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科学学院是干嘛的)

— 院长寄语 —

院长:单玄龙

地球宜居与资源安全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地球科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经。宇宙起源、生物演化、气候变化、资源与能源、环境与灾害等等是当前地球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以人才培养、国家重大战略和需求为己任,经过近70年的发展,目前学院专业涵盖了理学、工学和管理学,具有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地球科学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

真诚欢迎莘莘学子加入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家庭,走进“双一流”建设新时代,与我们一起携手探索宇宙、地球、资源和环境的奥秘,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挑战做出贡献。

— 学院概况—

历史沿革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前身是1952年东北地质学院建院之初所设三个系之一的地质矿产勘查系;1957年更名为长春地质勘探学院地质矿产勘查系,1958年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1992年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科学系;1996年12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长春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1997年5月,地球科学系与能源地质系合并组建长春科技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五校(长春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和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吉林大学,保留地球科学学院建制,同时原长春科技大学文管学院的国土资源系并入地球科学学院;2011年5月16日,吉林大学测试科学实验中心的朝阳校区部分并入地球科学学院。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院士)、喻德渊、俞建章(院士)、业治铮(院士)、董申保(院士)曾先后在学院主持工作。严谨的治学态度,先进的教学理念,雄厚的师资力量,学院培养了康玉柱(院士)、刘嘉麒(院士)、吴福元(院士)、杨经绥(院士)、赵国春(院士)、肖文交(院士)等大批杰出人才,在地球科学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80名,其中,专任教师125人。教师中,有教授54人(博士生导师42人),副教授50人,讲师21人。95%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6人,俄罗斯外籍院士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自然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3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4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人,吉林省高校“学科领军教授”1人,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1人、银锤奖3人,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人。

第六届国际玛珥会议(6IMC)主席刘嘉麒院士主持开幕式

校友吴福元院士作报告

专业和学科建设

学院设有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设固体矿产勘查和石油与天然气勘查两个专业方向)和土地资源管理三个专业。地质学是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吉林省“十三五”高水平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是国家特色专业、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吉林省“十三五”高水平专业、吉林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吉林省一流专业,2016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

学院具有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具有矿产普查与勘探和土地资源管理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建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公共管理三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矿产普查与勘探所属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地质学一级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群”的重要支撑学科。土地资源管理管理所属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是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学科A类建设学科。

研究中心和实验室

学院现有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油页岩实验中心、吉林大学长白山火山研究中心、吉林大学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海洋地质研究中心、数字地质研究中心、油气与盆地研究所和能源地质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拥有“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地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吉林省油页岩与共生能源矿产重点实验室”和“吉林省油页岩原位裂解及相关资源开发技术工程实验室”等省部级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激光剥蚀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联机,主要用于锆石定年)

油页岩实验室

教学与科研成果

学院承担过“国家质量工程”教改项目3项,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吉林省省级精品课程7门,吉林大学校级精品课程1门,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学院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及全面开放实验室和科研项目等培养措施,提升了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优秀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学院经多年积累与发展,树立了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构建了反映专业特色的室内实验—野外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现有长春周边、辽宁兴城两个稳定的本科生实习基地;建立了吉林红旗岭大型铜镍矿床、珲春小西南岔大型铜金矿床、黑龙江乌拉嘎大型金矿床、东北石油局等多个专业实习基地,配备了先进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仪器设备,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位、采集系统,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野外专业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培养。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紫金矿业、大庆油田等31个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实验教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 实验教学

地球演化模拟实验

实验教学-古生物及地层学课程 实验教学

岩石学课程实验教学

“十三五”期间,学院承担国家级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项,面上项目28项,青年项目21项,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2项、子课题7项,省部级横向项目220余项,总经费约2.5亿元。科研获奖成果突出,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参加单位),省部级一等奖3项。研究成果质量显著提升,特别是对基干蜥脚形类恐龙胚胎化石中牙齿个体发育的精细研究,为认识蜥脚类恐龙牙齿的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以及基于迁移学习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在月球撞击坑智能识别和年代标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2篇)上发表,同时还在Geology、Earth-Science Reviews、GCA、CMP、GSAB、JGR等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50余篇。自2011年以来,地球科学学科一直稳居世界学科排名前1%。

国际交流

学院与美国、俄罗斯、德国、奥地利、日本等20个国家的60余所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如美国肯塔基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德国图宾根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诺丁汉大学、杜伦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卡尔加里大学,意大利火山研究中心、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奥地利萨尔茲堡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韩国釜庆大学等始终保持着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交流与协作关系。2019年学院学生出国交流已163人次,达到在校生比例的12%。教师出国学习交流及科研合作64人次,占学院专业教师比例的55%。

