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歌德学院(上海歌德学院德语培训官网)
中国一直不乏德吹,譬如青岛下水道油纸包着的替换零件、宇宙最强足球队、实验室一般的德国人的厨房等等。住在拜仁州近两年,以前在网络上看到的谣言也不攻自破,但是不自觉地我也变成了一名“德吹”。
我住在一个只有十万人的城市里,按中国的观念算是一个县城,但是在德国却算是大城市。两年里,我除了听过一次土耳其裔德国人、一次西班牙语者吵架,完全没听过德国人吵架;贫富差距真的算很小,贫穷的人可能就是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足够的钱去海边度假,基本的生活质量都不算很差;比起法国车、意大利车,德国车确实是质量有保障,德国的产品也确实都定位在中高端市场……
和每晚一样的,我今晚依旧守在电视机前看德国Pro7电视台的节目《Galileo》。正如名字所描述的,伽利略,这是一档探索类节目,聚焦世界各个角落有趣的事情,涉及在南非生死时速为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拖车司机、在日本大行其道仍有一定势力的黑帮、采访哥本哈根内一群嬉皮士独自建立的迷你国、参观俄罗斯宇航员训练基地……有时也会做一些很有意思的实验,尝试不是用塑料继续生活、只吃快餐看身体会有什么变化、和快递小哥一起送货感受时间的压力……因为好懂又有趣,这个节目成为我每晚不可错过的一项。
终于在今天,《伽利略》发现越来越多的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于是将镜头聚焦在中国的德国迷。有两位中国人接受了跟踪采访:在武汉的女生是名德国球迷,准确来说,是拜仁俱乐部的球迷,爱德国的Schlager(德国“土味”歌曲),从小吃Haribo小熊软糖的她,经常会逛麦德龙特地买德国货,希望有一天能在慕尼黑的安联球场看一场球赛;在上海生活的男生有模有样地给自己取了个德文名Eigenheim(自己家),平时都会去上海的德国餐厅吃饭,吃的白香肠喝着啤酒,最大的梦想是能买一辆德国车(采访地点是奔驰的销售中心)。
说实话,看到两位采访对象在镜头一脸的真诚与期盼,我心潮澎湃。两年前,我也是这样憧憬着在德国留学的日子,为此我还特地列了一份在德国一定要做的事。我打开手机的列表,新天鹅堡去过了,汉诺威的工业展我每年都会去参加,拜仁“中国城”迪特福特的中国大游行我也有幸一睹其欢乐的气氛……我突然觉得我竟如此幸运,自己平凡的生活竟然是他人梦寐以求的。
每日规律的生活,一日三餐,茶米油盐,平淡的生活总会是让我们不满。我经常羡慕那些每秒都在路上的旅人,羡慕他们能够看尽世界美景,从不想过,可能我的生活也是他人求之不得的。超市随处可见的小熊软糖,冰箱塞满的纽伦堡小香肠、慕尼黑白香肠和柏林咖喱香肠,还有那淡啤酒、黑啤酒和Pils苦啤酒,家门口停着一辆我工资能承担的德国车。这不是曾经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现在就活在自己曾经的梦里!
过去半年里,我一直就像一具僵尸,规律地上班,规律地下班。生活好像失去了该有的色彩,变得枯燥乏味、虚无无趣。
来自武汉的女孩儿说:“因为工作我现在没办法去德国,但是我计划明年能去德国旅游。”我也在心里真诚祝愿她明年能够如愿以偿。
《伽利略》节目组还特地去了上海的歌德学院(有待考证,因为采访的后墙是某德语培训机构)采访了正在学习德语的学生,一位女生用不熟练的德语做了自我介绍,并坦诚地告诉镜头,因为德国留学可以对其求职之路有所帮助,而且学费相较中国更低,所以希望学习德语将来去德国深造。
看着这位女生充满期待的眼神,我心中波澜又起。一切的抉择,源于我大二听过的一场演讲。和母亲商量预算,和父亲规划人生,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感谢我有一对开明的父母,一个不算太差的家境,还有自己一年的努力。我还记得在父亲提议我“要留学就去美国后”坚持自己意见时的决绝,我还记得每天7点起床背课文每晚上3小时德语课时心无旁骛的认真,我还记得一个人数次进京呆在逼窘的酒店里备考的孤独,我还记得独自在电脑前阅读甄别各个学校时因为语言能力不足熬过的无数个通宵。
一年里偷用课余时间从德语零基础到达次母语水平,一次性高分通过留德生最怕的德福考试(TestDaf),收到心仪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切在外人眼里看起来如此困难,但是只有经历过的我才会觉得好像不足而道。
当自己真正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好像真的可以不顾一切,不顾到自己有多孤独,有多精疲力竭,不管前方有何艰险,是否真的会柳暗花明。
但是,我想说,这种心中有个小目标的感觉真的好好。而现在,一眼能够看到尽头的日子让我丧失了生活的动力。仿佛如果没有目标就会掉入无尽的空虚。
看完节目,我像打了鸡血一般,回忆起了自己曾经奋斗的样子,那样单纯而美好。也悄悄在心里立下了下一个目标……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22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