗斗争。期间波高美尔派/鲍格米勒派异端教派起了重要作用。

保加利亚鲍格米勒派异端教派石碑

等到12世纪末,拜占庭帝国接连受到塞尔柱土耳其人、匈牙利人和德意志人的侵袭。而公元1185年拜占庭皇帝安德罗尼卡一世(Ανδρόνικος Α’ Κομνηνός,1183-1185年在位)的统治被推翻,拜占庭面临内忧外患。此等时机让那些不满于拜占庭统治的保加利亚贵族看到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安德罗尼卡一世

公元1185年秋,保加利亚东北部第诺伐的人民,在贵族出身的伊凡·阿森和彼得·阿森兄弟领导下掀起了大规模反抗拜占廷统治的起义。等到1186年春,阿森兄弟俩领导的起义军就攻打到了曾经保加利亚国的首都——普雷斯拉夫。

但因拜占庭军团着重防守而未能攻下坚固的要塞,于是起义军越过巴尔干山脉,转战色雷斯地区。等到这一年夏天,拜占庭新皇帝伊萨克二世(Ισαάκιος Β' Άγγελος,1185—1195,1203—1204年在位)亲率大军平乱。

伊萨克二世

拜占庭主力军将阿森兄弟的起义军逼退到了多瑙河以北,相当于被赶出了保加利亚地区。但阿森兄弟不甘失败,就跟多瑙河以北的一支突厥部落——库曼尼人,结成了反拜占庭军事政治联盟。

库曼尼人

这支联军随后在伊萨克皇帝回到君士坦丁堡后,收复了多瑙河以南至巴尔干山以北的广阔地区,还进入了色雷斯和马其顿地区,再度威胁到了拜占庭的统治。于是伊萨克于1187年春又先后派出两支军队去平息反抗行动。

伊萨克皇帝

伊萨克后来又一次率军亲征,包围并攻克了斯雷德茨、洛维奇等地,打通了直扑起义军大本营——特尔诺沃的道路,随后拜占庭主力包围特尔诺沃3个月之久,久攻不下只得被迫议和。

所以1187年拜占庭实际就默认了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的存在和地位,并在1188年夏和阿森兄弟签订洛维奇和约,双方正式停止军事行动。此外拜占庭还承诺释放在君士坦丁堡充当人质的卡洛扬(即阿森兄弟最小的胞弟)回国。

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国徽

至此,阿森兄弟的反拜占庭暴动与起义宣告成功!从此建立了保加利亚第二帝国,首都就定在特尔诺沃,后世称之为“大特尔诺沃(Велико Търново)”,跟普里斯卡、普雷斯拉夫并称为保加利亚的三大古都!

大特尔诺沃

当然起义虽然成功了,但保加利亚人与拜占庭的斗争还远没有结束。事实上1187年的拜占庭之所以急于向保加利亚起义者作出让步,是因为它正面临西欧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1192年)的威胁。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路线

公元1188年12月,拜占庭当局同意德意志军队从巴尔干半岛过境前往巴勒斯坦进行十字军东征,但等1190 年十字军途经保加利亚时,在德意志皇帝的支持(挑拨)下,保加利亚人再一次同拜占庭战火重燃。

十字军

所以1190—1196年间,保加利亚-拜占庭双方多次交战、各有胜负。而除了起义军占据的被保加利亚外,这六年当中,连同色雷斯全部和马其顿的一部分土地也落到了阿森兄弟的手中。

1196年的保加利亚第二帝国

一个逐步发展壮大的保加利亚第二帝国正在缓步爬起……

新时代

公元1195年夏,拜占庭皇帝伊萨克二世决心再征保加利亚,结果他的弟弟阿历克塞·安格尔发动政变,废黜、刺瞎并囚禁了伊萨克二世,随后登上帝位,史称“阿历克塞三世(Alexios III Angelos,1195-1203年在位)”。

阿历克塞三世

这位阿历克塞三世在统治期内最重大的事件就是灾难性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1204年)。而十字军代表阿历克塞四世·安格洛斯(伊萨克二世之子,1203-1204年在位)攻击了君士坦丁堡,最终使拜占庭帝国崩溃,分解为多个小国家。

阿历克塞四世·安格洛斯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路线

所以这段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受到了严重削弱,但遗憾的是,此时保加利亚内部也不安稳:在拜占庭的挑拨下,一位叫名做伊万科的保加利亚贵族于1196年杀害了沙皇伊凡·阿森一世。

随后伊万科/伊凡科自号沙皇,史称“篡位者伊万科(Иванко/Ivanko,1196年在位)”。本来已经在1190年主动让位给给弟弟的初代沙皇、镇守普雷斯拉夫的哥哥彼得·阿森,听闻弟弟被弑杀后,立即率军夺回了大特尔诺沃,然后驱逐了篡位者伊万科。

保加利亚第二帝国标志

但不幸的是,彼得·阿森也在次年(即1197年)也被谋害,两年之内保加利亚第二帝国两代沙皇——伊凡·阿森和彼得·阿森兄弟相继死去,引发了新生保加利亚国家内部动荡。

好在阿森兄弟还有一位最小的弟弟——卡洛扬·阿森。在彼得最后的时光中,他跟三弟卡洛扬共掌国事,继续伊凡·阿森未竟的事业,即巩固和扩大保加利亚的疆土。所以彼得死后,小弟卡洛扬挺身而出继承了王位。

从此保加利亚进入了第二帝国时代的发展阶段,而彼得·阿森与伊凡·阿森兄弟的故事也就告一段落,接下来保加利亚将在卡洛扬·阿森的手中进入新时代!当然那就是后话了……

至于彼得·阿森与伊凡·阿森兄弟的故事,则被后世保加利亚人所传颂,至今保加利亚人还通过各种方式纪念这两位反拜占庭领袖和民族英雄!今天大特尔诺沃城扬特拉河畔的广场上,还矗立着阿森兄弟俩的纪念碑:

整个纪念碑的造型如长剑直指天空,碑下有四位跃马纵横的骑士,分别是彼得·阿森、伊凡·阿森、卡洛扬·阿森和伊凡·阿森之子——伊凡·阿森二世!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保加利亚才能于12世纪末摆脱拜占庭的统治,开创了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的辉煌时代……

阿森王朝纪念碑

那么在彼得·阿森和伊凡·阿森兄弟死后,三弟卡洛扬·阿森是如何统治保加利亚国家的?卡洛扬·阿森和伊凡·阿森二世又对保加利亚国家做出了怎样卓越的贡献?

欢迎持续关注本系列,敬请期待下期精彩内容!

参考资料:《保加利亚史》、《巴尔干古代史》、《外国军事人物辞典》、《保加利亚史略》、《欧洲历史大辞典》、《拜占庭史》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24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