学术活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莱兹教授 古生物与地层学学科学术报告

毕业生情况

自1952年建院(系)以来共培养本(专)科生150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3000余人。2016-2020年,平均每年本科生招生规模为240人左右。近5年来,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升学率分别为44%,45%,48%。国内很多科研所、名校通过设立奖学金、互换毕业生、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吸引我院优秀毕业生,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稳定在42%左右,部分同学保送或考取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等高等院校研究生。目前,本科生就业单位以国有企业、科研院所和私营企业为主,少数进入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或选择灵活就业。我院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吃苦耐劳,还具备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及初步的组织管理能力,深受用人单位、企业的欢迎。

知名校友-李廷栋院士

知名校友-刘嘉麒院士

知名校友-张培震院士

知名校友-赵国春院士

社会奖学金

为培养新时代的地学人才,弘扬地学精神,发展我国地质事业,我校设立有“李四光地学奖学金”和“富德奖学金”,我院设立有“五四青年地质学家奖”,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广州地球化学优秀人才奖励基金”,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科学人才奖励基金”,“民荣”助学金,上海常递爱援计划“常递爱援”助学金。

— 专业(类)介绍—

地质类

地质类专业突出理工相结合的特色,以优良的教学传统、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并富有社会良知和责任感,掌握地质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地质行业基础研究、生产实践、科技创新、行业管理等基本能力,并能够与相邻专业合作的高素质地质类专业人才。

学生入学后实行地质类专业类厚基础、宽口径培养,从第三学期开始进入分专业培养阶段。本专业类主要面向的专业包括:1.地质学;2.资源勘查工程,包括固体矿产勘查和石油与天然气勘查两个方向;3.土地资源管理。

地质学

专业简介

地质学属于基础自然科学,具有典型的探索性、实践性。专业以强化地质调查和研究基本能力为特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并富有良知和责任感,具备地质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地质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地质科学研究、矿产资源勘查的基本能力,能够与相邻专业人员对话进行合作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地质、科研、教学和管理等部门,可从事基础地质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科学技术开发、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等,或从事相应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亦可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在专业领域经过实践和锻炼,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80%以上能达到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水平。

本专业是具有典型探索性的基础自然科学,在全球变化和人类生存发展的研究中的作用愈显重要。

主干课程

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史学、矿相学、矿床学、地球化学、中国地质学。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地质、科研、教学和管理等部门,可从事基础地质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科学技术开发、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等,或从事相应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亦可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资源勘查工程

专业简介

本专业面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培养融地质理论、勘查技术、矿业经济与环境及矿业政策法规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性地质工科专门人才。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富有良知和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备扎实地质学基础理论,系统掌握固体矿产或油气勘查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专业技能,具备资源勘查地质工程师必须的基本工程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国际视野,具备矿产资源勘查、经济评价和管理能力,热爱地质事业,恪守职业道德,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资源勘查工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经五年实际工作锻炼,具备注册地质工程师的素质和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地质、成矿和勘查理论与先进的科技方法手段,分析、研究并解决资源勘查类的复杂工程问题,成为地勘单位、矿山企业、设计院、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行业管理部门等单位中的技术骨干或负责人。

本专业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资源勘查地质工程师必须的基本工程素养;突出科学思维方法、开拓创新精神、沟通与合作能力培养;突出矿产资源勘查、工程评价和管理能力培养。专业方向:本专业包括固体矿产勘查(简称“固体”)方向和石油与天然气勘查(简称“油气”)方向。

主干课程

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矿相学、矿床学、勘查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学、矿产勘查学、矿山地质学、矿产经济学(固体方向);石油地质学、油层物理学、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石油构造分析、油藏工程、油气田勘探开发方法、油气资源评价(油气方向)。

就业方向

毕业生多数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其余地勘单位、矿山和油田企业、设计院、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行业管理部门等单位就业。

土地资源管理

专业简介

本专业以现代地球科学、土地资源学和管理学为依托,将土地资源的形成、科学评价和行政管理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富有良知和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理论,具备土地评价与规划、土地政策分析、地籍管理、不动产评估、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和土地资源信息技术应用等知识基础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5年后预期达到的目标: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个人的进步与社会的需要和谐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多文化合作团队中工作,具备较强的组织与管理能力;通过所学习的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与科研或生产实践相结合,具备系统地进行土地资源评价、管理和房地产评估、开发、经营管理等的业务能力;具备在职业工作和社会环境中主动学习、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挑战的能力,具有创业、创新的主动性和职业素养。

主干课程

地质学基础、现代管理学、土地资源学、地籍测量、土地评价、土地经济学、不动产估价、土地信息系统、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学、地籍管理学。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到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等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也可攻读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文章转自:吉大招生

本文由美行思远留学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xsyedu.com/19154.html