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关学校(上海海关学校2023年录取分数线)

七秩育人铸忠诚,守关报国创一流。

上海海关学院作为海关总署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学府,70年来,学校一直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忠诚报国为使命,以为关育才为己任,走特色办学发展之路。

70年的办学历程,历代关院人共同书写了一部与新中国海关共同奋斗的创业史,一部与高等教育发展同频共振的奋斗史,一部培养国门卫士铸就忠诚的发展史。

面向新发展阶段,上海海关学院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谱写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篇章。

学生进行准军事化队列训练

01

七十载育人铸魂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门的钥匙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中,培养新一代海关干部担当起把守中国国境大门的重要任务迫在眉睫。1953年对外贸易部上海海关学校正式成立,旨在为全国海关培养德才兼备的中等专业人才。

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学校的创建者们一切服从国家的需要,从全国各地海关奔赴学校。学校学习抗大精神,借教室、借宿舍、借办公室,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在上海海关的大力协助下,首届学生顺利入学。

全体师生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精打细算,将学校在上海汾阳路45号地块上建起来。随后,慢慢组建了比较正规的学校机构和教学体系,建立了制度,制订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编写了教材,为学校发展打下基础。学校按照“政治坚定,业务专练,作风文明,体魄健壮”的培养目标,逐步建立、健全海关管理专业,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完全服从国家大局,“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第一代关院人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白手起家,以高度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开辟了新中国海关教育的新篇章。

对外贸易部上海海关学校欢送1961年夏季应征入伍同学留影

1966年,学校长跑队勇夺上海市5000米男子迎春越野跑冠军

1966年-1978年期间学校遭遇了停办。改革开放迎来了兴办教育的春天,学校正式复校。在面临校舍被占、教职员工分散各处、器材物资全部散落的情况,关院人坚定信念、集中力量全面兴办学校。

王培镇、刘毅、姚寿山、沈耀如等老领导归队成立临时党支部筹备复校工作,集中精力解决“房子”“班子”“师资”方面的问题。当时,海关业务课很难找到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师资,特别是关于法律、经济、商品等方面的师资更是紧缺。

面对困难,学校前瞻性提出的第一张“菜单”是“保外语”的特色菜,师生共同提高外语水平,为今后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建设的需求重点培养了一批具有对外交流能力的海关人才队伍。

1996年,学校把“上海海关专科学校”校牌换成”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校牌

1980年到2006年,学校从收回汾阳路的老校舍,到迁校浦东、建设浦东新校区;从海关专科学校到海关高等专科学校;从单一专业拓展成根据海关需要的多个专业;从培养大批专科水平的海关力量,到面向社会、服务经贸,培养大批报关和物流人才;从面向海关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干部培训,到面向世界开展海关专业培训和交流,关院人发扬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体现了自信自强、勇毅前行的奋斗担当。

学校的教学、科研、师资和培训上了新台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关教育培养体系。学校以崭新的面貌在浦东崛起,为学校进一步上层次发展夯实了基础。

发展本科教育是中国海关主动适应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形势需要,进一步改善海关人才结构,提升海关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

进入新世纪以来,筹建上海海关学院时间紧,头绪多,任务重。海关总署高度重视学校发展工作,倾全国海关之力申办海关学院,力争把学校这个海关的“独生子女”变成海关的“掌上明珠”,全力帮助解决升本过程中面临的土地面积、师资队伍结构、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全校上下更以“北京申奥”、“上海申博”的精神,拿出“拧成一股绳、狠下一条心、办好一件事”的劲头齐心协力做好“建院升本”工作。

2007年,学校顺利升格为本科院校,设立上海海关学院,这承载着时代赋予的重任,凝聚着海关人的共同愿望,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学校严格按照本科院校标准办学,始终坚守初心,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对标海关行业需求,以敢想敢为的精神和锐意进取的魄力,凝心聚力谋发展。

