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中正大学(国立中正大学拆分给哪些学校)
时代背景瞬息万变,教育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其重要地位不可撼动。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江西省,这个明明占地面积不小却莫名存在感极低的省份,在面对高教问题时同样有着自己的痛点。
尤其是在周围各个手握顶尖高校的教育强省的无情衬托下,被厦大、浙大、中大、华工、中科大等一众王牌院校包围的江西省时常被调侃为“高教洼地”。
纵使江西省内仅本科大学就有45所,理论上并不缺大学,但目前真正能在高校竞争中撑起江西门面的,还得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南昌大学。
01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南昌大学作为江西最好的大学,是省内唯一的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所在的城市南昌,是“八一”起义的发生地,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素来有着“英雄城”的美名。“南昌”二字,也寄托着“昌大疆土”、“南方昌盛”的美好愿景。南昌大学也早在一百年前,便诞生在这片红色热土上。
南昌大学的前身分别为江西医学院、江西大学以及江西工业大学。而这三所院校又分别溯源于1921年创建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和1958年创建的江西工学院。
其中,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于战时江西抗战后方泰和县的国立中正大学,在首任校长胡先啸的带领下,熬过了抗战艰辛与内战纷乱,在那个不平静的年代里,汇集众多名家,跻身为民国一流学府行列,成为当时国内最有影响力的19所国立大学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立中正大学先后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和“南昌大学”。
在1952年到1953年的高等教育院系调整中,南昌大学被撤销建制,留师范部,改名为江西师范学院。而校内其余的多个学科,则被并入了其他高校。
在这次调整中,这所彼时仅仅存在了四年的“南昌大学”,所拆分出的5个学院22个系,则分散到五湖四海,共支援了国内15所名校的学科建设。
其中,化学系、文史系、水利工程系、物理系和俄文系并入武汉大学;
数学系、生物系并入中山大学;
电机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并入华中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系并入湖南大学;
机械工程系、电机工程系电力部分并入华中科技大学;
畜牧系、农业工程系、农产制造系并入华中农业大学;
电机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则南下广州,并入华南理工大学;(以上高校皆以现学校名称指代)
……
1962年,省政府决定将江西师范学院生物系划归江西大学。
1958年7月1日,应现代化发展所需要,江西工学院正式成立,并于1985年更名为“江西工业大学”。
1993年,江西工业大学与江西大学合并为南昌大学,2005年,江西医学院并入,组建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南昌大学。
不得不承认,当年的院系调整对于曾经教育事业辉煌的江西而言,是一次元气大伤的变动。
事实上,江西自古以来便重视教育,书院数量领跑全国,科举时代人才辈出,白鹿洞书院更是以“天下书院之首”闻名于世,唐宋八大家之中,有三位是来自这片土地。
而如今半个多世纪以来,江西却再无顶级学府。
曾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江西也曾有过教育复兴的曙光,当时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分校,却又在形势稳定后全部撤回。可遇不可求的发展机遇,也就此擦肩而过。
南昌大学这位昔日王者的解散,如同一颗流星的谢幕,短暂而耀眼的光芒过后,是散落开的满天星辉,广泽华中、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高教发展。
滚烫的热血输送至四面八方,定下如今的大局乾坤,原地却只留下余温点点。
02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无论如何,作为江西全省众多高校中,综合实力唯一进入全国百强的大学,如今的南昌大学早已扛起了全省高教的旗帜,肩负着全省的希望。
不过,关注越多压力越大,哪怕是省内头部高校,今年来南昌大学也常常因自身仍然存在的许多不足而被人们诟病。
实际上,由于是多所院校合并的产物,如今的南昌大学虽然是毋庸置疑的巨无霸高校,但在一次次学科评估后,不难发现学校在“文理工医,兼容并蓄”的背后,依然存在着“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症结。
严重的实力断层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学校的整体水平,在近些年的部分榜单中,南昌大学作为一所211高校的表现实在有些不尽人意。
作为多年来持续承接着大量本省生源的“江西高校之光”,南昌大学不仅要向外发展,更要向内革新,充分发挥自己身为省内“大哥”的带头作用。
据了解,南昌大学近几年也在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包括主动停办33个专业,专业总数从129减少到96,以此来优化本科专业结构。
