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拉契亚(阿巴拉契亚山脉)
阿巴拉契亚山脉是北美洲东部的褶皱山脉。亦称阿巴拉契亚高地。北起加拿大纽芬兰岛,南至美国亚拉巴马州中部,全长近3200千米,宽130-560千米,呈东北-西南走向。整个山系分为北、中和南阿巴拉契亚山三个区域。
阿巴拉契亚山脉由中山、低山、台地和纵谷构成。呈东北-西南走向,北部宽仅130一160km,南部宽达480-560km。
构造上属古生代褶皱带,中生代、新生代几经夷平与抬升,地形主要表现为平缓的高原、丘陵和谷地,海拔仅300一600m,局部地带保持海拔较高的狭长山地。最高峰米切尔山海拔2307m。
以纽约附近为界,分东北和西南两区。东北区以新英格兰高地为主体,海拔300一500m,向东、南倾斜,曾受第四纪冰川影响,冰蚀和冰碛地貌广布。
西南区由四个地形区构成:
西部是阿巴拉契亚高原,以俄亥俄河为界,北称阿勒格尼高原,南称坎伯兰高原,面积广阔,岩层近于平展,起伏和缓,海拔300一600m;
高原以东是岭谷区,是在构造基础上经差别侵蚀而形成的岭谷相间排列的地形区,谷地宽广,是重要的农耕地带;
再东是蓝岭,绵延起伏,由北向南增高,南部海拔1800m以上,米切尔山即位于北列山地中;
最东部是皮德蒙特高原,亦称山麓台地,由前寒武纪岩层构成,久经侵蚀,起伏和缓,海拔300一360m,东侧以陡崖与大西洋沿岸低地相接,河流至此陡落,多急流澡布,从纽约向西南经华盛顿、里士满、哥伦比亚到哥伦布城一线有“瀑布线”之称。
各区气候差别大,1月平均气温北部约一-10C,南部可达8℃;7月北部在20℃以下,南部在24C以上;年降水量东部约1500mm,西部约1000mm。
源自山地的河流多属大西洋流域,较大的河流有特拉华河、波托马克河、俄亥俄河等。
多为混交林,北部针叶树较多,南部则以阔叶树为主。有云杉、冷杉、桦、山毛样、椴、糖槭、铁杉、栎等树种。
阿巴拉契亚山脉矿藏丰富。拥有世界最大的石棉矿。亦是美国最大的煤产区,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70%。褶皱带多为无烟煤,西部高原多为炼焦的烟煤,煤层最厚可达3m多,且煤质好,易开采。
此外,还产铁、铅、锌和大理石、花岗石等。
东隔大西洋与欧洲相望,是欧洲殖民者最先进入美洲的地区,开发较早,是北美经济发达的区域之一。
岭谷区是美国麦类作物重要产区之一。
阿巴拉契亚山的地质岩层
利用山区资源,“瀑布线”上发展了一连串的早期工业城市。
山区及山麓地带的城镇有波特兰、奥尔巴尼、斯克兰顿、纽约、华盛顿、里士满、匹兹堡、夏洛特、哥伦比亚、亚特兰大、蒙哥马利、伯明翰、哥伦布城等。
阿巴拉契亚山地自然风光优美,有国家公园、州立公园和游览地多处。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24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