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国教(马来西亚国教是什么教)
凌晨一点多落地的吉隆坡,比预定时间晚了半个钟头。
其实算好了,这几天龙舟水倾盆,晚点一小时飞还能追回半小时,算天公作美。
在大马的两周就算开始了。
出了机场才发现,这个点已经没有机场大巴。
问了巴士售票点,他给我指了指屏幕上的时刻表,最早的一班是四点半。
不可能让我在机场等二三个钟头吧,这个本该睡觉的点,这么搞简直要命。
偏偏买的手机上网卡一直处于连不上网的局面。
到头来,发现尴尬的是我自己。
重新装了芯卡后,鼓捣了下居然是数据漫游没开。
这个点,只能怪我在飞机上睡迷糊丧失了智商。
顺利叫了grab,上车后司机问我是不是杰克,还想跟我聊天。我困又乏,对于马来口音英语实在无能为力。
凌晨4点,终于到了市区中央车站附近的酒店。
第一次到吉隆坡,初来乍到,晕头转向,找车站找不到,找路绕圈,只能怪这个城市交通之混乱。
现在这个离了谷歌地图寸步难行的时代,偏偏导航总是给你一条最莫名其妙的路线。
比如,后来我才发现,酒店门口过一条街道再绕道一个商场(商场24小时供过街通行),就能到KL Sentral站。
第二天一早就要去马来西亚的国家博物馆。
这个馆躲在一条高速路旁,离中央车站不远,但走要绕一圈。
好就好在吉隆坡有几条免费公交线路,时间表上写着十分钟一趟,实际上我在那等了二十分钟。
说是国家博物馆,只有4个展厅,按时间线陈列,史前、原始社会、殖民时期、近代各一个。
相比去过的其他国家,这个国家馆着实有些乏善可陈,文化史料没多少,对于历史细节的呈现也很简陋。
也难怪,马族如今一统天下,可是马族可供追溯的历史,估计也没多少。
值得一提就是近代时期。
此前对马来的认知有局限,身处大陆,被关注的议题大概就是大马华人的身份地位和华文教育。
这些当然都很难具体呈现。
意外的是,馆里一直有细节在提醒这是一个三大族群的联合国家:马族、华族和印度族。
在三大族群一起反殖民独立,到抗日,都是统策合力的结果。
不过,对于如今三大族群的政治地位,倒是只字未提。
有个细节挺有意思,展厅播放的一个三个小朋友找老人问“自由”含义的片子,三个小孩两男孩一马族一印族,小女孩是华族。
关于独立时为何反对马共?这里的表述是马共采取了一系列不利于经济的举措,严重危害了社会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说,倒也对。国内对此的解释大多时候一笔带过,用“迫害”足以。
至于为何与新加坡分家?有个展板一句话说:当时民族冲突很严重,不得已而为之。
国家清真寺离博物馆不远。
清真寺旁边是伊斯兰博物馆,我对这个宗教属于不懂但好奇。
这大概是我第一次到一个完全宗教性质的博物馆。
跟想像不同,这里倒像一个宗教文化艺术展,关于伊斯兰的绘画、图案,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清真寺,各种各样的古兰经,还有对奥斯曼帝国各阶层生活日常的展现。
我比较没想到的是,中国瓷器也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比如青花瓷上的一些图案。
相比之下,国家清真寺反倒是个普通的景点,除了大,好像与一般的清真寺也没什么不同。
门口有拿宣传单传教的,反正这个教义太复杂,如我这般根本来不及看懂。
在马来西亚生活的人有很多宗教信仰:
佛祖、关二哥、拿督、摩罗根神、阿拉真主等……彼此尊重,互不干涉。
但民族融合说起来容易,也壁垒分明。
在国家博物馆的最后一个章节,是有关民族融合的介绍,一一罗列了各族群融合的成果。
除了华人与马来人结合的“峇峇娘惹”,有亚裔与欧洲人结合的“色拉尼”,有印度人与马来人结合的族群,甚至有华人与印度人的,这些族群都有一个专有名称。
虽然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这些“二代”们只是蛮荒时代的成果。
跟一个在马来的华人朋友聊起来,说现在民族融合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伪命题。
“现在是马来族至上,伊斯兰是国教,不同身份地位,困难也多。”朋友说
以前的峇峇娘惹大多是华人男子与马来妇女,小孩跟父姓,随父方的宗教,但也接受母方的马来文化。
现在跟马来族结合,不论男女,想要登记注册首先要入教,成为马来族。
离婚想要退教?那没门,一入绿门深似海。
“不是有宗教信仰自由吗?”我问朋友。
对方不屑:“是有啊,华人有自由,印度人也有自由,但跟马来人就没有。”
据说,入教首要就要改名字,一看名字,政府就知道你是不是他们的人。退教改名是不可能的。
如果实在不愿意那怎么办?“只能跑去国外了。”对方说。
也是这个原因,如今的峇峇娘惹越来越少。
以前政府没管,现在政府为了同化与壮大马来族群,多方齐管而下,导致数据上的马来族越来越多。
甚至于,华人跟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结婚的都比马来人多,因为障碍少。
一方下来,才真正了解“国教”是什么意思,而“马来族优先”又是什么意思。
这显然不是博物馆里能展示的表面内容。
最后,我问了一个本地华人阿姨一个问题,如果你小孩跟马来族结婚,你会同意吗?
阿姨倒没怎么思考就白了我一眼:“不会的,他们知道不可能的。”
这答案倒是斩钉截铁。
(文章原载于微信公众号城南八卦局)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21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