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留学(塞尔维亚留学一年费用)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教学楼。 图源:百度
费正健参加“汉语桥”活动留影。 受访者供图
任宥羽正在完成雕塑。 受访者供图
兰亚珊在塞尔维亚生活照。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有中国留学生出于专业选择、个人发展的考量,前往相对小众的留学目的国求学。他们在当地开启留学之路,收获新知;同时,积极参加文化交流活动,讲述中国故事。海外学子版今起推出“走近非热门留学国”系列报道,关注中国学子在这些国家学习、生活的体验。
——编 者
在欧洲巴尔干半岛中部,有这样一个自然风光秀丽、历史底蕴深厚的国家——塞尔维亚。在塞尔维亚留学是什么体验?中国学子在这里参加了哪些活动?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3名在塞尔维亚求学的中国学生。
跟塞尔维亚结缘
“本科时,我到塞尔维亚做过交换生,当时便和这个国家结下了缘分。”费正健目前是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国际法专业的博士生,在选择留学地时做了十足的考量。他说:“我本科学的是俄语,当时从留学地语种、与中国关系以及我的个人发展等方面考虑,选择到塞尔维亚交换。交换期间,我对这里熟悉起来,后来适逢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我认为塞尔维亚的发展前景较好,因此在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到这里深造。”
就读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艺术大学美术学院的任宥羽也曾是一名交换生,后赴塞尔维亚继续求学。“我所学的专业是雕塑,读研时借院校间的合作来此地学习。我交换时所在的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授们德高望重,也平易近人。我得到了不少艺术启发,还认识了许多塞尔维亚本地同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如今,我在这所学院继续修读博士课程,希望学到更多雕塑知识,做出好的作品。”他说。
记者了解到,塞尔维亚的人文历史也是吸引中国学子的因素。兰亚珊是贝尔格莱德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在读本科生,她说:“高中时,我学习了关于塞尔维亚的历史,被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所吸引,产生了进一步了解这个国家的想法。”
来到塞尔维亚后,令兰亚珊欣喜的是,首都贝尔格莱德是一座让人惬意的城市。“在这里,市民过着慢节奏的生活,他们热情地相互问好,也常在下午与朋友聊天、喝咖啡,闲适自在。我认识的当地人乐观、善良,他们耐心地解答我的问题,给过我很多帮助,我很快便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兰亚珊说。
课堂里的特别体验
在塞尔维亚高校上学,中国学子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体验?
费正健在这里经历过本硕博各阶段的教育,对此,他颇有感触:“塞尔维亚的高校多数没有中心校园,各院系通常零散分布在城市各区域。以我所在的贝尔格莱德大学为例,语言学院位于市中心步行街,经济学院靠近汽车站。”费正健说,在塞尔维亚高校就读的学生通常不会问对方读的是哪所大学,而会问读的是哪个学院,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
除了校园环境,塞尔维亚的课堂也给费正健留下了独特印象。他说:“读研究生时,我学习语言学,当时是小班制,课容量3到4名学生,我们就在老师的办公室里上课。记得有一门‘实习课’,我被派到当地一所开设俄语课的小学,听那里的老师给学生授课,并需完成听课报告。当时,学生们对我很好奇,课后围在我身边,用英语、俄语尝试和我交流,这样的课程体验对我来说颇为新奇。”
在兰亚珊看来,塞尔维亚高校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自主性。“以我的大学为例,通常1学年有3个考试期,分别在1月、6月和9月,学生不仅可以自行选择参加哪个考试期,也可以选择具体的考试科目,在考期开始前报名即可。这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安排学习进度,也对我的时间规划、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说。
对于自主安排时间,任宥羽有相似的体会。他说:“我所在的学院为学生安排了较多自由时间去创作。通常,早上10点前上完理论课后,学生可以用一天内剩下的时间完成自己的作品,例如做木雕、石雕等。这样的课程设置可以让大家全身心投入、不被打扰,也有助于产生创作灵感。”
在塞尔维亚讲中国故事
受访的3名中国留学生不约而同地提到,在塞尔维亚,他们参加了不少跨文化活动,以自身之力讲述中国故事。
费正健擅长口语和表达,曾数次参加在塞尔维亚举办的“汉语桥”比赛,担任过主持和翻译。他说:“刚开始,我的翻译技能还不娴熟,经过几次锻炼,临场反应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在这些活动中,我很开心能为两国文化交流尽一己之力。”
兰亚珊加入了塞尔维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并担任主席,组织参与了不少文化交流活动。“新冠肺炎疫情在塞尔维亚暴发期间,我参与了一场声援活动,由在塞尔维亚的中国学生录制多个微视频,向当地学生表达祝福和支持,传递了‘我们在一起’患难与共的情感。”兰亚珊说,能够为增进中塞青年友谊贡献一份力量,她很开心。
艺术专业的任宥羽则通过创作展现中国文化。他曾完成一件石雕作品,底部是精心雕琢的底座,上端是一块未经修饰的原石。任宥羽说:“我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理念中得到灵感,在创作时以写意手法保留材料的原本样貌。这件作品受到了教授的好评,他还推荐我去参加展览。在日常学习中,教授鼓励我创作更多带有中国特色的作品,将东西方雕塑风格融合创新,使作品独具气质。”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22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