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政治大学(国立政治大学相当于大陆的什么大学)

蒋介石亲任校长达20年,马鹤凌、秦厚修以及著名作家金庸等名流在此毕业。

1946年春,迁回南京,合并“中央干部学校”后,改称“国立政治大学”。1954年在台复校,迄今历经95年

1945年,在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经董必武、张友渔同志的指导在彭氏民居创办了西南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由西南革命大学接替。

—–欢迎点赞,关注,收藏,评论

马英九

中央政治学校研究部

中央政治学校全称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

它的前身是1927年创造的中央党务学校,学制一年。

1929年秋,更名为中央政治学校,学制四年,招收高中毕业生入学,进行正规大学教育。中央政治学校原址南京

1937年秋迁庐山。次年春,转迁芷江;同年秋,再迁重庆南泉镇,并在南温泉小泉建筑新校。

1939年1月,新校舍落成,全校迁入。

1946年春,迁回南京,合并“中央干部学校”后,改称“国立政治大学”。

中央政治学校研究部

中央政治学校研究部位于重庆工程学院南泉校区内,又称彭氏民居。

彭氏民居始建于1822年,清末民初,彭氏家族衰落,该址改建存古学堂,彭氏民居是目前重庆主城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民居建筑之一。

彭氏民居坐东向西,由前、中、后三个厅10个回廊式四合院组成正方形的大宅院,占地面积5320平方米,建筑面积3260平方米,大小厅室77间。主体建筑为单檐硬山式穿斗木结构建筑,屋面均施以小青瓦,四周用高5~7米的砖石围墙或风火墙维护。

国立政治大学

1954年在台复校,迄今历经95年

国立政治大学

本校自1927年创立,1954年在台复校,迄今历经95年,其间虽经改制、迁校,但始终秉持和谐、自主、均衡、卓越之创校宗旨,不断精进教学及学术研究,以期配合GJ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培育优秀人才。

国立政治大学

地址:11605 台北市文山区指南路二段64号

政大是一所数字、多元、强韧、公共,以及诗意的学习与成长园地。

跨域学习是政大人早已具备的传统与能力,顶尖的师资也打造出最温暖友善的学习场域,政大师生将共同在这「内外都没有藩篱」的校园成长,培植面对未来世界的能力,成为具备人文关怀,与社会及自然共好的现代公民。

本校拥有文学、社会科学、商学、传播、外语、法学、理学、国际事务、教育、创新国际、资讯、国际金融等12个学院、34个学系、6个学士学位学程、1个院大一大二不分系、1个院设学士班、43个硕士班、13个硕士学位学程(未列计国际金融硕士学位学程)、1个硕士原住民专班、34个博士班、4个博士学位学程、1个院设博士班、 12个硕士在职专班(其中含7个全英语学位学程),计有约16,000名学生。

校内行政单位计有校长室、副校长室、教务处、学生事务处、总务处、研究发展处、国际合作事务处、秘书处、稽核室、主计室、人事室、图书馆、体育室、公共行政及企业管理教育中心、社会科学资料中心、电子计算机中心、华语文教学中心、产学营运暨创新育成总中心、附设实验国民小学、附属高级中学、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校务研究办公室、 罗家伦国际汉学讲座办公室、高教深耕计划办公室、大学社会责任办公室。

校徽

本校设有国际关系、选举、第三部门、创新与创造力、台湾、人文、心智大脑与学习、原住民族、华人宗教等9个研究中心。 另于高教深耕计划特色领域设有华人文化主体性及台湾政经传播等2个研究中心。

本校设有附属高级中学、附设实验国民小学,拥有自幼儿园、小学、中学以迄大学、硕、博士班的一贯完整学制。

为追求卓越,迈向国际一流大学,建立长期校务咨询机制,97年1月15日通过设置办法成立校务咨询委员会,置委员11至13人,延揽GN外各领域之专精学者、长才,广纳建言。 校长为召集人,校长、副校长为当然委员,其余委员由校长就校内外学者专家聘任之,任期2年。 针对校务相关及本校长期发展之规划建设,担任咨询重任。

面对未来高教激烈竞争,本校兼具传统与创新,并透过数位赋能发挥「创造性转化」(creative transformation)的时代使命,达成「数位政大」、「多元政大」、「强韧政大」、「公共政大」与「诗意政大」五大愿景,积极提升教育品质与追求学术卓越。

身为台湾具指标意义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本校致力在国际化、多元化环境熏陶下,培养具备崭新国际视野人才,朝向顶尖华人社会科学重镇迈进,缔造下一轮的百年荣光。