根据软科发布的数据,去年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单上,南昌大学上榜专业数125个,入选率达96.9%,其中A+级专业2个、A级专业21个,上榜专业数位居全国第七位、国家“双一流”计划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第二位以及部省合建高校首位。
同期的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榜上,中国内地共有157所大学上榜,南昌大学则首次跻身世界400强,其中国内排名第36-57位。
ESI排名中,南昌大学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从2016年的4个增长到2021年1月的8个,ESI全球排名提升177名,领跑“全国进步最快”大学。
学校的师资力量一如既往的雄厚,已连续两年本土培养国家级人才增量突破两位数。并且,还在今年迎来了好消息,在2019年江风益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南昌大学产生的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后,谢明勇教授也在今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不仅是南昌大学,也是江西省高校产生的,本土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值得一提的是,两位院士均是土生土长的江西人,毕业后的他们义无反顾地回到这片红土地,开始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就在今年4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晔光也重回母校,担任南昌大学常务副校长,为学校发展添砖加瓦。
“格物致新,厚德泽人”,以自身忠实践行着这句朗朗校训,相信未来在更多学子的倾力奉献下,南昌大学必将于一代代南大人手中焕发新的光彩。
03
“江西某211”
提起南昌大学,就不得不提到曾经那个互联网上风靡一时的由各大学校简称引发的段子。起因是南昌大学的师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习惯于用“南大”指代校名。
这一声“南大”,一下子便炸出了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宁大学,几位都是曾经因相同的简称“打得火热”的大学,并且由“宁大”还牵扯出了后续一连串的高校简称大混战,好不热闹。
当然,段子的本质就是玩笑,并不存在刻意碰瓷等上纲上线的问题,简称也只是为了方便日常的称呼表达。毕竟,简称或许会重合,但自家母校可都是独一无二的。
对此,南昌大学的学子们想必是深有感触。譬如,南昌大学前湖主校区门口,那长达323米,号称造价将近3000万的“亚洲第一大校门”,绝对是独一份的。
半圆弧状的外形搭配红白两色,据说是仿照原国立中正大学校门的样式建立而成的,霸气恢宏的造型之中蕴含着和谐而温润的美感,作为学校的门面称得上是相当引人注目,早已成为了南昌大学最具有标(豪)志(气)性的建筑。
前湖校区的另一大特色建筑,当属位于校园中心区域的教学主楼。从空中俯瞰,教学主楼的各处楼宇在巧妙的排列之下组成一只巨大的眼睛,凝视着万丈苍穹,因靠近碧波荡漾的前湖,得名“前湖之眼”。
校内的正气广场是一个下沉式的圆形广场,旁边就是波光粼粼的龙腾湖。在湖面与广场的交接处,还有一座由南昌大学遥远教授设计的中华正气龙雕像,造型气宇昂然、威武刚猛、傲而不骄,其基座上还刻有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寓意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意义很非凡,气质很不一般,但由于那极度惹眼的金光闪闪的外表,校内学子们还是习惯于直接了当地称其为“大金龙”。(中华正气龙:我没惹你们任何人)
目前南昌大学总共有包括前湖主校区在内的5个校区,其他分别是青山湖校区、东湖校区、鄱阳湖校区、抚州校区。校内面积广阔,大到上课得坐校内公交车,拿快递得开小电驴,还好校内随处可见共享单车,最大程度上方便了学子们在校内的日常活动。
学校风景优美,山清水秀,学子们可以在润溪湖畔漫步,在紧邻学校的商业街上逛逛,在修贤运动场、白帆运动场挥洒汗水,在自成一栋的游泳馆内自在遨游,亦或是前往校内的任意一个食堂,尽享麻辣烫、烤鱼、火锅,烤肉、烧烤等美食。
可以感受到,南昌大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优化着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体验。也正是这样的南昌大学,才让学子们在将其戏称为“红谷滩老年活动中心附属大学”、“润溪村职业高等学府”的同时,又发自内心地热爱着它。
希望在未来,南昌大学,这所“江西某211”,能够真正冲破地域的桎梏,带着江西这个从来不该被遗忘的省份和无数人的殷殷期待,在世界眼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资料:
1.惊蛰青年《这个最没存在感的省份,真的太缺大学了》
2.中国新闻周刊《最“年轻”的西南联大校友走了,曾把南昌大学带入211》
3.西魏遗少《南昌大学,为什么取代“江西”名号?》
4.西魏遗少《南昌大学,靠什么领跑“全国进步最快”?》
5.知乎专栏@小懂择校《南昌大学院校介绍、报考分析、参考书目、复试分数、经验分享》
6.南昌大学新闻网《江西发布|阅尽百年风云,南昌大学要这样踏上新征程从新再出发!》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20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