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岗在哪里(诸葛亮卧龙岗在哪里)

武侯祠

这里是“三顾茅庐”“三分天下”策源地 这里是他成才的摇篮,是他走向政治生涯的起点——诸葛亮为何选择南阳和南阳的卧龙岗

风云起乱世,时势造英雄。

他未出茅庐,已定天下三分,被称为智慧的化身;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忠义的楷模,廉洁的典范;他以儒学为核心,兼具道、法、墨等传统文化之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集大成者。今天,“诸葛亮”,已不仅仅只是一个名讳,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传播的是高尚的人文精神,闪耀的是精粹的文化光芒。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的一生,辉煌灿烂的地方很多,但在南阳躬耕的这十年,可谓是他人生中浓重的一笔。三顾茅庐,《草庐对策》,天时、地利、人和,南阳和南阳的卧龙岗,是他实现远大志向和政治抱负的起点,也决定了他的政治走向,从而成就了他一生的伟业。

天下之大,诸葛亮为何独独选择南阳和南阳的卧龙岗,作为躬耕求志所在地?为何选择这里作为他的政治起点?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翻阅史册,拜访专家学者,试图探索其中的奥妙。

社会因素 “天下名都”的优越环境

“南阳历史文化丰厚,尤其是西周至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位,在全国举足轻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震中,曾从南阳历史沿革及南阳在历史上的地位进行探析,正是因为南阳具备突出的社会因素,才会吸引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西周时,南阳在周的南部,周天子非常重视这片富庶的土地,曾分封申、吕等诸侯国。秦昭王三十五年,初设南阳郡,郡治在宛(今南阳市)。春秋战国时期,南阳是全国八大都会之一,也是著名的冶铁中心,《史记·货殖列传》载:“秦代魏,迁孔氏于南阳,大鼓铸,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战国至秦朝,南阳是冶铁和手工业重要基地,《盐铁论》说宛是“富冠海内”“天下名都”。汉代,南阳的军事、政治地位非常突出,是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经济、文化更是达到历史鼎盛。西汉时,南阳是全国著名的五都之一,全国设工官的9个地区和设铁官的46个地区之一,南阳水利与关中郑国渠、成都都江堰齐名,并称全国三大灌区……东汉时,光武帝刘秀起兵南阳,成就帝业,南阳被称为“南都”“帝乡”,地位仅次于洛阳,政治上具有特殊地位。

另外,西周至汉代,南阳人才辈出,涌现出“谋圣”姜子牙、大秦名相百里奚、“商圣”范蠡、法学家张释之、“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等蜚声华夏的历史人物……三国时期,更是魏蜀吴的人才库,陈寿《三国志》中记载的南阳籍人物多达50余位,南阳的文官武将和著名学者灿若群星……

时代因素 东汉的南阳有强大的政治“圈”

“东汉时,南阳拥有强大的政治‘圈’,诸葛亮选择躬耕于此等待政治时机合情合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学会会长王子今,在一次座谈会中谈道。

南阳在东汉时期是全国著名的大都会。作为一位政治家,诸葛亮很懂得时势造英雄的道理。十七岁是其抱负开始成形的时代,政治上“成形”需要相应的政治舞台。诸葛亮有一个正统观念,就是要辅佐汉室,在当时的环境下,南阳是高层政治人物生活的地方,只有到南阳才能找到汉代的正统,才能参加到当时的政治“圈”里去,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政治精英。《后汉书·刘隆传》载:“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史料记载,东汉时,南阳出了5位皇后,官吏达195人,任职三公的27人,任职九卿的38人,被奉为侯王者120人,可以说南阳人是东汉王朝的政治支柱。所以,诸葛亮要想匡扶汉室,恢复汉帝国,南阳是必然的选择。

除此之外,南阳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选择这里可以“放眼天下”。《汉书·地理志》载:“宛,西通武关,东受江淮,一都之会也。”是时,卧龙岗下的宛郢大道是南北交通要道,白河是南北重要水上通道。南阳在汉代具有重要的交通地理地位,作为四通的枢纽,联系南北交通,自然成为连通各地的信息中心。而且,天下纷乱已久,长安早已残破,河洛地区的文明积累亦大多被摧毁,而南阳地区则相对安定,原有经济文化基础也大体保全。

诸葛亮显然注意到了南阳的政治优势、经济优势和交通便利、集中交汇四方信息的优势,选择南阳可眼观天下,分析形势,观摩时局变化,时刻把握天下大势,等待时机施展抱负。

政治抱负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武侯当此时,卧龙独摧藏。掉头梁父吟,羞与众争先。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宋朝政治家王安石曾以诗篇《诸葛武侯》赞扬诸葛亮的“卧龙之隐”,同时,也从侧面透露出诸葛亮的远大志向和政治抱负。

诸葛亮年少时便有雄才大志,在南阳躬耕时更“自比于管仲乐毅”。诸葛亮受刘备三顾后,制定了著名的《草庐对策》,为刘备制定了“跨有荆、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联吴抗曹,最终达到“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也成为诸葛亮为之奋斗一生的志向。为了实现这一志向和目标,诸葛亮鞠躬尽瘁,跟随刘备东征西讨,出谋划策,不辞劳苦。

“诸葛亮远大的政治抱负,不是在刘备三顾茅庐时突然产生的,而是与躬耕求志地的选择,汉室正统明君的选择,以及成霸业、兴汉室的战略目标都是一体的。”有学者认为,“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是中国道家哲学思想,诸葛亮作为智圣,选择躬耕于南阳卧龙岗,绝不是像陶渊明般的隐居,而是“卧龙智慧”的一种潜伏,他看准了南阳是一个政治、军事信息的汇集地,能够掌握多方势力的发展走向,有利于他学习谋划和对整个国家形势的分析,是为“复兴汉室”做充分准备……还有学者认为,诸葛亮之所以选择南阳卧龙岗,是因为这座高岗是一条文脉之岗,在诸葛亮之前,这里曾出过两任名相,“谋圣”姜子牙,兴周伐商,成就周王朝800年天下;大秦名相百里奚,助秦腾飞,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诸葛亮正是要追逐姜子牙、百里奚的足迹,效仿他们的思想、精神、品质,隐居求志遇明君而为帝臣王佐建不世之功,最终实现匡扶汉室的目标……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南阳和南阳的卧龙岗,孕育、成就了诸葛亮;而诸葛亮,通过政治实践,丰富了南阳智慧和南阳文化。来源:南阳晚报 #你好守护者联盟#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23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