国立政治大学入学通知书

校歌

作詞:陳果夫 作曲:李抱忱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我們就是管理眾人之事的人;管理眾人要身正,要意誠,要有服務的精神,要有豐富的智能。革新建設為民生,理念貫徹,篤信力行,任勞任怨負責任。實踐民主法治是我們的使命;維護自由人權是我們的責任。完成使命,擔負責任,先要我全校員生親愛精誠,進而使我QG同胞,親愛精誠,親愛精誠。

中央政治学校研究部

1938年,中央政治学校内迁重庆,在小泉新筑校舍期间,中央政治学校的会计院、地政院暂借彭氏民居复课;1939年1月,中央政治学校小泉校舍落成,校本部全部迁入;研究部则迁驻彭氏民居。直到1946年,研究部随校迁回南京。

中央政治学校研究部成立于1935年2月,招收该校及其他普通高校毕业生做研究员,通过考核可获硕士或博士学位。

1945年,在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经董必武、张友渔同志的指导在彭氏民居创办了西南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由西南革命大学接替。

西南政法大学

前身系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中央政治学校研究部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位于著名历史文化名城、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重点大学,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学校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成立西南政法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院名,首任院长是抗日民族英雄、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置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经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教育部批准成为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成为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6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2017年,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重庆市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也实现了全国法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202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我校增列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西南政法大学

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关键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西南政法大学的前身系西南人民革命大学

1950年在重庆红岩村化龙桥建校,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

1953年院系调整时,在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的基础上,整合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的政治系、法律系,组建西南政法学院。

首任院长是抗日民族英雄、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校址选在沙坪坝区烈士墓。

这里原系抗战时期美蒋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旧址,过去是美蒋特务囚禁、屠杀革命志士的地方,正好以革命先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憎分明的大无畏精神教育青年,培养政法干部。因此,西南政法大学从一开始就是一所具有红色基因、革命传统、爱国情怀、奋斗精神的大学。

校徽

西南政法大学校徽

一直以来,西南政法大学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赓续红色血脉,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广大师生牢记初心使命,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服务需求上,不断探索、勇攀高峰,努力创造新的业绩。历经七十二载的励精图治,学校恪守“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校训,坚持“教学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逐步凝练出“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已形成以法学为主,哲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西南政法大学将进一步挖掘和传承好红色基因,讲好西政故事,努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德法兼修的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努力建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西政人的智慧和力量。

西南政法大学入学通知书

西南政法大学校歌歌词

作词:周应德 高绍先

群山逶迤,两江回环;  巍巍学府,屹立西南。  自强不息,历创业之维艰;  精思睿智,穷学术之浩瀚;  博学笃行,育时代之英才。  日新月异,志在峰巅;  继往开来,吾辈当先;  扬西政精神,垂久而传远。

西南政法大学校训:博学笃行 厚德重法

博学笃行 厚德重法

“博学笃行”取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又《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学”指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适应社会的发展;“笃行”指坚持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升华理论。“博学笃行”汲取了传统文化典籍的精粹,又展示了丰富的时代精神。  “厚德重法”之“厚德”,取自《易经•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重法”取自《荀子•君道》:“法者,治之端也……至道之大形,隆礼重法则国有常。”“厚德重法”不仅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亦适应了时代的召唤。  “德”“法”要在“博学”的沃土中成长,在“笃行”的过程中成熟,“博学”“笃行”的最终目标,是造就德法兼修的博雅之士、栋梁之材。

历经72载的励精图治,学校恪守“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校训,坚持“教学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逐步凝练出“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已形成以法学为主,哲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

学校具有招收保送生、高水平运动员、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班、港澳台侨联合招生、香港免试生、澳门保送生及台湾免试生招生资格。

办学72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30余万人,是全国培养法治人才最多的高校,有1位校友任中共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7位校友任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和中央纪委委员,近百位校友担任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

曾任或现任国家首席、一级或二级大法官和大检察官的西政毕业生有50余位。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法学院中,均有西政毕业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学校现设有法学学部、文新学部、政教学部、经管学部、新学科学部5个学部,有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经济法学院(生态法学院)、法学院、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国际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应用法学院)、刑事侦查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商学院(监察审计学院)、经济学院、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融媒体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权学院等15个学院,设置人权研究院、司法鉴定中心、地方立法研究院等。

学校现有30个本科专业,其中有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新闻学、行政管理、广播电视学、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产权、会计学、工商管理、审计学、传播学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2个省(市)级一流本科专业。

马英九先生访问重庆行程

探访中央政治学校旧址

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两岸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期待国立政治大学与西南政法大学

通过各种交流

加强两岸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希望在未来,两岸关系能够继续向前发展,实现更加和谐和稳定的局面。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20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