今日的学校校门校牌

02

新时代跨越发展

进入新时代,学校逐步驶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快车道。2018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办学层次实现历史性跨越。2019年,海关总署与上海市签署合作备忘录明确共建上海海关学院。2021年,学校设立上海海关学院临港国际校区。2022年,学校顺利纳入上海市博士授予单位培育建设名单以及上海市博士后流动站建设筹备单位名单。学校在育才成效、教育质量、国际交流、办学格局等方面,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学校致力于培养符合海关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海关管理以及外经贸专业人才,其中不少优秀学子已先后成长为海关战线和国家各个领域的中流砥柱,他们把忠诚书写在祖国大地,将报国镌刻于斗转星移。

校友守卫在高原边关

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海关专业人才,输送大批优秀“国门卫士”,他们常年坚守在沿边沿海高原等地区全部各类口岸。三年抗疫期间,无数关院毕业生身着“大白”冲在抗疫最前线,筑起了国门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用真情与实干展现了关院人的使命与担当。

两名毕业生常年驻守新疆红山嘴边关,组成两个人的海关,被称为“雪山孤岛的帐篷海关”;涌现出如“全国海关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张伟等典型。

通关系统实训室

学校对接国家战略和海关需求,以“海关学”创建为核心,积极构建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以及检验检疫类相关学科的合理布局与交叉融合,为海关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学科支撑和学理支持。创建了海关检验检疫安全、海关稽查两个新专业,逐步建构对接海关需求的三大专业群:以现代化监管为主体的海关管理专业群、以国门安全为核心的海关检验检疫专业群、以大数据为特色的海关风险防控专业群,全面对接海关新职能和国际规则新变化。

随着海关总署原党组成员、国家口岸办原主任黄胜强教授在上海海关学院任教,海关系统兼职教授、客座教授选聘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一批海关系统的名师大家陆续走进研究生课堂。基于海关专家们严谨的授课态度,《海关管理理论与实践》《公共管理前沿专题》《海关国门安全管理》《海关税收制度》等一批精品课程在不断的打磨下隆重推出。

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已与10多所海关特色的海外高校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开展务实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作为中国海关国际能力建设重要基地和世界海关组织(WCO)亚太地区培训中心的平台作用,积极打造“一带一路”国家海关能力建设基地,近5年来为世界各国培训高层次海关官员2000人次。

世界海关组织PICARD认证证书授予仪式

关院学生参加国际交换生项目

学校还参与了世界海关跨境电商国际规则的制定,牵头制定了《世界海关组织跨境电商标准框架》,代表国家参与修订《京都公约》等活动,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声音。学校多名本科生的论文被世界海关组织PICARD会议录用,其中的学生代表应邀作主题发言,得到会议高度评价。

在海关总署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设立临港国际校区,推进苏州分校建设,拓展办学物理空间,初步形成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

上海海关学院临港国际校区明确了六大功能定位,即建设成为海外人才教育与培训的基地、本土人才国际化培养的平台、国际化人才集聚和交流中心、世界海关前沿问题研究智库、国际海关学术成果展示窗口及中国海关文化品牌传播渠道。临港国际校区的建立加快了学校国际化办学步伐,为学校更好服务海关高质量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临港国际校区将于今年建成投入使用。

上海海关学院临港国际校区

03

向未来逐梦一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学校推进海关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海关是国家对外的窗口,承担着维护国门安全和促进对外开放等方面的重要职责。走过70年的上海海关学院,因海关需求而生,因海关发展而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初心不改。

今后,学校将全面实施以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战略,围绕人才强校、关校合作、国际化三大发展战略,坚持立地顶天,依特做特,以特促强,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建设,提高治理能力,师资队伍水平显著提升,校园布局更加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办学质量进一步得到广泛认可,加快建设海关特色鲜明、服务国家战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高等学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近期,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申报的《锻造国门卫士 创建中国特色一流海关本科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本科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这也是学校多年来育人成效的集中体现。

70载硕果累累,70岁风华正茂,70年阳光正好!面向新发展阶段,上海海关学院正在以更加坚定、更加成熟的步伐迈向建设一流海关大学的新篇章!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22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