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官方语言(荷兰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

奶叔看过一个泰国广告,至今印象深刻:

故事主人公是个失去听力的女孩,一直喜欢小提琴,但在学习小提琴过程中,她受到无数白眼和阻挠。

就在她觉得没法再坚持下去时,同样是听障人士的街头演奏家打手势告诉她:虽然我们听不到,但可以闭上眼睛去感受音乐世界。

故事高潮部分是一场比赛,女孩精彩演出震惊了台下每一位观众。

根据世卫组织发布数据,世界上大约有4.66亿人有听力障碍,相当于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口。

在这个庞大群体里,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人使用助听器,大部分人只能靠手语和外界联系。即使生活在同一个国家,手语也存在地区差异,无形中增加交流难度。

这可能就是我们很少看到听障人士的原因:因为种种不便,他们被“困”在了家里。

近日,使用手语交流的15000多名荷兰人收到一个好消息。

荷兰官方语言有两种:一是荷兰语,二是弗里斯兰语。

很快,荷兰手语将成为第三种官方语言。

推动这件事情的,是26岁听障人士Machiel Ouwerkerk 。

Machiel Ouwerkerk (男)

Machiel生活在北布拉班特省登博斯地区,和大多数听障人士一样,他的生活也有各种不便利:

去年乌特勒支发生电车袭击事件,轰动全国,但Machiel没法从新闻里了解,只能自己一点点上网查。很长一段时间后,他才彻底搞清楚怎么回事。

今年疫情期间,Machiel像往常一样,通过肢体接触和对方交流。他不知道“保持1.5米距离”,也不知道疫情发展到什么地步。

如果有一个手语翻译在旁边,或许这些事情就不会发生。

3月份的一天,新闻记者正在街上报道疫情。Machiel看到后,迅速回家找到一块纸板写上:

“危机时期,听障人士手语翻译在哪里?”。

随后Machiel跑到记者身后,把手里牌子高高举起。因为是直播,这一举动在网上迅速传开,引发全国人民讨论、转发。

Machiel在记者身后举着牌子

活动成功引起人们对手语翻译的注意。

几天后,手语翻译人员出现在疫情新闻发布会上。看着屏幕上的母语,Machiel露出笑容:“看手语比看字幕轻松多了。虽然手语在荷兰仍然被当成资源,而不是一种人类语言,但至少有了变化”。

手语翻译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

变化远不止这一点,荷兰某些新闻频道也响应号召,额外增加手语翻译人员;越来越多普通人开始熟悉手语,甚至注册手语课程。

手语翻译出现在新闻频道

如果这项法律完全确定下来,政府必须更频繁地使用手语翻译,比如报道重大新闻事件、举行重要新闻发布会时。

此外,“荷兰手语咨询委员会”也会成立,负责监督手语发展进程,给出专业建议。

这意味着,听障人士的语言得到认可。

当发生新闻事件时,他们可以毫无障碍地阅读,不再错过重要消息;当需要去医院看医生时,他们可以通过手语翻译沟通,全面了解身体状况。

估计有些人会有疑问:那听障人士只看文字,行不行?

不太行!

拿美国举例,2011年约有1100万人有听力困难。这其中超过一半的人只有高中或高中以下文凭,而听力正常人群中这个比例仅占40%。

也就是说,大部分听障人士受教育程度较低,不能很好地阅读荷兰语。

即便能看懂文字,也可能理解错意思。咱们平常说话时,面部表情只起到辅助作用。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不管是面部表情还是肢体语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

如果只是盯着一排排字幕看,他们很难准确理解说话人的意思。

虽然不确定这项法律什么时候实施,但对于和Machiel一样的人来说,是个好开始。

对于普通人来说,手语可能很遥远。但对于听障人士而言,手语是拐杖,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依赖品”。

其实疫情只是一个“导火索”,为了让大家认可手语,这个群体已经默默努力30多年。

从Machiel举牌引关注,到普通荷兰人民和新闻媒体做出改变,再到政府做出调整,这一连串行为表明:

所有荷兰人都在努力,让国家变得更好,让每个人过得更幸福。

没准过不了多久,手语翻译还能成为热门工作。

奶粉们,你们了解手语吗?

留言告诉奶叔吧!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2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